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余超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海宝山区疟疾镜检人员现况调查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疟疾镜检人员的工作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疟疾镜检知识测试和镜检操作考评的形式,对宝山区25家医疗机构疟疾镜检人员进行现况调查。建立Epidata数据库,运用Excel统计分析知识测试和问卷结果。结果本次调查的25名疟疾镜检人员均由检验专业人员组成,专科学历占4|D%,本科占60%。从事检验工作年限在10年以内占56%。从事疟疾镜检年限≤1年者占32%,2—5年者占40%,≥10年者占28%。在职期间参加省市级、区县级和单位内人均培训次数分别为0.04、1.04、0.84。工作时有发现疟原虫经历的人数占28%(7/25人)。认为疟疾血检工作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的占81%,认为疟疾镜检工作对日常检验工作是有一定影响的占66%,其主要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增加工作负荷、增加工作难度和增加工作差错。培训前后的疟疾镜检知识测试平均正解率(均值)分别为74.6%和92.O%,两者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0,P〈0.01),培训后各项成绩均有提高。疟疾镜检操作考评平均分为65.8分,及格率(〉60分)为68%。结论上海市宝山区医疗机构的疟疾镜检人员理论知识、岗位培训、工作经验相对薄弱;尤其是疟疾镜检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鉴别水平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 张京欣郑余超袁国平金凯褚国芳蓝琳芳
- 关键词:疟疾疟原虫
- 上海市65年来首例输入性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报道被引量:2
- 2021年
- 患儿,男,3岁,散居儿童,山西省阳泉市人。2017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同年9月随父母至上海市宝山区G镇某小区居住。2020年5月,患儿曾出现发热症状,持续2~3 d,自行服用美林后退热。6月9日起,反复出现发热症状,最高体温39.8℃。6月16日,至上海市儿童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5.54×10^(9)/L,红细胞总数3.89×10^(12)/L,血小板总数83×10^(9)/L,中性细胞百分比38.7%,淋巴细胞百分比50.4%,嗜酸粒细胞百分比0.9%,C反应蛋白13 mg/L,血清淀粉样蛋白230.71 mg/L。胸部正位片:两肺少许渗出,考虑感染性病变。
- 郑余超金凯张京欣杨明珍刘云沈燕华向伦辉
- 关键词:散居儿童输入性病例报道嗜酸粒细胞白细胞总数
- 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恶性疟疾病例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恶性疟疾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为更好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处置",最大可能杜绝死亡病例提供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7例恶性疟病例资料按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感染来源分布、诊断依据、发病类型、个人防护、临床表现与病情程度、治疗及时性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 7例均有非洲外出史;7例均为实验室诊断病例;7例患者有无使用蚊帐习惯的为4∶3,患者均无露宿习惯;7例病例最高体温达到38.4~41.0℃;均住院治疗,其中3例出现并发症,1例死亡;7例病例回国到发病时间最多12 d,最少0 d,平均6 d,发病时间到初诊时间最长7 d,最短0 d,平均1.71 d,初诊时间到确诊时间最长17 d,最短0 d,平均5.29 d,去私人医院就诊过的2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6例。结论目前,该区疟疾疫情以境外感染的输入性恶性疟为主,应特别加强对恶性疟疾高流行区归国人员的监测、管理、宣教工作,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及镜检技术水平。
- 郑余超张京欣袁国平
- 关键词:疟疾恶性疟输入性病例
- 上海市宝山区历史有螺环境现状调查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掌握上海市宝山区历史有螺环境分布现状,为今后调整与制定螺情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方法,收集历史有螺环境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绘制分布图,分析各类环境情况。结果宝山区历史有螺环境现有53个,面积1 635 530 m^2,分布在3个镇,按改造程度分为Ⅰ、Ⅱ、Ⅲ、Ⅳ类,其构成比分别为73.58%、5.66%、16.98%和3.77%。Ⅰ类和Ⅱ类彻底改造环境42个,面积1 622 043 m^2,分别占总数的79.25%和99.18%。结论宝山区历史有螺环境变迁较大,现场调查信息应在不同时期作充实与更新,指导今后钉螺调查工作。
- 张京欣郑余超靳艳军金凯向伦辉
- 关键词:钉螺
- 上海市宝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上海市宝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后续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得到的疫情和密切接触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密接接触者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2020年1月19日—5月31日,宝山区共管理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885例,最终19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率为2.15%。不同年龄组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1,P<0.001);与病例关系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病例接触频率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1);与病例接触地点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1);与病例接触方式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25,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密切接触者与关联病例的接触方式为共同生活(OR=74.302,95%CI:16.694~330.697)、年龄增加(OR=2.112,95%CI:1.039~4.294)为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管理过程中,与病例共同居住生活的、年龄高于60岁的密切接触者,为感染高危风险人群,需要重点防控。
- 高雅姜文婕姚利利郑余超金凯向伦辉张勤丽
- 关键词:密切接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