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举临

作品数:22 被引量:2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创面
  • 7篇愈合
  • 6篇细胞
  • 5篇烧伤
  • 5篇体外
  • 5篇干细胞
  • 5篇创面愈合
  • 3篇体外诱导
  • 3篇胶原
  • 2篇蛋白
  • 2篇多能干细胞
  • 2篇诱导分化
  • 2篇正常人
  • 2篇乳头
  • 2篇伤创
  • 2篇胎儿
  • 2篇体外诱导分化
  • 2篇透明质酸
  • 2篇毛乳头
  • 2篇抗原

机构

  • 2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2篇谢举临
  • 20篇祁少海
  • 19篇徐盈斌
  • 15篇利天增
  • 9篇舒斌
  • 6篇张涛
  • 6篇黄勇
  • 6篇刘坡
  • 5篇刘旭盛
  • 5篇陈晓东
  • 5篇袁即山
  • 4篇黄冰
  • 4篇潘姝
  • 4篇毛任翔
  • 3篇柯昌能
  • 2篇赖文
  • 2篇赵李平
  • 2篇吴丽萍
  • 1篇沈锐
  • 1篇彭晓东

传媒

  • 11篇第八届全国烧...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全国烧伤早期...
  • 1篇中华医学会烧...

年份

  • 1篇2009
  • 17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物质p63、β1整合素对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基因物质 p63、β1整合素对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在5例正常人尸体上各取21个不同部位的全层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 用基因物质 p63、β1整合素作为第一抗体标记表皮...
陈晓东利天增祁少海谢举临袁即山徐盈斌潘姝张涛
文献传递
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及微血管生成和胶原合成与解毒烧伤膏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有一定促进浅Ⅱ度、深Ⅱ度创面愈合作用的解毒烧伤膏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对转化生长因子β、微血管生成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 2004-09/2004-12在中山大学动物中心和中山大学附属第...
柯昌能利天增徐盈斌赵李平张涛祁少海谢举临
文献传递
荷负电气溶胶治疗烧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荷负电气溶胶能否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方法:(1)选择烧伤创面深度相同的366 例病人,随机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创面均用10%Betadine 软膏纱布半暴露,每天换药1次。验组每天加用负电荷气溶胶治疗...
利天增胡晓根徐盈斌沈锐彭晓东吴伟江罗兰戴新明邹永通祁少海谢举临唐冰邓小新陈锷张慧桢吴丽萍
文献传递
胶原蛋白海绵在多种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在不同类型创面上有无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选择56 例患有不同类型创面的患者,用胶原蛋白海绵敷贴于取皮区、Ⅱ度烧伤、慢性溃疡创面上或填塞于压疮所致的窦道的底部为实验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愈合的经...
陈晓东袁即山祁少海谢举临潘姝徐盈斌张涛利天增
文献传递
去神经支配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通过制备去神经支配大鼠创面模型,观察去神经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血管和皮肤增殖改变情况,为去神经创面愈合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并切断 SD 大鼠胸9~腰1右侧脊神经,造模后在背部对称制作两个直径为1.0cm 的圆形...
舒斌祁少海赖文黄勇毛任翔谢举临徐盈斌刘旭盛
文献传递
两种不同消化方法对表皮细胞表面抗原α6整合素和转铁蛋白受体表达的干预
目的采用单纯胰酶和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两种不同的消化方式,观察表皮细胞表面抗原α6整合素和转铁蛋白受体 CD71表达的变化,为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分选表皮干细胞选择合适的消化方法。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门诊包皮环切...
刘坡祁少海谢举临黄冰舒斌徐盈斌利天增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复合物对放射性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透明质酸(HA)复合物对大鼠放射性溃疡创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SCs,以HA为载体构建复合物,观察复合物中MSCs的分化特性.选择30只SD大鼠制作皮...
毛任翔祁少海舒斌黄勇谢举临徐盈斌刘旭盛
老年人皮肤多能干细胞的分离及有效扩增
目的探讨老年人皮肤多能干细胞分离、扩增方法。方法 6例老人皮肤标本,在限制性培养基和血清作用下筛选克隆和扩增传代;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克隆分析等方法评价其生理特性。结果 1cm2老年人皮肤原代获得400~600个克隆;扩增...
柯昌能利天增徐盈斌祁少海黄冰谢举临
文献传递
α<,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RNA重组质粒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研究
该研究应用反义RNA技术构建α<,1>(Ⅰ)型前胶原反义重组质粒,并经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法将该基因导入人胚胎成纤维细胞(HLF)中,目的有:(1)探讨α<,1>(Ⅰ)型前胶原反义重组质粒对HLF细胞(Ⅰ)型前胶原蛋白合...
谢举临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基因治疗反义RNA成纤维细胞
文献传递
胶原蛋白海绵在多种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04年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在不同类型创面上有无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选择56例患有不同类型创面的患者,用胶原蛋白海绵敷贴于取皮区、Ⅱ度烧伤、慢性溃疡创面上或填塞于压疮所致的窦道的底部为实验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愈合的经过、愈合的时间,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4例取皮区创面使用胶原蛋白海绵的愈合时间是(2.86±0.86)d,对照组为(4.14±0.86)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组愈合时间是(6.75±1.39)d,对照组为(10.63±1.19)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肉芽创面、慢性溃疡创面、压疮创面总显效率83.3%,总有效率100%;组织病理:对照组肉芽组织中可见较多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簇及扩张的新生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周围有散在新生的纤维母细胞。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形成,胶原纤维排列无序,部分融合。实验组早期及中期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的时期较对照组早,胶原纤维的产生增加,排列更有序。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对创面修复及愈合,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慢性溃疡和压疮创面生长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作用。
陈晓东袁即山祁少海谢举临潘姝徐盈斌张涛利天增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伤口愈合生物相容性材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