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文娟

作品数:6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1篇电刺激
  • 1篇宣教
  • 1篇亚型分析
  • 1篇异位症
  • 1篇阴道
  • 1篇阴道炎
  • 1篇粘连分离术
  • 1篇治疗产后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瘤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乳酸菌阴道胶...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瘤
  • 1篇乳头瘤病毒
  • 1篇乳头瘤病毒感...
  • 1篇生物反馈

机构

  • 6篇保定市妇幼保...

作者

  • 6篇赵文娟
  • 2篇卢艳梅
  • 1篇王建
  • 1篇宋瑞
  • 1篇陈英
  • 1篇刘淑敏
  • 1篇闫凤
  • 1篇许汝钗
  • 1篇张英
  • 1篇李凤艳
  • 1篇刘惠菊
  • 1篇宋兰萍
  • 1篇赵春兰
  • 1篇余瑞欣
  • 1篇高博文

传媒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分析及临床评定
2016年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分析及临床评定。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1%,较对照组的73.3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月经症状评分、子宫活动度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囊肿大小等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确切,有效改善痛经及闭经症状,缩小异位内膜,不良反应较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赵文娟卢艳梅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
保定市15809例未婚青年健康状况分析
2004年
目的:了解我市未婚青年健康状况,探索适宜的保健服务模式,降低青年群体患病率。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围婚保健门诊接受健康查体和辅助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受检15 809人,年龄20-32岁均未婚;②总患病率10.7%,居住的社区不同患病率有明显差异;③无论男女患病首位均为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其次为内科和传染病。结论:生殖泌尿系统疾患是危害青年生殖健康的直接原因,内科和传染病是影响婚育的不良因素。因此,广泛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选择适合青少年群体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宋兰萍张英高博文赵文娟刘惠菊许汝钗闫凤
关键词:青年群体健康患病率
产前宣教对产妇盆底肌力影响及康复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产前宣教对产妇盆底肌力影响以及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产后42d来本院进行产后检查的妇女300例,产前进行盆底肌康复方法宣教的为宣教组。未宣教的为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均给予个体化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肉压力检测,评价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产后42 d宣教组的阴道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及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的快速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两组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但检测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宣教对产后妇女盆底肌恢复有促进作用;两组产妇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功能均有显著提高。
侯雯莅赵文娟李凤艳余瑞欣刘淑敏
关键词:产前宣教电刺激生物反馈
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产后混合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在产后混合性阴道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来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妇保科进行产后检查确诊为阴道炎的患者260例,对其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包括微生态参数:阴道菌群、清洁度、乳杆菌分级、PH值)以明确病原菌,对于混合感染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阴道用乳酸菌阴道胶囊2粒/次,连用10天。对照组:阴道用双唑泰栓1粒/次,连用10天。2周后两组进行随访,对其临床症状减轻情况、PH及阴道清洁度进行比较。结果:产后妇女病原体感染以加德纳杆菌为主,产后妇女阴道的混合感染率为42.69%(111/260),常见类型为细菌性阴道病(BV)+需氧菌性阴道炎(AV)占54.95%(61/111),用药前两组在临床症状(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异味、阴道灼痛等)、PH值、清洁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阴道清洁度均较用药前升高,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PH均有降低,但用药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检查是检出产后阴道混合感染非常重要的手段,产后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不仅可以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和生长,还可显著改善阴道微环境,对于降低阴道感染机会具有重要作用。
侯雯莅宋瑞赵文娟
关键词:产后混合性阴道炎乳酸菌阴道胶囊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Interceed治疗宫腔粘连效果研究被引量:33
2017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Interceed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75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A组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上环术治疗,同时服用戊酸雌二醇(E2V)和安宫黄体酮片(MPA)治疗;对照B组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上环术治疗,同时服用E2V和MPA治疗,但用药方法和对照A组不同;研究组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上环术治疗,并在宫腔内放置Interceed治疗。将3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增长、月经量变化、治疗效果、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再粘连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服用E2V前,3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MPA前相比3组子宫内膜厚度和服用E2V前,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卫生巾使用片数、月经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E2V前、服用E2V后第3、6个月,患者的FIB、TT、APTT、P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再粘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A、B组(P<0.05)。结论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应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Interceed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赵文娟陈英卢艳梅
关键词:宫腔粘连分离术宫腔粘连
保定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保定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亚型分布规律。方法:以2010年2月~2011年3月在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有宫颈病变的462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HPV-DNA分型检测,采集其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21种HPV基因型的分型检测,分析常见感染亚型及分布规律。结果:HPV总阳性率为50.22%,常见的高危型为HPV16、HPV58和HPV52,低危型为HPV6和HPV11。结论:保定地区HPV感染率较高,常见感染亚型符合亚洲人群的分布规律,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域性。
王建赵春兰赵文娟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