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吉楠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前列腺
  • 3篇前列腺癌
  • 3篇腺癌
  • 2篇增生
  • 2篇前列腺增生
  • 2篇细胞
  • 1篇代谢
  • 1篇代谢转化
  • 1篇隐痛
  • 1篇源性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囊腺瘤
  • 1篇手术
  • 1篇手术疗效
  • 1篇手术疗效分析
  • 1篇受体
  • 1篇受体Α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扩增

机构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郭吉楠
  • 4篇杨江根
  • 4篇肖克峰
  • 3篇江洪涛
  • 2篇房杰群
  • 2篇袁也晴
  • 1篇卓育敏
  • 1篇张轶庠
  • 1篇周振宇
  • 1篇李宇同
  • 1篇刘瑜
  • 1篇梁蔚波
  • 1篇刘增钦
  • 1篇张学齐
  • 1篇田素萍
  • 1篇黄东龙
  • 1篇黄向江
  • 1篇苏泽轩
  • 1篇袁谦
  • 1篇魏育英

传媒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微创泌尿外科...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比较不同磷酸抗原体外扩增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γδ T细胞的效率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Zoledronate acid)和异戊烯焦磷酸(IPP)体外扩增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γδ T细胞的效率。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入5.0μmol/L Zol或10.0μg/ml IPP联合1 000 IU/ml的rh IL-2于含10%自体血浆的AIM-V培养体系培养,观察并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刺激后CD3^+Vγ^(9+)的γδ T细胞数量和比例,并计算其扩增效率。结果:经14天扩增培养后,两种磷酸抗原均能在体外扩增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γδ T细胞,Zol组的γδ 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最高含量达64.7%,IPP组最高达55.9%,且扩增培养至第9天的γδ T细胞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杀伤活性,但Zol组的扩增效率以及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明显强于IPP组(P<0.05)。结论:Zol具有与IPP体外扩增外周血中γδ T细胞的能力,Zol刺激法可能成为体外扩增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γδ T细胞更为经济安全的选择。
郭吉楠房杰群袁也晴杨江根邹畅赵盼肖克峰
关键词:前列腺癌ΓΔT细胞唑来膦酸
WAVE1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兔尿源性脓毒血症肺组织内的表达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WASP家族Verprolin同源蛋白1(WAVE1)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兔尿源性脓毒血症肺组织中表达上调中的关系。方法 30只健康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尿源性脓毒血症组(US组)。采用肾盂内高压法制备家兔尿源性脓毒血症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分别于术后12 h、24 h、36 h检测家兔肺组织WAVE1蛋白表达水平及肺组织中HMGB1含量及HMGB1 mRNA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US组肺组织HMGBl含量、HMGBl mRNA表达活性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US组肺组织中WAVE1 80.00%(12/15))呈强阳性表达,在Sham组肺组织中,WAVE1 86.67%(13/15))呈低表达或不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源性脓毒血症急性肺损伤中WAVE1与HMGB1可能具有相关性。
张学齐袁也晴魏育英郭吉楠黄东龙田素萍杨江根张轶庠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急性肺损伤WAVE1
Ki-67、P504S、P6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1.探讨Ki-67、P504S、P63在前列腺癌组织与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2.探讨Ki-67、P504S、P63与前列腺癌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PSA水平之间相互关系。[材料和方法]1.回顾2006...
郭吉楠
关键词:KI-67P504SP63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
文献传递
肾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1例被引量:3
2011年
患者,男,72岁,因发现左上腹部包块1个月,黑便伴头晕乏力2 d于2010年7月15日入院。约1个月前发现左上腹部有一20.0 cm×20.0 cm×25.0 cm大小可活动之包块,未予进一步诊治,后包块进一步增大,偶感左腰腹部隐痛,体重较前下降约3 kg,入院前2 d出现黑便,自感头晕乏力,
郭吉楠梁蔚波苏泽轩卓育敏李宇同
关键词:乳头状囊腺瘤黏液性腹部隐痛CM乏力头晕
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和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诊断为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106例,年龄22~46岁,平均30岁.不育病史2~16年,平均3年.精液常规检查并离心镜检均确认无精子.血清性激素检查均正常.71例有致孕史或精液正常史,35例睾丸功能未明确者睾丸活检结果示生精功能正常,提示为梗阻性无精子症.查体:外生殖器、阴囊均无异常.阴囊及经直肠前列腺、精囊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无生殖道先天发育异常.术前均诊断为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探查手术15例,各种复通手术91例,包括经尿道钬激光射精管切开术11例、腹股沟区显微输精管吻合术6例、显微输精管吻合术10例、改进的输精管附睾横向套叠吻合术47例、不同术式结合使用17例.随访手术疗效,复查精液中精子密度> 10 000/ml定义为复通成功.结果 106例随访12 ~ 52个月.82例复通成功,9例失败,总体复通率90.1% (82/91).其中经尿道钬激光射精管切开术90.9%(10/11),腹股沟区显微输精管吻合术83.3%(5/6),显微输精管吻合术100.0%(10/10),改进的输精管附睾横向套叠吻合术89.4%(42/47),不同术式结合使用88.2%(15/17).随访女方自然受孕3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血精和阴囊切口延迟愈合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睾丸生精功能正常、生殖道发育无异常的无精子症患者可诊断为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采用手术治疗本病,恢复生殖道通畅性,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江洪涛袁谦刘瑜刘增钦周振宇郭吉楠杨江根肖克峰
关键词:无精子症外科治疗
ERRα对前列腺癌细胞能量代谢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孤儿受体ERRα对前列腺癌细胞能量代谢转化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介导的FLAG构建ERRα表达稳定上调的LNCa P前列腺癌细胞模型,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表达量,检测常氧和低氧条件下培养的LNCa P和LNCa P-ERRα细胞相关酶活性(乳酸脱氢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及ADP含量。结果:过表达ERRα的LNCa P细胞的乳酸脱氢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低氧)活性和ADP的量均明显高于LNCa P细胞(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细胞中上调ERRα的表达水平能促进其能量代谢转化。
郭吉楠房杰群袁也晴江洪涛邹畅赵盼肖克峰
关键词:前列腺癌能量代谢
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分析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并发膀胱结石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308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合并膀胱结石的68例患者纳为第1组,无膀胱结石的240例患者纳入第2组。分析膀胱结石成分,并对患者的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程度(IPP)、剩余尿量、前列腺总体积(TPV)、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尿动力学参数进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308例患者中,合并膀胱结石的BPH患者的总发生率为22.08%,结石成分含草酸钙的44例(64.7%),含尿酸结石31例(45.6%);两组患者间的年龄(P=0.005),TPV(P=0.003),TZV(P<0.004),IPP(P<0.001),Qmax(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TPV、TZV、IPP是BPH并发膀胱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
郭吉楠黄向江肖克峰江洪涛杨江根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高危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