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满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拍摄小型昆虫被引量:2
- 2012年
- 通常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使用的是体视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又称实体显微镜,由于采用双通道光路,双目镜筒中的左右两光束具有一定的夹角,即体视角(一般为12°~15°),因而能形成三维空间的立体图像,具有立体感强、成像清晰宽阔(景深大)、
- 蔡美满吴文珊张彦杰
- 关键词:光学显微镜昆虫体视显微镜立体图像
- 福州大叶榕隐头果内的小蜂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被引量:6
- 2012年
- 对福州2个样地10株大叶榕果内小蜂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全年在两个样地267个隐头果内共收集到小蜂13458只。发现大叶榕隐头果内有7种小蜂,隶属小蜂总科Chalcidoidae中的榕小蜂科Agaonidae、金小蜂科Pteromalidae的隐针榕小蜂亚科Epichrysomallinae、锥尾榕小蜂亚科Otitesellinae和延腹榕小蜂亚科Sycoryctinae;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刻腹小蜂科Ormyridae、姬小蜂科Eulophidae,其中榕小蜂科的Platyscapa coronata是大叶榕唯一的传粉者,传粉方式为主动传粉;非传粉榕小蜂的雄性多型现象普遍。传粉与非传粉小蜂的性比明显具有偏雌现象。传粉小蜂性比为0.19±0.07,非传粉小蜂中Camarothorax bismasculinus小蜂性比为0.36±0.10;Walkerella sp.小蜂性比为0.36±0.22,Sycoscapter sp.小蜂性比为0.31±0.22,Sycophila sp.小蜂性比为0.35±0.13。雄性多型现象可能是导致非传粉小蜂性比提高的原因之一。根据各种榕小蜂发生数量及连续性,可将大叶榕隐头果中的榕小蜂分为常见种和偶见种,Platyscapa coronata、Camarothorax bismasculinus、Walkerella sp.、Sycoscapter sp.和Sycophila sp.为常见种,Omyrus sp.和Aprostocetus sp.为偶见种。偶见种的存在对常见种的数量几乎没有影响,偶见种利用的是榕果内未饱和的一部分资源,也可能是榕果为偶见种的发生预留了空间和资源。首次发现姬小蜂科的昆虫寄生在榕果内,且有一定的种群数量,为姬小蜂科昆虫分类及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在大叶榕小蜂群落结构中,传粉小蜂和非传粉小蜂的种类和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12—翌年5月)榕果内小蜂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传粉榕小蜂是优势种,其重要值达到0.42,榕果种子结实率高;夏—秋季(6—11月间)小蜂种类和数量略少,Camarothoraxbismasculinus和Sycophila sp.是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为0.56和0.28,而传粉小蜂的重要值仅为0.025,此期�
- 吴文珊陈友铃蔡美满刘亮
- 关键词:群落结构多样性
- 爱玉子传粉小蜂飞出节律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利用单果套袋方法研究两季爱玉子(Ficus awkeotsang Makino)传粉小蜂薜荔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Hill)Wieb.]的飞出节律,了解光照、温度和湿度对小蜂飞出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蜂初飞多在上午,单花序内小蜂飞出的全过程需3~4d,每日飞出的高峰期在上午的8∶00~9∶00,小蜂飞出期的温度范围为20~30℃,湿度范围为72%~96%。光线是影响小蜂飞出节律的主要因子,温度和湿度对小蜂飞出也有一定的影响。第一季单花序小蜂飞出数量略高于第二季,而第二季初蜂时间和日均出蜂高峰时间较第一季有所提前。
- 蔡美满陈友铃张彦杰郑思静吴文珊
- 关键词:爱玉子榕小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