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抗菌
  • 4篇方斑东风螺
  • 3篇敏感性
  • 2篇药物
  • 2篇致病
  • 2篇菌药
  • 2篇抗菌药
  • 2篇抗菌药物
  • 2篇弧菌
  • 2篇病原
  • 1篇药方
  • 1篇致病菌
  • 1篇致病性弧菌
  • 1篇中草药
  • 1篇条件致病菌
  • 1篇中药
  • 1篇中药方
  • 1篇中药方剂
  • 1篇肿病
  • 1篇组方

机构

  • 6篇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贾春红
  • 5篇李淑芳
  • 5篇张继东
  • 1篇林红英
  • 1篇邱德全
  • 1篇杨世平
  • 1篇邱明生

传媒

  • 1篇中兽医学杂志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江西水产科技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5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3株方斑东风螺病原性弧菌对3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K-B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哈氏弧菌等3株方斑东风螺病原弧菌对3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对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头孢吡肟和氧氟沙星敏感;创伤弧菌对复方新诺明、大观霉素、诺氟沙星和多粘菌素B敏感;哈氏弧菌对复方新诺明、大观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哌拉西林、克拉霉素、头孢吡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和氧氟沙星敏感。
贾春红李淑芳张继东
关键词:方斑东风螺弧菌抗生素敏感性
8株方斑东风螺病原菌对17种中草药敏感性测定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抗菌中药体外药敏试验的平皿打孔法,测定了17种中草药对2株副溶血性弧菌、1株哈氏弧菌、1株创伤弧菌、1株腐败希瓦氏菌、1株鲍鱼希瓦氏菌、2株海藻希瓦氏菌共8株菌的抑菌作用;选取其中对供试菌株具有抑菌作用的11种中草药,进行两两联合药敏试验,以研究其抗菌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五倍子、乌梅、苏木、猴耳环4种中草药对8株供试菌株呈高度敏感;大黄、地榆、桉叶3种中草药对8株菌呈中度敏感;黄芩、石榴皮、连翘、秦皮4种中草药除分别对一株菌腐败希瓦氏菌、哈氏弧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1呈低度敏感外,对其余7株菌均呈中度敏感;石韦、鸭胆子、益智仁、郁金、板蓝根、贯众6种中草药除石韦对一株海藻希瓦氏菌呈中度敏感外,其余均呈低度敏感。联合药敏试验中除五倍子与桉叶、黄芩、秦皮,乌梅与黄芩、地榆,苏木与大黄、石榴皮,桉叶与黄芩,大黄与黄芩,地榆与秦皮等对药对8株菌中的某些菌株呈协同作用外,其余均呈相加作用,未见无关和拮抗作用。
贾春红李淑芳林红英张继东
关键词:方斑东风螺病原菌中草药敏感性
南药组方对方斑东风螺病原性弧菌的抗菌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探究南药组方对方斑东风螺病原性弧菌的抗菌作用,测定了组方对方斑东风螺内脏团内细菌总数、菌落构成、几种常见致病性弧菌细胞壁的通透性、菌悬液电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1.56mg/mL的南药组方能减少方斑东风螺内脏团内细菌总数及弧菌数;组方处理的细菌胞外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多,菌悬液电导率明显增大。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南药组方可减少方斑东风螺内脏团内细菌总数和弧菌数,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贾春红李淑芳张继东
关键词:方斑东风螺弧菌抗菌作用
3株方斑东风螺病原希瓦氏菌对3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K-B法,测定腐败希瓦氏菌、鲍鱼希瓦氏菌和海藻希瓦氏菌3株方斑东风螺病原希瓦氏菌对3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腐败希瓦氏菌对大观霉素、氯霉素、头孢吡肟、诺氟沙星、链霉素、复方新诺明6种抗菌药物敏感;鲍鱼希瓦氏菌对头孢吡肟、大观霉素、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头孢曲松、红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米诺环素、克拉霉素、多粘菌素B、妥布霉素、庆大霉素15种抗菌药物敏感;海藻希瓦氏菌对大观霉素、头孢吡肟、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红霉素、氧氟沙星、左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呋辛、氯霉素、哌拉西林、克拉霉素、诺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呋喃妥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 21种抗菌药物敏感。
贾春红李淑芳张继东
关键词:方斑东风螺抗菌药物敏感性
抗致病性弧菌及希瓦氏菌有效中药与方剂的筛选、抗菌机理研究
为探讨中药方剂水煎液对致病性弧菌及希瓦氏菌的抗菌活性、抗菌机理,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采用平皿打孔法测定17种中药对副溶血性弧菌2株、哈氏弧菌1株、创伤弧菌1株、腐败希瓦氏菌1株、鲍鱼希瓦氏菌1株...
贾春红
关键词:中药方剂抗菌机理
文献传递
脱壳病和吻肿病东风螺体内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菌相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为探讨东风螺脱壳病和吻肿病与体内外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的相关性,测定了东风螺养殖水体环境中异养菌菌落总数,并对病螺及健康螺体内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经兔血培养基、TCBS培养基和弧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用生化试验和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发生脱壳病的方斑东风螺螺池水体中的异养菌菌落总数为1.34×106 cfu/mL,病螺体内分离的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有副溶血弧菌、哈氏弧菌、河流弧菌、Vibrio hepatarius、腐败希瓦氏菌、海藻希瓦氏菌和芽孢杆菌,其中优势菌株为副溶血性弧菌溶血菌株和哈氏弧菌;脱壳病与吻肿病共患的泥螺螺池水体中异养菌的菌落总数为1.46×107 cfu/mL,病螺体内分离的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有副溶血弧菌、哈氏弧菌、鲍鱼希瓦氏菌、海藻希瓦氏菌和芽胞杆菌,优势菌株为海藻希瓦氏菌、鲍鱼希瓦氏菌和哈氏弧菌;健康东风螺螺池水体异养菌菌落总数为7.6×104 cfu/mL,健康东风螺螺体内的优势菌株为副溶血性弧菌非溶血菌株和Vibrio hepatarius。试验结果表明,东风螺脱壳病和吻肿病与养殖水体环境中异养菌的总数及螺体内部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
李淑芳邱德全张继东杨世平贾春红邱明生
关键词:菌相RDNA序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