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玲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电池
  • 3篇锂离子
  • 3篇锂离子电池
  • 3篇离子
  • 3篇离子电池
  • 3篇PO
  • 3篇LI3V2(...
  • 2篇电池正极
  • 2篇电池正极材料
  • 2篇正极
  • 2篇正极材料
  • 2篇锂离子电池正...
  • 2篇LI
  • 1篇第一性原理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子结构
  • 1篇阴离子
  • 1篇阴离子型
  • 1篇蔗糖
  • 1篇蔗糖溶液

机构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邓玲
  • 3篇吴骏
  • 3篇邱娟
  • 3篇陈善华
  • 1篇贾伟晓

传媒

  • 2篇应用化工
  • 1篇四川化工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种利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合成Li<Sub>3</Sub>V<Sub>2</Sub>(PO<Sub>4</Sub>)<Sub>3</Sub>/C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正极材料Li<Sub>3</Sub>V<Sub>2</Sub>(PO<Sub>4</Sub>)<Sub>3</Sub>/C的制备方法及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所述方法包括:(1)按nLi∶nV∶nPO<S...
陈善华贾伟晓邓玲
文献传递
碳保护固相合成Li_3V_2(PO_4)_3/C工艺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2014年
在碳粉填埋保护条件下,分别以草酸、硝酸锂、磷酸二氢铵和偏钒酸铵为碳源、锂源、磷源和钒源,采用固相合成法,在900,1 000,1 100℃下制备了Li3V2(PO4)3/C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充放电分析测试表明,900,1 000,1 100℃焙烧均可获得较纯且粒径为50 nm^3μm的Li3V2(PO4)3/C;随焙烧温度升高,合成产物中的LiVP2O7杂质相含量下降;在0.1 C充放电倍率下,900,1 000,1 100℃合成的Li3V2(PO4)3/C充放电3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0%,98.5%和95.7%。
吴骏陈善华邓玲邱娟
关键词:容量保持率
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与LiFePO4相比,单斜结构的磷酸钒锂(Li3V2(PO4)3)具有更高的Li+扩散系数和更高的放电电压、能量密度和高的比容量,已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Li3V2(PO4)3的主要合成方法、充放电机理及其掺杂改性的研究现状,并且对Li3V2(PO4)3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邓玲陈善华吴骏邱娟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
溶胶-凝胶法硼酸镁晶须表面涂覆Al_2O_3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溶胶-凝胶法,采用异丙醇铝(Al(C3H7O)3)为原料,经过水解、缩聚、干燥和煅烧在硼酸镁晶须表面涂覆了Al2O3涂层。研究表明Al2O3颗粒细小、均匀分布在晶须表面,并提高了晶须的表面自由能,有利于晶须与液态金属的润湿,Al2O3溶胶浓度为0.4mol/L时预制块抗压强度高达48.4MPa,较未涂覆时预制块强度增加了115%。
邱娟蔡光勇邓玲吴骏
关键词:硼酸镁晶须
Mg2+掺杂对Li3V2(PO4)3/C的电子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是继镍镉电池、镍氢电池之后发展起来的,具有电压高、比能量大、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等优点的可充电“绿色”电池。这类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电器,并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领域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
邓玲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LI3V2(PO4)3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掺杂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