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景旺
- 作品数:78 被引量:196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委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研究 39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 结果 39例病人术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 7例 (1 7.9% ) ;其中单纯胆瘘 5例 ,早期胆瘘术后 4个月出现肝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1例 ,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 1例。 7例中 1例死于胆瘘继发严重的腹腔感染 ,其余 6例经治疗痊愈。 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复杂 ,治疗相对困难 ,应注意预防 ;改进胆道引流方式可显著降低与
- 吕立志胡还章谈景旺杨芳张小进张绍庚江艺
- 关键词:肝移植胆道疾病手术后并发症
- 细胞毒T淋巴细胞在异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异种肝移植中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参与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 方法 三袖套法建立仓鼠到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同基因组与异种移植组 (XT组 )移植肝术后CD8和CD4型淋巴细胞浸润及Fas L ,穿孔素的表达情况 ,并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移植肝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 XT组移植肝术后第 2d汇管区出现淋巴细胞浸润 ,逐日增多 ,至术后 5~ 6d达高峰 ;术后第4d穿孔素及Fas L开始表达 ,术后第 5~ 6d达高峰 ;穿孔素的表达始终高于Fas L。 结论 异种肝移植中T淋巴细胞参与了其免疫排斥反应 ,通过表达穿孔素或Fas L使靶细胞坏死或凋亡。
- 谈景旺江艺杨甲梅钱光相吴孟超
- 关键词:异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肝移植细胞毒T淋巴细胞
- 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肝移植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方法 采用改良的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即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全病肝切除 ,将供肝植于受肝原位 ,供、受体肝上下腔静脉 ,供、受体门静脉 ,供、受肝动脉行对端吻合 ;结扎供肝肝下下腔静脉。用FK5 0 6、晓悉和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剂抗排斥反应。加强术后监护和感染的控制。结果 例 1、例 2目前分别存活 11个月、8个月余 ,生活自理 ,例 3因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 ,存活 14d。结论 肝移植是治愈肝脏终未期病变的可靠方法。
- 江艺谈景旺吕立志张绍庚王烈程俊波邹忠东林华姚和祥
- 关键词:肝移植晚期肝硬化
- 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被引量:9
- 2004年
- 张绍庚陈永标谈景旺程俊波
- 关键词:肝切除肝胆管结石
- 三袖套法金黄地鼠至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被引量:2
- 1998年
- 三袖套法金黄地鼠至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张绍庚谈景旺杨甲梅陈汉吴孟超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手段,免疫排斥反应是肝移植的主要障碍之一。为建立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我们采用三袖套法行金黄地鼠至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并在Hari-hara法[1]的基础上进...
- 张绍庚谈景旺杨甲梅陈汉吴孟超
- 关键词:肝移植原位移植免疫排斥
- 超声在胰肾联合移植中的应用——附2例报道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正常移植脏器及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2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动静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1.移植肾术后体积增大,围手术期后与正常肾相同;2.移植胰术后体积增大,围手术期后胰腺厚度及回声仍高于正常胰腺。结论 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对正常移植脏器的确定及并发症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对提高术后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 徐夙媛江艺谈景旺吕立志
- 关键词:超声胰肾联合移植并发症声像图
- 协调性异种肝移植免疫病理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观察协调性异种肝移植免疫病理变化 ,探讨其免疫排斥反应机制。方法 :建立仓鼠到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运用组织学方法检测异种肝移植受体脾脏、淋巴结的组织学的改变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移植肝大鼠抗体的沉着、淋巴细胞的浸润及穿孔素、Fas- L 的表达 ;原位末端标记方法 (TUNEL)检测移植肝细胞凋亡。结果 :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 ,受体脾脏、淋巴结内淋巴细胞迅速增殖 ;移植肝 3d后出现越来越多的大鼠抗体沉着和淋巴细胞浸润 ,并表达穿孔素、Fas- L,随之遭受免疫损害而产生大量的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 结论 :协调性异种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 ,T淋巴细胞可通过产生穿孔素、Fas- L 而使供肝细胞凋亡或坏死 ;脾脏可产生大量抗体沉着于移植物而致免疫损害。
- 谈景旺张绍庚杨甲梅钱光相吴孟超
- 关键词:肝移植异种移植病理学
- 大肠癌组织中Fas/FasL系统、nm23表达与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Fas、FasL和nm2 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肝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80例大肠癌组织和 2 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Fas、FasL及nm2 3的表达情况。结果 :5 5 %大肠癌有不同程度的Fas表达 ,低于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其表达与Dukes分期密切相关。分期越高 ,Fas表达率越低 ,有淋巴结转移的C期和有远处肝转移的D期Fas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转移的A期和B期 ,其中D期显著低于AB期 ,但C期与AB期、C期与D期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大肠癌组织FasL和nm2 3的表达率分别为 6 8 75 %和 5 7 5 0 % ,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肝转移均无相关性。Fas/FasL系统与nm2 3表达亦无相关性。结论 :Fas/FasL系统中Fas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征 ,nm2 3表达增加可能在大肠癌进展早期而不是在进展播散期起重要作用 ,与其转移与预后无关。
- 曲利娟余英豪谈景旺曾玲
- 关键词:大肠癌FAS/FASL系统NM23肿瘤转移
- 大肠癌肝转移灶组织Fas/FasL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被引量:1
- 2002年
- 肝脏是大肠癌转移最好发部位,25%的患者发现癌肿时已有肝转移,另外25%在2年内出现肝转移[1],如此高的肝转移率说明肝脏可提供有助于转移瘤细胞建群和发展的环境条件.除了已知金属水解酶的释放、血管生长因子的分泌、细胞粘附因子的改变等能促进瘤细胞转移外,Fas/FasL系统在肿瘤逃避机体免疫监视,替代局部正常组织生长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我们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大肠癌肝转移组织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初步探讨Fas/FasL系统与大肠癌肝转移的相互关系.……
- 曲利娟余英豪曾玲谈景旺
- 关键词:大肠癌FAS/FASL免疫逃逸免疫组织化学
- 大肠癌原发灶及其肝转移灶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及意义
- 2002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原发灶及其肝转移灶组织Fas、FasL蛋白的表达比较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大肠癌原发灶及其肝转移灶组织、2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的Fas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但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差别不显著。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的FasL表达率分别为63.33%和86.67%。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转移灶瘤细胞FasL表达率高于原发灶中的表达,二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和转移灶中TILs均可测得Fas、FasL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FasL在大肠癌肝转移中起主要作用,瘤细胞FasL通过Fas-FasL介导凋亡消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为其自身在肝脏建群生长提供空间、逃避免疫系统监视,促进转移过程顺利进行。
- 曲利娟余英豪陈锦华曾玲谈景旺
- 关键词:大肠癌原发灶FASFASL免疫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