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文洪

作品数:41 被引量:375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鸟类
  • 8篇破碎化
  • 8篇繁殖
  • 7篇群落
  • 6篇物种
  • 5篇鸟类群落
  • 5篇栖息
  • 5篇栖息地
  • 5篇类群
  • 5篇巢位
  • 5篇巢位选择
  • 5篇巢址
  • 5篇次生
  • 5篇次生林
  • 4篇种群
  • 4篇繁殖生态
  • 3篇人工巢箱
  • 3篇种群密度
  • 3篇自然保护
  • 3篇斑块

机构

  • 3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3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教育部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科技...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垦特产...

作者

  • 41篇邓文洪
  • 10篇高玮
  • 4篇王海涛
  • 3篇滕文竹
  • 3篇崔鹏
  • 3篇赵匠
  • 3篇郑光美
  • 3篇刘天天
  • 2篇周大庆
  • 2篇周春发
  • 2篇万冬梅
  • 2篇郝爱霞
  • 1篇雷维蟠
  • 1篇孔祥坤
  • 1篇李臻
  • 1篇丛培昊
  • 1篇刘多
  • 1篇宋榆钧
  • 1篇张克勤
  • 1篇刘文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5篇生物多样性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四川动物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知识就是力量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大自然
  • 1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Chines...
  • 1篇第四届海峡两...
  • 1篇野生动物生态...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雪鹱
2019年
雪鹱(Pagodroma confuse)隶属于鹱形目鹱科鸟类,体长36~45 cm,翼展70~80 cm,体重500~550 g。主要活动在南极陆缘海的浮冰区域,以磷虾为主食,偶尔取食小鱼和乌贼。雪鹱多在南极大陆或岛屿的峭壁缝隙和岩石下筑巢,产卵1~2枚。雪鹱除了眼睛、喙和腿爪为黑色外,通体白色,是公认的南极最漂亮鸟之一,人们赋予它颇具诗意的名字——南极仙女。
邓文洪
关键词:南极大陆鹱形目鸟类CM体长磷虾
极地动物科学工作者的科研日常
2024年
南极终年被冰雪覆盖,但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却蕴藏着众多生命的奇迹。受众多条件限制,南极大陆周围海域的鸟类实地调查数据非常缺乏,人们对该区域鸟类分布模式、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数量知之甚少。我参加了中国第34次、第35次和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我的任务就是跟随“雪龙”号的航行轨迹,记录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物种和种群数量。
邓文洪
关键词:种群数量南极科学考察南极大陆物种多样性哺乳动物鸟类分布
栖息地破碎化与鸟类生存被引量:59
2009年
栖息地破碎化给野生动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全球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自从提出栖息地破碎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因素之一的论点后,近20年来,栖息地破碎化研究一直是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最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栖息地破碎化是一动态过程,可在多尺度上发生并蕴涵着复杂的空间模式变化。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的生态学效应主要体现在面积效应、隔离效应和边缘效应等。这些效应影响着鸟类的分布、基因交流、种群动态、扩散行为、种间关系和生活史特征等,最终影响着鸟类的生存。介绍和总结了栖息地破碎化过程、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生存产生的诸多影响。
邓文洪
关键词:栖息地破碎化
温带次生林的岛屿化对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密度的影响被引量:13
2005年
由于自然事件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越来越多的大片森林破碎成彼此孤立、面积不一的森林岛屿,这种变化无疑会对某些动物的分布模式及行为特征产生影响。于2000和2001年的春夏季,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及土门岭地区,采用点样法对18块森林岛屿(面积范围:4.3–76.9hm2)中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密度进行了调查。主要目的是检测森林岛屿的面积效应是否对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密度产生影响,同时分析经典的岛屿生物地理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破碎化后的森林岛屿面积与物种的关系。结果表明,鸟类物种多样性在年间没有显著变化,但鸟类的密度在不同年间变化较大。不同面积森林岛屿中的鸟类物种多样性有所差异,所包含的鸟类物种数从12种到43种不等。尽管有些面积较大的斑块所包含的物种数较少,但鸟类物种数的总体趋势是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增多。不同鸟类对森林岛屿面积的反应并不相同,灰椋鸟(Sturnuscineraceus)、红尾伯劳(Laniuscristatus)、灰头鹀(Embrizaspodocephala)等在面积较小的斑块中密度较大,而山鹡鸰(Dendronanthusindicus)、树鹨(Anthushodg-soni)、灰背鸫(Turdushortulorum)等几乎不分布于小面积斑块之中。森林岛屿中鸟类物种随着面积变化的变异方式符合经典的岛屿生物地理理论的基本模式。
邓文洪高玮
关键词:岛屿生物多样性保育斑块面积保护区规划物种数破碎化
北京地区洞巢鸟类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特征
2014年
洞巢鸟是鸟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于2006和2007年夏季对北京地区洞巢鸟类的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在调查中共记录到15种洞巢鸟,其中留鸟9种,夏候鸟6种.研究结果表明,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和褐头山雀(Parus songarus)有明显的种群数量优势,其次为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普通?(Sitta europaea)和大山雀(Parus major).北京地区洞巢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03,均匀性指数为0.81.对小龙门林区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进行分析,发现公路两侧生境洞巢鸟多样性指数最大,落叶阔叶林次之,针阔混交林最低.
滕文竹邓文洪
关键词:种群密度均匀度指数
中国珍稀鸟类栗斑腹鹀的分布与繁殖研究
高玮王海涛相桂权邓文洪高智晟万冬梅赵匠
本研究基本搞清了栗斑腹鹀的繁殖生物学特点;确立了现有分布区和繁殖区的分布中心;明确了该种鸟的繁殖对策及濒危机制;明确了生境选择、巢位选择及斑块在种群繁殖中的作用。本研究为该物种的生活史提供完整资料,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其次...
关键词:
关键词:繁殖珍稀鸟类
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雌鸟和亚成体冬季集群行为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在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对低海拔区域(海拔1800—2400m)红腹角雉Tragopantemminckii雌鸟和亚成体冬季集群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腹角雉的雌鸟和亚成体以单独活动的个体居多,占44.4%,其它依次为3只群、2只群和4只群。群体的规模较小,最大群体为4只。在集群类型上,家族群可能是主要集群类型,但还有待验证。红腹角雉雌鸟和亚成体集群的个体和单独活动个体在取食行为的时间分配上有显著差异,集群的个体用于取食的时间比例要高于单独活动的个体。在警戒、休息和移动行为时间分配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单独活动个体用于警戒的时间比例要高于集群的个体。本研究的结果验证了动物集群的反捕食假说,集群活动的个体有更多的取食时间。
崔鹏邓文洪
关键词:集群大小
北京地区洞巢鸟类群落结构及繁殖生态研究
2006年6-7月,2007年4-8月,采用样线调查法、截线法和栖息地取样技术,在北京小龙门林场对洞巢鸟类群落进行数量调查,并在小龙门地区悬挂人工巢箱,对北京地区洞巢鸟群落结构及繁殖生态进行研究。 在小龙门地区...
滕文竹刘天天邓文洪
关键词:繁殖生态鸟类群落结构人工巢箱
文献传递
栖息地破碎化对黄腹角雉分布模式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是中国的特产雉类,仅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山区之中。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干扰,黄腹角雉的栖息地面积逐渐缩小,有些栖息地已严重破碎化。于2001-2005年,在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
邓文洪郑光美
黑枕黄鹂巢址选择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于2008和2009年4—8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和土门岭地区对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的巢树和巢址特征进行了研究.运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5处巢址和30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进行分析,通过对Wilksλ值的检测确定各因子对判别模型的贡献率,根据生态因子的重要性和贡献率大小确定影响黑枕黄鹂选择的主要生态因素.在黑枕黄鹂选择的巢树中,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所占比率最高,黑枕黄鹂偏爱选择树身高大、树冠体积较大的阔叶树筑巢.巢均位于水平侧枝上,距树主干平均距离为(3.5±0.9)m.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树冠盖度、胸径、乔木密度和乔木高度是影响黑枕黄鹂巢址选择的重要生态因素.
孟晓静张克勤邓文洪
关键词:黑枕黄鹂巢址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