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洪林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半吻合、半埋入法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介绍半吻合、半埋入法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首先于骨骼肌上在选定肌桥的两端各做一“丁”字形切口 ,横切口与肌桥长轴垂直 ,纵切口则与其平行 ,深度以能将神经断端埋入为宜 ,然后 ,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埋入相应的两个纵切口内 ,神经断端浅部一半的神经外膜与横切口处的肌外膜对齐 ,并做缘对缘吻合 ,纵切口处的肌外膜彼此吻合。结果 :手术难度降低 ,时间缩短 ,吻合牢靠。神经纤维于肌束间隙、外膜下顺利通过肌桥与远端吻合 ,功能得到恢复。结论 :半吻合、半埋入法是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的新方法。
- 孔祥玉赵淑敏谢洪林张树彬韩玉华孙广林
- 关键词:肌桥血管再生坐骨神经周围神经缺损
- 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方法 :首先于骨骼肌上在选定肌桥的两端各做一“丁”字形切口 ,横切口与肌桥长轴垂直 ,纵切口则与其平行 ,深度以能将神经断端埋入为宜 ,然后 ,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埋入相应的两个纵切口内 ,神经断端浅部一半的神经外膜与横切口处的肌外膜对齐 ,并做缘对缘吻合 ,纵切口处的肌外膜彼此吻合。结果 :手术难度降低 ,时间缩短 ,吻合牢靠。神经纤维于肌束间隙、外膜下顺利通过肌桥与远端吻合 ,功能得到恢复。结论
- 谢洪林杨振江孔祥玉张树彬韩玉华孙广林
- 关键词:神经缺损肌桥血管再生坐骨神经
- 针刺麻醉中有衣大致密核心小泡非突触部位的胞吐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进一步证实在针刺镇痛中有衣的大致密核心小泡 (CL DV)通过非突触部位胞吐递质参与疼痛的调节 ,为疼痛生理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取大鼠的“人中”、“四白”穴进行针刺镇痛 ,并将针刺显效时间分别延长至 0 .5、1、2、3、4小时 ,各组动物时间一致 ,立即杀死取材 ,制作电镜样品 ,电镜下观察、记录各针刺时间段内动物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胶状质亚核中间部分神经元的 CL DV于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影像。结果 :在三叉神经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发现了各阶段 CL DV的胞吐影像 ,实验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别 (P<0 .0 1)。结论 :在针刺镇痛中 CL
- 孔祥玉赵淑敏谢洪林杨振江
- 关键词:针刺镇痛疼痛
- 网络考试系统在解剖学课程考核中应用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0
- 2018年
- 考试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高校教学改革掀起了一股网络化、数字化的热潮。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1]。伴随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教学改革,网络考试的形式也迅速被广大高校所接受。本校在2014年开始推行网络考试。解剖学作为本校第一批实行网络考试的课程,4年来本教研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网络考试的优势及其在解剖学课程考核应用中的体会进行了总结,以利广大同仁的参考。
- 郭森王永为吴雪艳谢洪林马泉
- 关键词:课程考核考试系统网络化解剖学网络考试
- 延长针刺镇痛时间对中枢神经内大颗粒小泡于突触部位胞吐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为证实大颗粒小泡 (L GV)参与突触传递的学说、为痛觉生理学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 ,用形态和机能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延长针刺时间后 L GV在抑痛过程中于突触部位的胞吐。方法 :用辐射热致痛、针刺镇痛 ,并延长针刺时间 ,电镜下观察、记录了 LGV于突触部位的胞吐。结果 :观察发现 ,实验组动物中枢神经内有较多的 L GV于突触部位胞吐其内含的递质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高频率、较长时间的针刺过程中 LGV于突触部位的胞吐增加。结论 :L GV可能通过于突触部位的胞吐参与了痛的调节过程。
- 孔祥玉郑羽男赵淑敏石艳华谢洪林
- 关键词:针刺镇痛中枢神经突触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