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黎明

作品数:9 被引量:97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养殖
  • 4篇贝类
  • 3篇养殖贝类
  • 3篇水产
  • 3篇水产品
  • 3篇厦门海域
  • 3篇海域
  • 2篇生态监控
  • 2篇海水养殖
  • 2篇海水养殖贝类
  • 2篇表层沉积物
  • 2篇沉积物
  • 1篇毒素
  • 1篇毒素含量
  • 1篇养殖大黄鱼
  • 1篇养殖区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相色谱法测...
  • 1篇有机氯

机构

  • 9篇福建省水产研...

作者

  • 9篇董黎明
  • 7篇钟硕良
  • 5篇阮金山
  • 4篇叶玫
  • 4篇罗冬莲
  • 4篇张农
  • 3篇李秀珠
  • 3篇吴立峰
  • 2篇余颖
  • 2篇陈月忠
  • 2篇刘海新
  • 2篇李庐峰
  • 2篇蔡建堤
  • 2篇杨妙峰
  • 2篇蔡玉婷
  • 1篇蔡清海
  • 1篇钱小明
  • 1篇陈燕婷
  • 1篇席英玉
  • 1篇陈财珍

传媒

  • 2篇水产学报
  • 2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养殖大黄鱼和天然大黄鱼的理化指标比较被引量:15
2007年
通过对养殖和天然大黄鱼的理化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为养殖大黄鱼的肉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养殖和天然大黄鱼的体长、体质量以及水分、脂肪等指标的测定采用常规分析法,并对大黄鱼的肥满度进行分析。养殖大黄鱼体长和体质量的自然对数值成正比;无论是养殖还是天然大黄鱼,其肌肉中水分含量和脂肪含量成反比;肥满度的大小与脂肪含量成正比,但两者的变化范围以及变化速率都不尽相同。养殖和天然大黄鱼的主要差别在于其脂肪的变化,养殖大黄鱼的肉质改善重点在控制其脂肪含量上。
张农刘海新李庐峰陈财珍董黎明叶玫
关键词:养殖大黄鱼体长体质量脂肪水分肥满度
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经济水产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与风险评价
于2005 2007年夏季采集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68个经济水产品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六六六(BHCs)、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分布趋势和组成特征,以及污染现状、食用安全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探讨...
叶玫阮金山钟硕良董黎明罗冬莲余颖李秀珠
关键词:水产品
文献传递
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经济水产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与风险评价被引量:14
2010年
于2005-2007年夏季采集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68个经济水产品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六六六(BHCs)、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分布趋势和组成特征,以及污染现状、食用安全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贝类、虾类、蟹类和鱼类的BHCs的残留范围分别为未检出~1.53μg/kg、未检出~0.830μg/kg、未检出~1.21μg/kg、未检出~4.02μg/kg(湿重),DDTs的残留范围分别为0.184~66.9μg/kg、未检出~2.87μg/kg、8.04~126μg/kg、0.891~310μg/kg(湿重)。BHCs污染指数均小于0.5,未受到BHCs的污染;71.2%的样品DDTs的污染指数在0.581~31.0之间,不同程度受到DDTs的污染。与国内外其它海域相比,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经济水产品中BHCs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而DDTs残留量处于国内邻近海域中等水平、亚太等国外海域较高水平。贝类和鱼类的p,p'-DDT的含量较高,p,p'-DDT/DDTs平均含量比分别为43.8%和49.1%,推测有新的DDTs类污染物输入。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经济水产品中BHCs、DDTs的残留量符合我国的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低于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参照美国环保局(USEPA,2000)推荐的危害参考剂量RfD和可疑化学物质致癌斜率因子的接触风险指数ERI和致癌风险指数CRI分析表明,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经济水产品消费引起的BHCs、DDTs的接触风险和潜在致癌风险均为可接受风险。
叶玫阮金山钟硕良董黎明罗冬莲余颖李秀珠
关键词:水产品
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类别划分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同步进行厦门海域贝类养殖区海水、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Cu、Pb、Zn、Cd、Hg、As、石油类、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菌群、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的调查资料,采用海水质量评价指数(Swj)、表层沉积物质量评价指数(Ssj)和养殖贝类质量评价指数(Soj)以及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SI)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类别划分。结果表明,海水质量、表层沉积物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均为2~7级,平均值分别为3级、5级和4级。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范围为2~7级,平均值为4级。总体上,贝类养殖区海水质量处于较好水平,表层沉积物质量处于较差水平,养殖贝类质量处于一般水平。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其主要污染物为大肠菌群、石油类。厦门贝类养殖区1类区两个,属清洁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8%。2类区共18个,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72%。其中2a类区9个,属较清洁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36%,2b类区6个,属轻度污染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24%;2c类区3个,属中度污染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12%。3类区5个,属重度的污染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20%。厦门贝类产地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类别划分的结果与厦门贝类养殖区环境污染现状相吻合。
钟硕良阮金山吴立峰董黎明陈月忠张农杨妙峰蔡建堤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养殖贝类厦门海域
福建省海水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及贝类滴滴涕的残留与风险评价被引量:9
2012年
为了评估福建省海水贝类养殖区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风险,于2005年8月和2006年8月,采集养殖区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20个、养殖贝类样品46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分布趋势和组成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该地区污染状况、生态风险及贝类食用安全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DDTs含量范围为1.93~56.6μg/kg(干重),平均值15.8μg/kg;40%的样品DDTs的污染指数在0.697~2.83之间,不同程度受到DDTs的污染,提示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养殖贝类DDTs含量范围为2.04~107μg/kg(湿重),平均21.7μg/kg;贝体DDT残留量符合中国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低于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以每人50 g/d的摄食量估算,沿海居民食用养殖贝类的DDTs暴露量远低于WHO暂定的TDI值、美国EPA推荐的RfD值,由此引起的健康风险小。与国内邻近海域相比较,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中DDTs残留量处于中等水平,与亚太等国外海域相比较,处于较高水平;从DDTs的组成特征推测,调查区部分海域有新的DDTs污染源输入。
叶玫阮金山钟硕良董黎明罗冬莲李秀珠
关键词:海水养殖贝类
厦门市贝类生产环境区划
钟硕良阮金山吴立峰董黎明许翠娅陈月忠张农汪三平蔡建堤杨妙峰罗冬莲黄万红陈燕婷席英玉蔡玉婷蔡清海钱小明
该项目进行了厦门市贝类养殖现状及污染源调查,初步摸清了厦门市贝类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养殖面积、产量和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项目进行了厦门市贝类产地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区域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在4种贝类中的分布研究。在国内...
关键词:
关键词:贝类生产环境区划
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河豚毒素含量被引量:23
2006年
采用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产品中的河豚毒素含量,选用河豚(Takifugu)和织纹螺(Nassarius)为主要研究对象,样品先由0.1%乙酸提取,经过C18固相萃取柱净化。以庚烷磺酸钠为离子对试剂,应用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分离河豚毒素,采用在线柱后衍生系统,在110℃高温和4mol·L^-1 NaOH强碱条件下,将河豚毒素衍生化成具有荧光特性的C9碱,荧光检测器定量检测。河豚毒素在5~1600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97;1、2、8μg·g^-1,3个浓度水平添加样,日内和日间的回收率为80.9%~91.2%、相对标准偏差为1.93%~5.57%;方法定量限为1μg·g^-1;从添加样色谱图上看,河豚毒素目标峰附近没有干扰峰,定性准确性好。采用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小鼠生物法检测同一阳性河豚样,检测结果一致性好。实验结果表明,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检测。
刘海新张农董黎明李庐峰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河豚毒素水产品
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中有机氯农药的积累和降解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气相色谱法(GC-ECD)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探讨了贝类养殖环境中HCH和DDT的积累和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厦门海域不同种贝类养殖环境中HCH和DDT的积累和降解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与各种贝类的栖息环境和生理生活习性有关.贝类养殖环境中处于积累状态(Rx>1)的主要为β-HCH、δ-HCH和γ-HCH;处于降解状态(Rx<1)的主要为α-HCH.α-HCH/γ-HCH的比值≤1.0,贝类养殖环境中的HCH来源于工业品HCH和林丹,大部分HCH为长时间残留,但尚有少量林丹输入.贝类养殖区海水中DDT主要为好氧降解,底质中主要为厌氧降解.海水中的降解产物主要为DDE,(DDD+DDE)/DDTs(p,p-DDE+p,p-DDD+o,p-DDT+p,p-DDT)的比值<0.5;底质和养殖贝类体中的降解产物主要为DDD,(DDD+DDE)/DDTs的比值>0.5,贝类养殖区底质和养殖贝类体中的DDT大部分已降解为DDD和DDE,海水中尚有少量新的DDT输入.贝类养殖环境中HCH异构体降解率的高低顺序存在一定差异,其在贝类养殖生态系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发生了构象变化.
钟硕良董黎明
关键词:厦门海域
海水养殖贝类体中TPH和PCBs的分布和积累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区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调查资料,对4种养殖贝类(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泥蚶和缢蛏)体中石油类(TPH)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的分布和积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4种养殖贝类体中TPH和PCBs含量范围分别为(2.89~34.6)mg/kg,湿重和(5.06~45.7)μg/kg,湿重,总平均值分别为12.3mg/kg,湿重和15.5μg/kg,湿重。总体上,养殖贝类体TPH和PCBs含量的区域分布,潮间带养殖贝类〉浅海养殖贝类〉虾池养殖贝类,呈西海域和同安湾内较高,大嶝海域较低的格局。养殖贝类体TPH和PCBs含量季节变化呈春季(4月)高于秋季(10月)之势。养殖贝类体内组织对TPH和PCBs吸收和积累能力的高低为胃(包括胃含物)〉肌肉组织〉外套腔液。缢蛏体对TPH的吸收和积累能力较强,泥蚶对PCBs吸收和积累能力较强。这与其自身对TPH和PCBs的吸收和排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厦门海域养殖贝类受到PCBs轻度污染,一些养殖区的缢蛏、泥蚶和僧帽牡蛎受到TPH的不同程度污染。
钟硕良蔡玉婷董黎明吴立峰
关键词:养殖贝类厦门海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