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克琪
- 作品数:19 被引量:13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下的《胎记》被引量:1
- 2014年
- 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以主人公艾尔默借助科学实验祛除妻子脸上的胎记这一事件为核心,通过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手法,成功地再现了美国19世纪科学不断征服自然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伦理失衡的故事世界。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沿着"以科技祛除妻子脸上胎记"这条伦理主线,通过还原该事件发生的"伦理现场",逐一解构小说中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等"伦理结",希图由此剖析浸淫于作品深处的伦理特性。最后,乔治亚娜的伦理反思也体现了霍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人类尊严流失的控诉。
- 马晶晶许克琪
- 关键词:霍桑《胎记》文学伦理学批评人类尊严
- 论《钟形罩》中的空间叙事形式及其意义被引量:10
- 2011年
- 在20世纪后半叶,空间理论的兴起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理论的视域和空间。本文以空间叙事理论为基础,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这两个方面具体分析美国当代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自传体小说《钟形罩》的空间叙事特点,指出物理空间的挪移和并置、回溯等叙事手法的交织、心理空间的拥堵和闭锁同碎片化叙事的结合不仅增强了小说的立体空间效果,重要的是,它们起到了阐释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 许克琪魏磊
- 关键词:西尔维亚·普拉斯《钟形罩》物理空间心理空间
- “双语教学”热中应关注中华民族文化遗失问题被引量:48
- 2004年
- “双语教学”在我国各地、各个层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的一个亮点。然而 ,双语教学对我国的民族语言和文化可能会带来一些冲击和影响 ,从而造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遗失。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几个方面对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的培养 ,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 许克琪
- 关键词:民族文化遗失
- 空间·身份·归宿——论托妮·莫里森小说《家》的空间叙事被引量:27
- 2015年
- 托妮·莫里森于2012年5月推出了第十部小说—《家》。小说讲述的是黑人士兵弗兰克·莫尼从朝鲜战场回归祖国,历尽艰辛将生命垂危的妹妹带回家乡,构建温暖有爱的"家"之故事。通过空间场所的频频变换,小说阐释了一个个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黑人故事。本文借助空间叙事理论,尝试从地志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方面分析《家》的空间叙事特点,以此探讨历史记忆与黑人身份主体性建构的关系,以及黑人群体如何通过重新记忆来获取自我认识。
- 许克琪马晶晶
- 关键词:《家》心理空间社会空间
- 西方文学作品电影改编中的文艺思潮研究
- 许克琪
- 成人外语听说障碍及其解决方法被引量:10
- 2002年
- 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着重阐述了影响成人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并结合学员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及解决方法,旨在探讨如何全面提高成人学员的英语水平,增强全体国民的素质,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形势的需求.
- 许克琪
- 关键词:成人教育英语听说教学心理因素教学方法
- 戏剧经典的现实意义——关于《暴风雨》的人类学解读被引量:1
- 2007年
- 《暴风雨》是一部浪漫主义的艺术作品,它讴歌了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屈不饶、英勇无畏的精神。然而,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解读这部戏剧经典,不难发现该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了殖民主义发展史以及西方文学界对殖民主义的认同,展现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人们的思想,社会的史实,从而成为考察人类学发展史上一份重要的史证材料。作者通过对这一作品所展示的英国的殖民性、词源错误的barbarian的讨论来重新诠释这一经典,以期揭示其现实意义。
- 许克琪
- 关键词:莎士比亚《暴风雨》人类学
- 走下神坛的人性——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伊利亚特》的电影改编被引量:1
- 2012年
- 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引发了人类对于生态的关注,以文学文本为载体、探讨生态问题的生态批评应运而生。《特洛伊》是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改编的好莱坞大片,虽然电影中包含了一定的商业成分,但作为一门大众艺术,电影在对原著的改编过程中也反映了当代人与古希腊时期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本文试图通过对比能反映古希腊时代生态观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及能反应当代生态观的电影《特洛伊》,找出古今生态观的异同点。希望能追溯今日盛行的生态观的雏形,并借希腊智慧之光,找到能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
- 许克琪沈婷婷
- 关键词:《伊利亚特》《特洛伊》生态批评人性电影改编
- 《金银岛》的后殖民解读被引量:10
- 2005年
- 一个文本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不只是由它产生时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而是随着新的批评话语的产生不断地得到解释。斯蒂文森的小说《金银岛》是全世界流传最广的海盗探险小说之一,人们常常从美学、冒险精神、浪漫主义等角度出发去欣赏它。然而当我们用后殖民的理论来重读经典小说《金银岛》时,不难发现该文本中也充斥着殖民主义的话语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帝国霸权主义的气息。对它的重新解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文学内涵。
- 许克琪刘须明
- 关键词:《金银岛》后殖民理论
- 《老无所依》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 2019年
- 科马克·麦卡锡在其小说《老无所依》中描述了因伦理体系缺失、丛林法则盛行而造成伦理混乱的社会景象,对小人物莫斯的悲剧描写表现出麦卡锡对西方社会盛行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批判态度,而通过叙述老警长贝尔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又表达了道德传承、美德回归的伦理理想。小说的题目源自叶芝的诗歌,而小说所表达的伦理思想也深受以叶芝为代表的英国现代主义诗歌及戏剧的影响,表现出对现代社会伦理状况的担忧及对传统美德回归的向往。
- 沈婷婷许克琪
- 关键词:科马克·麦卡锡《老无所依》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