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园兰
- 作品数:27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似一件事又似两件事:朱子论克己、复礼关系
- 2022年
- 关于朱子对克己、复礼关系的诠释,后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一种是“克己复礼一体”说,一种是“克己复礼两层”说。实际上,因思想的指向不同,朱子之克己、复礼关系诠释具有阶段性、发展性的特征。当朱子立足理欲观时,以天理为根本,释复礼为复天理,认为克己、复礼似一件事。当朱子力辟佛老空寂时,强调复礼工夫不可或缺,释复礼为复节文,认为克己、复礼似两件事。64岁后,朱子强调克己、复礼该贯本末精粗,复礼为复天理之节文,明确提出克己、复礼“似一件事又似两件事”,这是其最后定论。从整体视角看,朱子克己、复礼关系诠释充满辩证思维。
- 郭园兰
- 关键词:克己复礼
- 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实现五个统筹被引量:6
- 2009年
- 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从某一方面着力无法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促进毕业生就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做好"五个统筹",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统筹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统筹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统筹城乡区域就业、统筹区域使用与充分就业。
- 钟秋明郭园兰
-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统筹
- 钱大昕的小说观被引量:1
- 2007年
- 钱大昕对文人笔记小说的史料价值非常重视和肯定,对唐传奇、明清演义等通俗小说持严厉批判态度,认为前者有益于正史研究,后者为社会人心之害,亟宜焚而弃之。我国古代小说一直处于非正统地位,深受正统学者鄙视,清王朝又实行大力禁毁通俗小说的文化政策,钱氏身为经史学家和儒家学者,终生为官治学,形成上述小说观就不难理解。它代表着经史学家、儒家学者这一类人独特的小说观,有积极合理性,也有狭隘片面性、不合理性。
- 郭园兰
- 关键词:通俗小说小说观
- 论朱熹学术的工夫论倾向——以《论语》“为仁”诠释为中心被引量:6
- 2019年
- "克己复礼为仁"在清代汉宋之争中成为争点,是儒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朱熹释"克己复礼为仁"之"为仁"为"谓之仁""是仁""见仁""到仁""至仁"等,其诠释"为仁"不是定义"仁",而是借"克己复礼"工夫指示"仁"之本体、境界。"克己复礼"是先前的工夫,是求"仁"之术,"仁"是后至的效果和目标,做了"克己复礼"工夫,"仁"自然水到渠成。透过这一诠释可以看到,朱熹重视工夫实践,反对空谈仁说,其学术具有明显的工夫论倾向。这种工夫论倾向,充分彰显了儒家学说的独特哲学价值,在世界哲学发展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揭示这一倾向,对于平议汉宋之争亦不无裨益。
- 郭园兰
- 试析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被引量:12
- 2010年
-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呈现人数逐年增多但比例偏小、行业分布广但层级较低、创业原初意愿高但成功率低且规模小等特点,创新创业素质欠缺、筹资融资渠道不畅、创业公共服务滞后、政策法规体系待完善等因素制约着高校毕业生创业,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政府专项投入与创业风险投资、降低门槛与简化手续、解决现实问题与立足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增强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强化指导与服务,建立长效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
- 郭园兰
-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创业
- 大学生就业压力主体与高校主体压力辨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作为"产品"提供者,我国高校实然承担着来自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综合压力以及就业指导服务具体工作与条件保障的主体压力。但是,高校既非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制造者,又非主要化解者,它只是利害攸关者,由高校承担大学生就业压力主体,不利于压力化解,也不利于其内涵式发展。高校的主体压力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如果政府需要高校更多地促进学生就业,就应统筹建立政府、高校、大学生、用人单位共同化解就业压力的权责分明的良性互动机制,应尽快建立高校促就业的经费补偿机制,为其新增的促就业职能提供经费保障,以此推动在高校毕业生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
- 钟秋明郭园兰
-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高校
- 朱熹“克己”诠释思想的内涵、践履与影响
- 2021年
- 《论语》"克己"是儒学重要命题,自孔子提出后,诠释不断,意见纷纭。朱熹对此十分重视,对"克己"作了理学化的诠释,训"克"为"胜",释"己"为"身之私欲",从而将表示外在形躯的"身"与表达内在意念的"欲"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指出"身之私欲"包括气禀之私、人我之私、耳目口鼻之欲等内涵。朱子不仅在学术上探讨"克己",更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劝导学者以此治心修身,进谏君王以此正心窒欲。也正因为如此,朱熹"克己"诠释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乃至作为核心内容卷入道学之争,成为当时道学之争的焦点之一。在朱子的倡导和引领下,理学士大夫始终关注修身,即使是著书立说,也更倾向于思考内圣修养,并在实践中落实"克己"之"胜私欲"要求。对朱熹"克己"诠释思想开展系统研究,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朱子思想体系。
- 郭园兰
- 关键词:克己
- 《论语》“克己”诠释之汉宋分野:从多维视域考察被引量:3
- 2017年
- "克己复礼为仁"章是"汉学宋学之争点",求仁之要可于"克己"一言而举。"克己"诠释是理解儒学和理清汉宋论争的一把钥匙。汉学宋学"克己"诠释存在分野,宋学家释为"胜私欲",汉学家训为"修身"。汉学家就添字解经及上下文不一致等训诂问题、"私""欲"合一及"己""礼"相对等义理问题,对宋学家进行了批驳,并通过溯源,纠查其诠释谬误。从多维视域考察,宋学家"克己"解成因主要有四,即改造人心陷溺之社会现实的道德出路、建构哲学学术体系的内在需要、对抗佛道挑战的外在逼显、重义理治学方法的自然呈现。汉宋"克己"解皆有其合理性,汉宋应交融,共同促进学术繁荣。
- 郭园兰肖永明
- 关键词:论语多维视域
- 社会资本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就业观是社会资本影响就业行为及其结果的前提和关键环节,研究社会资本对就业观的影响,对于理解就业观形成机理、社会资本影响就业质量等均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们面向毕业一年的2013届高校毕业生开展面访问卷调查,线性回归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的计量检验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社会资本存量显著影响其就业条件观、就业价值观、就业目标观、就业伦理观。实证结论对于优化就业观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高校应大力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创新就业指导的活动载体,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有效开发并辩证看待和使用社会资本。
- 钟秋明郭园兰
-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社会资本就业观实证研究
- 朱熹仁礼关系辨:以“克己复礼为仁”诠释为中心
- 2022年
- 仁与礼是儒家思想系统中两个基本范畴,孔子对二者关系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两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克己复礼为仁”。对于前者,朱熹的诠释较为简略,而对于后者,朱熹予以详细阐释,尤其将其中的仁礼关系纳入理学体系建构中进行了深度诠释。
- 郭园兰
- 关键词:儒家思想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