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复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74 H指数:6 供职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二倍体栽培棉种草棉和亚洲棉的核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991年 以二倍体栽培棉种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L.)3个品种和亚洲棉(G.arboreum L.)6个品种,以及1个亚洲棉与草棉种间杂种 F_1为材料,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草棉和亚洲棉在核型上基本相似,其主要差异是草棉具有2对 st 染色体,而亚洲棉中没有;虽然2个棉种的核型类别都属于2A 型,但草棉的核型比亚洲棉更对称,属于较原始的类型。来自不同地区的6个亚洲棉品种的 sm 染色体数目分别为4个、6个或8个,随体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个或4个。而且它们的 sm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的位置也有所不同。这表明,同一栽培种内来源于不同生态地区的品种间在核型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宋平 季道藩 许复华关键词:亚洲棉 核型分析 陆地棉野生种系的种子特性分析 1991年 对8个陆地棉野生种系的种子形态,油分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及水速率和耐盐性等性状与3个栽培品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系的种子普遍较小,并且变异大。种子油分和粗蛋白含量变幅大,分别为23.15~39.80%和28.83~39.31%。野生种系间种子的吸水速率和到达吸水高峰的时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与野生种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硬实种子有关。palmeri全是硬实种子,mexicanum,richmondi和yucatanense的硬实率分别为30.0%、26、6%和23.3%。野生种系的耐盐性在12%Nacl浓度时差异较为明显,其中punctatum,morrilli和marie—galante的耐盐性较强;mexicanum,latifolium和yucatanense的耐盐性与3个栽培品种相近。这说明在野生种系中筛选耐盐性强的材料是完全可能的。陆地棉野生种系(Gossypium hirsutum L.race)是棉花育种工作中重要的种质资源。自80年代初从陆地棉原产地墨西哥引入这些野生种系以后,关于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抗病性等性状,国内已作了一些研究分析。资料表明它们的变异类型丰富,分别具有抗病、抗虫和优质纤维等可供利用的性状和特性。本试验以8个野生种系的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的形态特征和吸水发芽的能力,并以3个栽培品种的种子为对照进行比较,借以了解陆地棉野生种系的种子生物学特性,为育种提供依据。 郑泗军 季道藩 许复华关键词:陆地棉 种子 棉花 棉属四个栽培种的核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97年 以四个栽培棉种为材料,研究了草棉(Gosypiumherbaceum)、亚洲棉(Garboreum)、陆地棉(Ghirsutum)和海岛棉(Gbabardense)的核型。各棉种的核型简式为:草棉,2n=2x=26=18m+4sm+4st(4SAT);亚洲棉,2n=2x=26=22m+2sm+2st(2SAT);陆地棉,2n=4x=52=28m+22sm(2SAT)+2st(2SAT);海岛棉,2n=4x=52=28m+24sm(4SAT)。通过对4个栽培棉种核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棉的核型比亚洲棉对称,属较原始的类型,陆地棉与海岛棉的核型很相似,唯在Sm染色体的数目和位置上有一定差异。研究还表明,在4个栽培种中,只有草棉具有a型随体,据此可鉴别种间杂种。 王志宁 季道藩 许复华关键词:亚洲棉 海岛棉 核型分析 低酚棉品种间杂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1994年 本文利用Hayman(1954)双列杂交分析法对10个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壳指和种仁率存在上位性效应,单株结铃数、衣分、衣指、子指、不孕子率、黄花率和霜前花率符合加——显遗传模型。显性基因对衣指、子指的作用很小;单株结铃数、衣分、黄花率和霜前花率以加性效应为主,表现为部分显性;不孕子率以显性效应为主,表现为超显性。多数产量性状的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遗传力最高的是衣分和霜前花率。选用衣分高,早熟性好的材料作为杂交亲本,通过早代选择就可有效地改良这两个性状; 朱乾浩 俞碧霞 许复华关键词:低酚棉 产量性状 杂种 棉花 草棉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90年 以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的根尖为材料,采用5μg/ml放线菌素D(AMD)+0.002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处理1.5h,Ohnuki′s溶液中低渗0.5h。根尖在载玻片上加固定液捣碎法制片,首次在草棉中诱导出高分辨的染色体带纹。显示的带纹随染色体所处阶段而有所变化,前期和晚前期染色体带纹最多。早中期次之,中期染色体仍能显示1~4个带纹。 郑泗军 季道藩 许复华关键词:染色体 制片技术 棉花棕色纤维性状的遗传及对其它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1998年 棉花棕色纤维性状受不完全显性单基因的控制,它对棉花的农艺、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衣分、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大。要转育高产、优质的棕色纤维棉花品种,选择适当的白色纤维亲本是关键,同时这可能是一个耗时的过程。 朱乾浩 俞碧霞 龚亚明 许复华关键词:棉花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 四个栽培种及种间杂种的组织解剖 1993年 研究了4个栽培棉种间叶片与花器组织解剖性状的异同及这些性状在种间杂种后代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2个二倍体栽培种与2个四倍体栽培种叶片横切面构造之间有特征性差异,前者为近等面叶,后者为背腹叶。二倍体栽培棉种与四倍体栽培棉种间的杂种F_1表现为近等面叶,并近等面叶对背腹叶为显性。叶柄横切面构造观察表明,4个栽培棉种问除叶柄直径有明显差异外,其构造基本相似,每叶柄有4~5束维管束,平均直径约265~330μm。苞叶横切面没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上、下表皮间为叶肉组织,4个栽培棉种问除苞叶厚度外基本近似。花柄的横切面构造观察表明,花柄内维管束的分布方式与叶柄截然不同,它是由平均直径约70~110μm的维管束沿花柄内径致密排列而成的,每花柄约有20~30束维管束,因棉种而异。 王志宁 季道藩 许复华关键词:棉花 杂种 低酚棉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991年 发展低酚棉是开发棉籽油份和蛋白质资源、提高植棉业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由于低酚棉易遭:病、虫为害,所以目前育成的多数低酚棉品种的丰产性不如有酚棉品种。业已证明。 柳世铭 季道藩 许复华关键词:棉花 低酚棉 杂种优势利用 二倍体栽培种及种间杂种染色体加倍技术 1992年 棉属的两个二倍体栽培种——草棉和亚洲棉,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史。它们具有陆地棉所缺乏的优良性状,为了把其优良性状转育给陆地棉,需进行不同染色体倍性间的种间杂交。由于二倍体棉种与四倍体棉种间染色体数目不平衡。 王志宁 许复华 徐盛忠关键词:棉花 染色体 育种 陆地棉与异常棉种间杂种F_1和F_1双二倍体及其回交后代的研究 1990年 本研究以陆地棉与异常棉杂交产生 F_1,经秋水仙碱处理形成 F_1双二倍体,分别以陆地棉与之回交产生各自的 BC_1和BC_2。F_1叶片大小为双亲的中间型,苞叶张开,F_1双二倍体的叶片和苞叶比F_1增大增厚。F_1或F_1及二倍体经陆地棉二次回交的BC_2植株的叶片和花器性状已近似于陆地棉,纤维比强度高于陆地棉。F_1及二倍体的育性明显高于F_1;F_1或F_1双二倍体经陆地棉二次回交后,育性基本接近陆地棉。还对F_1 和 F_1及二倍体及其回交后代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进行了观察。对胚珠离体高培养在克服F_1不育性上的应用,以及异常棉在陆地棉改良上的渐渗潜力作了讨论。 王志安 季道藩 许复华关键词:陆地棉 异常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