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春艳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性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卒中
  • 1篇卒中
  • 1篇磷酸
  • 1篇磷酸二酯酶

机构

  • 2篇深圳市宝安人...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作者

  • 2篇邓春艳
  • 1篇冼碧霞
  • 1篇涂传清
  • 1篇徐波
  • 1篇张彩英

传媒

  • 1篇医药世界
  • 1篇第10届全国...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磷酸二酯酶4D基因三个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与缺血性卒中(IS)的关系。方法选取12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筛查PDE4D基因的单碱基多态性(SNP)45和SNP41,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微卫星标记AC008818-1。对资料编码后输入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组中发现一例SNP45和SNP41的双杂合状态,病例组和对照组SNP45、SNP41、AC008818-1多态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人群中PDE4D基因SNP45、SNP41和AC008818-1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无关。
徐波邓春艳张彩英冼碧霞
关键词:磷酸二酯酶缺血性卒中多态性
一个新的双重杂合子突变Met306Val和Thr181Asn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
<正>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①此家系来自广东,共2代5名成员。先证者为15岁的女中学生,自幼有自发性鼻出血、皮肤瘀斑、月经过多、外伤或手术后出血难止。父母...
涂传清邓春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