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国良

作品数:11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头孢
  • 4篇假性结石
  • 3篇头孢曲松
  • 3篇头孢曲松钠
  • 3篇结石
  • 3篇CT
  • 3篇CT诊断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假性结石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肿瘤
  • 2篇CT表现
  • 1篇胆囊结石
  • 1篇电图
  • 1篇定量脑电图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多平面重建
  • 1篇胰腺

机构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11篇郑国良
  • 8篇周雁玲
  • 2篇顾仰葵
  • 2篇朱峰正
  • 2篇叶宁
  • 1篇余荣
  • 1篇赵华
  • 1篇梁碧玲
  • 1篇宋志彬
  • 1篇箫倩敏
  • 1篇刘细斌
  • 1篇张劲勍
  • 1篇陈其锋
  • 1篇闭崎诚
  • 1篇王琴
  • 1篇王俭
  • 1篇王春艳
  • 1篇刘书强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孢曲松钠所致胆囊假性结石的CT影像诊断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后产生胆囊假性结石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住院病人在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后胆囊出现假性结石的CT表现。结果头孢曲松钠所致胆囊假性结石形成最早出现在用药后20小时,最迟7天,平均4天;假性结石在停药后均自行消失,消失时间最早为停药后第3天,最迟6个月,其中20例在2个星期内消失。22例中18例表现为泥沙样胆囊假性结石,占81.8%,其中1例儿童患者合并泌尿系结石;3例表现为块状假性结石;1例为石灰样胆汁样改变。结论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后会产生胆囊假性结石,停药后短期内可恢复正常,临床及影像医生应对此有所认识,以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手术干预。
郑国良梁碧玲周雁玲箫倩敏
关键词:头孢曲松钠胆囊结石CT
多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法对颅盖骨线状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术对颅盖骨线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多层螺旋CT常规10 mm层厚横断面图及1.25 mm层厚横断面图与最大密度投影后处理(MIP)联合诊断的颅盖骨线状骨折病例49例,利用16层螺旋CT行头部非螺旋平扫检查,对比3种方法对颅盖骨线状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49例颅盖骨线状骨折病例中,最大密度投影(MIP)对显示骨折49例,10 mm层厚横断面图显示骨折36例,1.25mm层厚横断面图显示骨折43例。结论:多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颅盖骨线状骨折的诊断,应该作为头部外伤CT检查的一种常规观察方法。
郑国良周雁玲朱峰正王俭
关键词:颅骨多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
头孢曲松钠相关尿路假性结石的CT表现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相关尿路假性结石的CT影像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例头孢曲松钠相关尿路假性结石患者的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的CT影像特点.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9、21、55岁.1例因阑尾炎、2例因泌尿系感染行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1例于用药第13天出现腰腹部疼痛;1例第2天出现腰痛加重伴尿中出现棉团状物,第3天发展为无尿;1例第5天尿中出现絮状物.3例用药后的CT检查均显示尿路内异常高密度影.1例无尿患者行输尿管镜下碎石+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另2例行CT随诊,其中1例停药后16d高密度影消失,1例停药后12d高密度影明显减少,此后未继续随诊. 结果 3例头孢曲松钠相关尿路假性结石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CT值47 ~ 667 HU,除1枚输尿管结石密度不均外,其他密度较均匀.假性结石同时累及肾、输尿管和膀胱2例,同时累及肾和膀胱1例;2例伴有肾、输尿管积水,1例合并胆囊假性结石.肾假性结石均为多发,2例呈结节状,1例伴有积水者呈泥沙状及结节状.输尿管部位1例发生4枚,1例2枚,其中5枚呈条柱状,1枚呈小结节状.膀胱部位1例单发,呈小结节状;2例多发,1例呈泥沙状,另1例共2枚,呈小结节状. 结论 头孢曲松钠相关尿路假性结石的CT影像特点为双侧尿路多部位多发、密度较均匀的高密度影,其在输尿管内多呈条柱状,在肾及膀胱呈泥沙状或结节状.
郑国良周雁玲叶宁
关键词:头孢曲松钠假性结石肾结石CT
磁共振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及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MR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MRI特征,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SI-T曲线),SI-T曲线分成3型: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7例病灶区呈Ⅲ型曲线,2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Ⅰ型曲线;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26例呈Ⅰ型曲线,4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Ⅲ型曲线。前列腺癌组与BPH组的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前列腺癌病灶于DWI上为高信号,于ADC图上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18±0.08)×10-3 mm2/s,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为(2.67±0.09)×10-3 mm2/s;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叶和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分别为(1.87±0.07)×10-3 mm2/s、(2.64±0.11)×10-3mm2/s。除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与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和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80%以上。结论 DCE-MRI、DWI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2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
周雁玲郑国良陈其锋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前列腺疾病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RP)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5例经手术证实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MSCT资料,其中43例行MSCT平扫,22例行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MSCT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其表现。结果:对照手术病理,65例机械性肠梗阻中:肠粘连(25例),肠肿瘤(24例),肠扭转(5例),肠粪石(5例),肠套叠(4例),小肠克罗恩病(2例),MSCT多平面重建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4.6%。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能清晰地显示机械性肠梗阻病变,有助于提高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能力。
郑国良
关键词:肠梗阻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
定量脑电图在监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侧脑灌注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以CT灌注(CTP)为参考,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在监测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侧脑灌注的应用。方法选取60例均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单侧MCA重度狭窄的患者,根据脑CT灌注成像分成脑梗死前期Ⅰ、Ⅱ期及脑梗死期,均行16导联常规脑电图操作,通过MATLAB软件计算出脑电空间对称指数(sBSI)、脑电时间对称指数(tBSI)及慢波化指数(DTABR)。分析不同组sBSI、tBSI及DTABR的相关性。结果 3组脑电图的tBSI、sB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电图的DTABR在脑梗死前期Ⅰ期和脑梗死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BSI、sBSI、DTABR与脑灌注成负相关。结论 QEEG作为一种无创、客观的检查手段,对于监测单侧MCA重度狭窄的脑灌注具有一定的意义,tBSI、sBSI、DTABR与血管狭窄侧脑灌注呈负相关。
罗林婷宋志彬王琴王春艳郑国良
关键词:定量脑电图
CT诊断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假性结石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假性结石的CT表现。方法对16例超声筛查的疑似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假性结石患者进行胆囊CT检查,分析胆囊假性结石的形态、密度及其密度均匀性,其中密度均匀性以结石中间区域ROI的CT值标准差(SD)表示并与肝实质CT值SD进行对比。结果 16例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假性结石中,泥沙状结石7例、结节状结石9例;假结石平均CT值(107.88±42.89)HU,其中泥沙状为(135.43±45.38)HU,结节状结石为(86.44±24.86)HU;假性结石平均SD为(8.29±2.06)HU,与肝实质平均SD(8.51±1.49)相近,其中泥沙状SD为(7.40±0.99)HU,结节状SD为(8.99±2.38)HU。结论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假性结石在CT上表现为结节状或泥沙状偏高密度影,其密度均匀,尤以泥沙状假性结石为甚,具有一定特征。
郑国良周雁玲刘书强张富赵华闭崎诚
关键词:头孢曲松胆囊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
2009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结果13例中,肿瘤有7例位于胰头,1例位于胰体,2例位于胰尾,1例位于胰头胰体,1例位于胰体胰尾部。CT平扫表现,全部13例SPTP均见到由包膜、肿瘤实质、囊性区3种结构构成的不均匀密度影,其中6例尚可见到钙化,1例见壁结节。增强后肿瘤包膜及壁结节强化大于肿瘤实质,包膜及壁结节呈中等至明显强化,肿瘤实质呈轻至中度强化,囊性区无强化。肿瘤均表现为持续性的强化方式,即静脉期强化高于动脉期,延迟期强化进一步加强或强化消退轻微。结论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诊断有其重要价值。
郑国良顾仰葵余荣
关键词: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超声联合CT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对小肝癌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均行超声及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病例共29例(31个瘤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及联合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诊断20个瘤灶,CT诊断有27个瘤灶,两者联合诊断为29个瘤灶,超声、CT、超声联合CT对小肝癌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4.5%、87.1%、93.5%。结论:联合超声及CT有助小肝癌的诊断。
郑国良周雁玲朱峰正张富刘细斌
关键词:小肝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超声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被引量:21
2012年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由Mazur等[1]于1983年根据肿瘤的分化特征首先提出。以往由于病理手段的限制,多将其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或神经纤维瘤和神经纤维肉瘤等。近年来,随着病理学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对超微结构的研究,
郑国良周雁玲顾仰葵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