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元
- 作品数:50 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田间消长模式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2008年和2009年利用田间病圃研究了17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黄萎病田间消长模式。基于各品种在不同调查时间点的2年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品种划分为4种类型。分析发现,同一类型中不同品种的黄萎病田间消长模式相似,而不同类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第Ⅰ类品种表现为在调查的前、中、后期病情指数较低,且其病指低于其它3类;第Ⅱ类品种在整个调查时期病情指数也较低,但全年有2个发病高峰;第Ⅲ类品种在调查前期病指较高,中期病指略有降低,后期病指快速上升,发病高峰期病指较高,其病指在整个调查时期高于第Ⅱ类;第Ⅳ类品种调查前期病指较高,中期病指降低,后期病指最高,全年有2个明显的发病高峰,且其病指在8月20日前的几个调查时期均显著高于其它3种类型。
- 赵贵元王省芬张桂寅吴立强李志坤马峙英
-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
- 冀南棉麦双丰种植技术研究
- 简要介绍了冀南棉麦套种和棉花麦后直播种植技术要点,棉麦双丰技术的推广对促进棉田增效具有重大意义。
- 赵贵元王永强赵俊丽刘建光张寒霜
- 关键词:棉花小麦
- 我国棉田残膜污染危害与治理措施研究进展被引量:33
- 2021年
-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棉花产量提升做出重大贡献。但随着聚乙烯地膜的长期使用,土壤残膜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棉田土壤环境和棉花可持续发展。综述了我国棉田地膜残留现状、分布特征及其对棉花生长的危害,从土壤结构变化、水分迁移状况、有害物质释放、土壤物质代谢、微生物种群结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棉田残膜污染的危害机制,归纳了现阶段我国棉田残膜污染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优势与不足,并对残膜污染防控策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我国棉田残膜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 祁虹赵贵元王燕刘建光耿昭豆海宽张寒霜王永强
- 关键词:棉田地膜残膜污染治理措施
- 高产抗病广适国审棉花新品种冀棉169的选育及应用
- 张寒霜赵俊丽王永强李伟明赵贵元祁虹刘建光葛朝红师树新郭娴
- 针对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河北棉花生产种植的品种存在的产量偏低、抗病性较差、病情指数偏高、铃重偏低、管理费工等问题,明确提出了“高产抗病易管理”的育种目标,率先采用基因型鉴定、聚类分析高代选系的辅助纯化技术,提高了群体纯化速度...
- 关键词:
- 关键词:棉花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冀南棉花-花生间作高效栽培技术被引量:3
- 2020年
- 概述了冀南棉花-花生间作的适宜种植模式、品种选择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 赵贵元王永强刘建光耿昭任晓微王寒菊张寒霜
- 关键词:棉花花生间作栽培技术
- 施用生物炭对玉米田土壤呼吸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2年
- 为探索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呼吸及玉米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T_(1)(2000kg/hm^(2))、T_(2)(7000kg/hm^(2))和T_(3)(12000kg/hm^(2)),以不施用生物炭为对照(CK),研究施用生物炭对玉米田土壤呼吸速率、含水率、养分含量、pH值以及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_(3)处理下2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最高,为361.4mg/(m^(2)·h),较CK增加182.7%。施用生物炭有利于提高0~1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以T_(2)和T_(3)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分别较CK增加14.8%和17.3%。施用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肥力,以T_(3)处理最优,其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2年平均值分别较CK提高31.5%、29.3%、47.8%、59.8%。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土壤pH值逐渐升高,T_(3)处理2年平均土壤pH值较CK提高1.25%。T_(2)处理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改善效果最优,2年平均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增加15.6%、24.2%。通过2年研究发现,在玉米田施用生物炭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了土壤养分含量,进而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生物炭施用量7000kg/hm^(2)效果最优。
- 于玲玲赵贵元崔婧婧郭强
-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
- 保护性耕作下棉花-春玉米轮作对玉米田土壤性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8
- 2022年
- 为探索棉花-春玉米轮作下,棉花秸秆还田配合耕作措施对土壤性状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4 a大田定位试验,以试验处理前土壤理化性质为参照,研究了翻耕秸秆还田(PT+SR)、旋耕秸秆还田(RT+SR)、翻耕秸秆不还田(PT+NSR)、旋耕秸秆不还田(RT+NSR)、免耕秸秆还田(NT+SR)、免耕秸秆不还田(NT+NSR)对土壤容重、水分、养分、微生物等的影响;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合耕作措施可有效降低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以PT+SR处理效果最优,与处理前相比,降幅达9.87%和7%。PT+SR处理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效应,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 a平均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了1.29万kg/hm~2和2.42 kg/m~3。秸秆还田配合耕作措施可有效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以PT+SR处理效果最优,分别较试验处理前提高了11.9%、40.5%、32.8%、23.1%、24.6%、74.3%、72.1%和41.9%。通过多年试验证实,在棉花-春玉米轮作区,棉花秸秆还田配合翻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特性,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进而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 柴玉坡赵贵元崔婧婧郭强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性状水分利用效率
- 棉花间作方式研究
- 2024年
- 伴随着连作导致的棉花产量降低和收益减少等问题,棉花种植正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粮油和蔬菜作物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适合与棉花间作的作物,介绍了粮—棉、菜—棉间作的研究现状、技术优势,为改善棉田土壤、提升棉花品质提供借鉴。
- 郭强赵贵元崔婧婧
- 关键词:棉花间作粮食作物蔬菜
- 河北省植棉区覆膜和无膜栽培对棉花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 2023年
- 棉花无膜栽培可从源头控制地膜使用,是有效解决棉田残膜污染的方法之一。通过覆膜和无膜栽培对不同生育期的6个棉花品种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膜栽培模式下棉花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霜前花率和籽棉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比较复杂,因品种而异。综合分析得出,无膜栽培对生育期在120~122 d的中早熟棉花品种影响最小,较适宜在河北植棉区无膜种植。研究结果可为棉花无膜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
- 赵贵元刘建光耿昭李冰任晓微张寒霜王永强
- 关键词:棉花覆膜栽培产量性状纤维品质
- 早熟抗病虫棉花品种冀178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6
- 2016年
- 概述了早熟抗病虫棉花品种冀17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相关配套栽培技术。
- 赵贵元赵俊丽王永强刘建光张寒霜
- 关键词:棉花早熟抗病虫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