董安祥
- 作品数:151 被引量:3,001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500年来中国东部雨带的南北摆动被引量:6
- 2002年
- 研究表明 ,在世纪时间尺度上 ,14 70年以来 ,在 10 8°E以东、4 0°N以南的中国东部发生了 7次多雨和 7次少雨过程 ,它们都最先从中国北方开始 ,然后是江淮地区 ,华南地区出现最迟。中国温度高时 ,多雨区偏南 ,温度低时 ,多雨区偏北。中国多雨区自北向南的位相差异可能与Hadley环流的变化有关。
- 董安祥冯松张存杰
- 关键词:雨带温度长江流域干旱大气环流降水变化
- 影响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的物理因素初步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应用1955年~2000年甘肃省河西走廊14个测站的春季沙尘暴日数,从气象学角度分析了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的物理因素,研究表明:上年春季赤道东太平洋和西风漂流区海温,上年(3~10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和强度是预测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的信号,初步制作了沙尘暴形成的概念模型和预测模型。
- 董安祥白虎志俞亚勋张昆
- 关键词: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
- 黄土高原土壤湿度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43
- 2008年
- 利用黄土高原59个气象站1961-2002年月降水量和29个农业气象观测站从建站到2002年逐年4~10月旬土壤重量含水率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土壤湿度的地域和时间分布特征以及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4~10月土壤湿度与降水量的地理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都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由于六盘山和太行山对东南季风的阻挡影响,在陇中和晋中黄土高原出现一条南北向的干舌;(2)采用年降水量和变异系数,结合植被地带,把黄土高原土壤湿度划分为5个气候区域:草原化荒漠带土壤严重失墒区、荒漠草原带土壤严重失墒区、草原带土壤失墒区、森林草原带土壤湿度周期亏缺区、森林带土壤湿度周期亏缺区。前3个气候区位于黄土高原中北部,经雨季之后,土壤水分不能得到有效恢复,土壤经常处于重旱或轻旱状态。后2个气候区位于黄土高原南部,土壤有季节性缺水现象。(3)土壤湿度具有动态变化规律。一般从7月份开始土壤湿度增加,但各区的增湿幅度有差异。(4)土壤湿度与降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气温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 陈少勇郭凯忠董安祥
-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湿度
- 1941~1943年中国北方大旱的特点及其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分析了1941~1943年中国北方大旱的特点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941~1943年中国北方大旱是中华民国时期以河南为中心的第2个极端干旱事件。其特点是:发生在年代际相对温暖期,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和受灾重,旱蝗并发。它使人口受到严重损失,粮价飞涨,生态环境恶化。
- 董安祥李耀辉柳媛普
- 中国西北夏季降水的EOF分析及其与500hPa高度场的关系被引量:26
- 1995年
- 本文利用我国110°E以西的140个台站7—9月月降水量及500 hPa 10°×5°网格点资料(1960—1990年),对7—9月月降水量分别进行EOF分解,并与500 hPa高度场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7—9月月降水量第一特征向量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有一高值中心,该中心与有关学者计算的信噪比高值中心和准3年周期显著的区域一致(均指降水量);7—8月月降水量第一特征向量与500 hPa高度场在20°—40°N,100°—130°E和55°—70°N,50°—85°E两区域有较好的同期相关。
- 王宝灵董安祥王玲
- 关键词:EOF降水量降水高度场
- 气候变暖对甘肃夏秋季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1
- 2005年
- 采用≥0℃、≥10℃积温和<0℃负积温与冬小麦、春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陇中旱作区<0℃负积温与冬小麦种植面积为显著正相关、与春小麦种植面积为显著负相关;≥0℃积温与河西灌溉区春小麦和陇东南旱作区冬小麦种植面积为较显著负相关;≥10℃积温与河西和河东玉米种植面积为显著正相关.气候变暖使陇中冬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减少;陇东南冬小麦和河西春小麦种植面积减少;甘肃省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夏秋作物种植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 刘德祥赵红岩董安祥杨苏华
- 关键词:气候变暖作物种植结构
- 中国西北地区冰雹的气候特征及异常研究被引量:93
- 2004年
- 选取西北地区均匀分布的85个地面测站1961—2001年冰雹资料,分析了降雹的空间分布和年、日变化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冰雹与地形、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其自然正交函数分解(EOF),主要表现为干旱区、高原区等空间差异(LV)。旋转自然正交函数分解(REOF)表明,旋转载荷向量场(RLV)反映了8个主要降雹异常类型区。旋转主分量(RPC)揭示了近41年来西北地区冰雹日数时间演变特征:北疆、南疆和秦岭南部年冰雹日数总体呈多雹—少雹—多雹趋势;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东北侧总体呈少雹—多雹—少雹趋势;天山、青藏高原东南部、河套南部总体呈减少趋势。
- 刘德祥白虎志董安祥
- 关键词:冰雹气候特征降雹时间演变特征南疆北疆
- 张掖市降雹特征及短期预报被引量:17
- 2004年
- 通过分析张掖市冰雹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冰雹天气的特征,归纳出张掖市降雹的天气形势,并据此进行分型,建立了张掖市5~9月份冰雹短期预报方程,在实际预报中进行应用,预报准确率达63%,试报效果较好。
- 殷雪莲董安祥丁荣
- 关键词:降雹预报准确率冰雹天气
- 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侯学的新进展及其主要科学问题被引量:30
- 2006年
- 回顾了“十五”期间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侯学的进展。就遥感监测、西北干旱形成机制、西北地区年代际的气候变化、西北干旱新的强讯号、高原干旱气候生态作物适应性和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等方面所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和学术成就,作了系统的回顾;并对21世纪初干旱气侯学的主要科学问题作了展望。
- 董安祥白虎志雷小斌
- 西北地区冰雹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36
- 2005年
- 应用1991~2000年西北地区基本站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地区降雹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降雹主要的高频区在青藏高原中部、祁连山和天山山脉西段,并呈带状分布,多雹中心一般位于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坡,南北走向山脉的东坡.西北地区降雹旬、侯分布不均匀,产生双-多峰特征,从多雹区各代表站的旬或候际演变看,高原北部降冰雹来的比其南部早且持续时间长,但降雹日数明显少于其南部.天山山脉、祁连山降雹盛发期处于波动状态而高原中部降雹盛发期比较集中.
- 赵红岩宁惠芳徐金芳董安祥李青燕
- 关键词: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