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超
- 作品数:60 被引量:216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钛网及钢板/钉棒材料植入物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8年
- 选择2002-01/2007-06于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骨腰骶科及骨颈胸科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钢板(颈椎)/钉棒(胸腰椎)内固定治疗的脊柱疾病患者102例。随访13-72个月,102例患者置入前与最终一次随访时神经功能ASIA分级变化:A级进入B级4例;B级进入C级8例、进入D级7例;C级进入D级12例、进入E级15例;D级进入E级44例(H=25.33,P〈0.05)。症状完全缓解59例,部分改善31例,恢复率为88.2%。置入后X射线显示无内固定、钛网松动及钛网明显移位。置入后4、8、12个月的骨融合率和钛网沉降率分别为69%、95%、97%及7.5%、10.2%、13.0%,无1例出现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
- 黄民锋何元诚陈锋马翠萍许建文贾经汉袁振超
-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脊柱疾病内固定器钛网植骨椎体次全切除术
- 3D打印技术辅助下定制型假体修复重建股骨远端骨缺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保留股骨髁的定制型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1年9月我科对12例股骨远端恶性肿瘤术前通过CT、MRI确定病变范围,利用计算机辅助制作截骨导板及保留股骨髁的定制型假体,待假体定制完毕后行肿瘤瘤段切除、保留股骨髁的定制假体重建术。术后采用美国骨骼肌肉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180~270 min,平均200 min。术中出血量300~800 ml,平均450 ml。12例随访12~50个月,平均21.9月。2例术后12、16个月因肿瘤肺部转移死亡,1例术后3个月肿瘤肺转移带瘤生存,1例(8.3%)术后1年出现关节假体周围感染。10例影像学示假体及钢板位置良好,无松动及骨吸收征象,股骨近端3D打印项圈固定在位,4例有连续骨痂形成;末次随访患肢功能状态良好,膝关节屈曲105°~135°,平均115°,伸直无受限,MSTS评分22~28分,(24.3±1.8)分。结论3D打印辅助保留股骨髁的定制型假体置换技术在不增加手术创伤及风险的前提下,可以精确切除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并进行有效的解剖重建,术后肢体功能改善,并可潜在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 黄余森莫勇新刘斌袁振超谭家昌
- 关键词:股骨骨肿瘤骨重建3D打印
- 网状补片在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假体重建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在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应用网状补片结合肿瘤型假体修复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行肩关节肿瘤型假体置换的29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网状补片分为A、B两组。A组16例,采用假体结合网状补片重建,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8~66岁,平均(38.88±16.98)岁。B组13例,采用无网状补片的单纯假体置换,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5~58岁,平均(35.54±14.81)岁。比较两组一般情况、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肩关节前屈和外展活动度、假体近端移位、脱位及感染等情况。结果29例患者术后随访6~98个月,平均(22.72±21.49)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截骨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较B组,A组的MSTS评分更高、肩关节前屈和外展活动度更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A组中出现3例假体周围感染,4例假体近端移位;B组中出现5例假体近端移位,2例假体脱位,2例假体周围感染;两组术后肩关节不稳和假体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关节肿瘤型假体重建中,应用网状补片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莫勇新黄余森刘斌袁振超谭家昌
- 关键词:网状补片肱骨近端假体置换恶性肿瘤
- Hangman骨折前路内固定固定失败翻修5例
- 2012年
-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前路内固定失败原因和后路翻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患者全麻下先行前路钢板内固定取出减压,采用后路复位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颈围保护3周,早期下床,3个月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椎体位移和成角畸形。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加重症状,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Hangman骨折前路钢板内固定固定失败后,后路翻修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
- 袁振超陈锋周先明黄民锋陈远明
- 关键词:HANGMAN骨折翻修内固定
- 腰椎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 目的:探讨腰椎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MED)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利用MED连续治疗3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3例术中改为开放性手术.27例出现并发症...
- 陈远明袁振超黄民锋陈锋周先明刘万祥
- 关键词: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MED
- 详细的手术计划提高骶骨肿瘤整块切除率及近期疗效
-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整块切除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采用骶骨肿瘤整块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完善骶骨肿瘤的X线、CT平扫和增强、骨三维重建、肿瘤血管重建,MRI平扫和增强,术...
- 吴振杰袁振超贺聚良林翔关键刘斌莫昊
- 关键词:手术计划骶骨肿瘤整块切除
- 锁骨尤文肉瘤并孤立性胫骨转移诊治一例
- 2021年
- 尤文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通常出现在四肢长骨、髂骨、股骨、胫骨、腓骨和肱骨等,其他部位受累少见。原发于锁骨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2016年收治了1例以右锁骨近端病理性骨折为首发症状的锁骨尤文肉瘤患者,手术切除后辅以放化疗;2019年患者前后2次出现右侧锁骨远端复发,手术扩大切除后辅以放化疗;2020年再次出现胫骨上段孤立性骨转移。现对本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 莫昊袁振超谭家昌刘斌贺聚良
- 关键词:尤文肉瘤
-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15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优越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对15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了后路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C1~2骨折3例、C3~4骨折4例、C4~6骨折3例、C6~7骨折1例、多节段骨折4例。结果:经颈椎弓根共植入螺钉76枚,有65枚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4枚穿破上侧壁,3枚穿破外侧壁,准确率为85.1%。均无硬膜撕裂、椎动脉损伤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满意,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根据颈椎椎弓根影像学解剖结构和个性化制定置钉角度,术中仔细操作,可提高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
- 袁振超陈远明陈锋周先明黄民锋刘万祥
-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显微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法治疗椎体后缘离断症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显微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法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效果。方法 2006年~2009年在共收治腰椎椎椎体后缘离断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21~61岁,平均34.7岁,对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引起单侧神经根症状,不伴有椎管狭窄和滑脱的病例,采用显微椎间盘镜下对神经根管进行精确减压,将卡压神经根的骨块清除,彻底减压,应用腰椎JOA评分及ODI评分系统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JOA评分术前为(12.39±2.48)分,术后3个月为(23.62±3.94)分,末次随访时为(28.46±4.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ODI评分术前为(46.82±12.05)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4.21±8.93)和(12.36±6.7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1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4.8%。结论显微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法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治疗效果满意。创伤小、恢复快、成本低且不破坏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手术选择方法。
- 袁振超黄保华黄民锋陈远明周先明
- 关键词:显微内镜
- ^(125)I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等,近距离放射治疗,尤其是^(125)I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显示出较大的优势。本研究通过总结近年来针对^(125)I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作用机制、对人体及周围组织的影响、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为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PubMed、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以"^(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分子生物学和脊柱转移瘤"等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6-07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125)I粒子治疗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2)^(125)I粒子植入后对机体及周围组织的影响;(3)^(125)I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预后。排除标准:(1)实验设计不合理;(2)非随机对照实验;(3)总样本数或总病例数<15例。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9篇。结果 ^(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可以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对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及脊髓神经的功能无显著性影响,并可有效缓解神经性疼痛。肿瘤靶区的辐射剂量高,^(125)I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有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效果明显,可缓解脊髓压迫症状;^(125)I粒子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还可进一步增加疼痛缓解率并恢复了脊柱稳定性,有叠加效应及优势互补作用;脊柱转移瘤溶骨性破坏累及小关节导致脊柱不稳以及出现较为严重的脊髓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可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手术治疗,这是一种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局部肿瘤控制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结论与传统放射治疗相比较,^(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具有较大的优势,为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仍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治疗疗
- 关键袁振超刘斌
-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