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笑磊

作品数:17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例
  • 4篇病例分析
  • 3篇血管
  • 3篇影像
  • 3篇诊病
  • 3篇神经内科
  • 3篇住院
  • 3篇住院患者
  • 3篇细胞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内科
  • 3篇会诊
  • 3篇会诊病例
  • 3篇会诊病例分析
  • 3篇急性
  • 3篇梗死
  • 3篇骨科
  • 3篇骨科住院患者
  • 3篇成像

机构

  • 14篇北京积水潭医...
  • 5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作者

  • 17篇郭笑磊
  • 12篇胡洪涛
  • 10篇闫欣
  • 9篇庞英
  • 7篇闫立荣
  • 7篇马志刚
  • 6篇姜明
  • 4篇陈捷
  • 4篇韩仰同
  • 4篇钟延丰
  • 4篇高倩
  • 4篇李墨
  • 3篇王盛兰
  • 3篇秦朝晖
  • 3篇谢志刚
  • 3篇孙玉衡
  • 3篇王薇
  • 2篇唐澍
  • 2篇杨金辉
  • 1篇尤小凡

传媒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第一届华北地...
  • 1篇2014北京...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3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梅毒性脊髓炎临床和影像学分析(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探讨梅毒性脊髓炎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们确诊的2例梅毒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有11例梅毒性脊髓炎患者纳入分析。梅毒性脊髓炎临床罕见,归于脊膜血管梅毒一类。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主要是横贯性脊髓脊膜损害。临床上大多数病例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仅有1例是缓慢起病,病程中突然恶化。影像学多表现为长节段胸段或颈胸段脊髓髓内病变,只有1例腰骶髓受累病例,还有1例同时累及颅内大动脉狭窄。梅毒性脊髓炎在T2加权像上呈现脊髓实质内长节段高信号病灶,增强扫描时可见脊髓表浅部位的局灶性强化,也称为脊髓"烛光征";影像学虽有一定特征性,但同样也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检查全部表现为蛋白增高,细胞数增多,脑脊液细胞学为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本病的确诊只能依据血清及脑脊液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性脊髓炎绝大部分病例治疗效果较好,但患者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却可以存在明显差异。绝大多数起病急、病程短、进展快的患者治疗效果既快又好,而病程相对较长、病史过程中有突发恶化特点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不好。合并脑膜血管梅毒的1例患者也遗留了神经功能缺损。结论梅毒性脊髓炎临床罕见,临床和影像学都不具有特异性,很容易误诊漏诊。当遇到长节段脊髓病变时要想到本病可能,应当尽快行血清及脑脊液梅毒相关抗体检测。在明确诊断后要尽快治疗,不同病程及病史特点的梅毒性脊髓炎患者对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胡洪涛闫欣郭笑磊李墨闫立荣庞英
关键词:梅毒脊髓炎
巴曲酶注射液治疗发病72h后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比较巴曲酶注射液对发病72h^5d(试验组)与发病6~72h(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对两组60例患者应用巴曲酶注射液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3次。首次为10BU,另两次各为5BU。用药前、治疗后2h、12h±20min、24h±20min、3d、7d、14d、1个月及3个月时进行NIHSS评分,在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s,MRS)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神经功能恢复在用药后2h NIHSS评分即开始改善,对照组在用药后12h开始改善;两组在其他各时间点均较用药前显著改善。试验组在用药后3个月的BI、MMSE评价比用药后1个月时有显著进步。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巴曲酶注射液对发病72h^5d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
庞英孙玉衡韩仰同郭笑磊
关键词:巴曲酶注射液急性脑梗死
以手部肌肉萎缩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原浆型星形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回顾被引量:2
2008年
We reported a rare case of protoplasmic astrocytoma presenting small muscle atrophy of the right hand as an initial sign.A 39-year-old male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complaining of chronic muscle atrophy and subtle headache.Electromyography(EMG) showed brief small denervation and no signs of sensory-motor conduction impairment.CT and MRI revealed multiply expansive intracranial lesion in left hemisphere,which was highly suspected of cerebral echinococccus or Balo disease.The patient underwent surgical excision and pathological report was protoplasmic astrocytoma,with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of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We reviewed clinical features,radiolog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logy of protoplasmic astrocytoma with medical literature documents.
郭笑磊钟延丰孙玉衡刘洪洪金铂梁伟李晓松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肌萎缩顶叶
458例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会诊病例分析
闫欣高倩姜明胡洪涛闫立荣郭笑磊马志刚庞英
164例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综合性医院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的临床资料,探讨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骨科患者的意义。方法统计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申请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以及术前评估会诊内容、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评估会诊患者共164例,男78例,女86例,年龄24~89(60.2±12.3)岁。脊柱骨科(37.8%,62/164)、创伤骨科(31.1%,51/164)及矫形骨科(23.2%,38/164)申请会诊数量最多。术前评估会诊种类:脑梗死101例(61.6%,101/164)最常见,其次为脑出血后遗症15例(9.1%,15/164)及帕金森病14例(8.5%,14/164)等。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意见包括:(1)指导患者围手术期用药,包括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2)评估骨科术后脑梗死的风险,评价脑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3)会诊需要检查的内容以经颅多普勒[52.4%(86/164)]、颈部血管超声[44.5%(73,164)]及头颅CT[37.8%(62/164)]最常见。(4)共取消手术8例。经术前会诊的患者仅有3例(2例老年痴呆患者,1例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骨科患者有利于降低其脑卒中风险,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避免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闫欣高倩姜明胡洪涛闫立荣马志刚郭笑磊庞英
关键词:神经病学骨科学
458例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会诊病例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会诊骨科住院患者的科室分布、申请会诊方式以及疾病种类,探讨神经内科会诊骨科疾病的特点。方法统计该院神经科医师自2011年5月1日-2012年4月30日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对神经内科会诊骨科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急症会诊及常规会诊的疾病分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会诊患者458例,女性227例(49.3%),男性231例(50.4%),年龄分布16-89岁,中位数年龄62.5岁,平均年龄(60.2±15.6)岁。申请会诊数量最多的科室为脊柱骨科(40.2%)、创伤骨科(29.3%)及矫形骨科(17.0%)。会诊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晕(21.8%)、头痛(13.3%)及意识改变(12.2%)。急症会诊共83例(18.1%),以代谢脑病最常见(31.3%),其次为头晕(30.1%)及脑梗死(12%)。常规会诊共375例(81.9%),以术前评估最常见(33.9%),其次为头晕(13.3%),头痛位列第3(8.5%)。神经内科会诊后推迟或取消手术19例(4.6%)。结论神经内科会诊骨科患者中,急症会诊最常见的是代谢性脑病,常规会诊最常见的是术前评估,其次为头痛及头晕。神经科会诊医师应充分重视神经内科疾病与骨科疾病的关系,以减少骨科围手术期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闫欣高倩姜明胡洪涛闫丽荣郭笑磊马志刚庞英
关键词:神经病学骨科学会诊
TNF-α和IFN-γ影响许旺细胞生长及髓鞘相关糖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对体外培养的许旺细胞(SCs)生长和髓鞘相关糖蛋白(MAG)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许旺细胞与神经细胞(NCs)联合培养模型,绘制许旺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NF-α和INF-γ对MAG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许旺细胞培养液中加入TNF-α和IFN-γ后,许旺细咆增殖数目明显增加且高于单纯许旺细胞培养组(q=7.476,P=0.000;q=6.631,P=0.000);而TNF-α组与IFN-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46,P=0.411)。无神经细胞存在时,许旺细胞不表达MAG mRNA;经神经细胞诱导后,许旺细胞MAC mRNA表达阳性,且具有时间性;加入TNF-α和IFN-γ后,许旺细胞MAG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高于单纯许旺细胞与神经细胞共培养组(q=8.128,P=0.000;q=6.614,P=0.000),而加人TNF-α和IFN-γ的许旺细胞与神经细胞共培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515,P=0.156)。结论 TNF-α和IFN-γ具有促进许旺细胞增殖作用,且可提高髓鞘特异性基因MAG mRNA表达水平。提示,这两种炎性干扰因子可通过影响许旺细胞及MAC mRNA表达水平而间接影响髓鞘修复,为研究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疾病慢性期髓鞘修复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郭笑磊钟延丰胡洪涛谢志刚由江峰王盛兰王薇
关键词:许旺细胞髓磷脂相关糖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整合素α6β4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中整合素α6β4的mRNA表达变化,探讨α6β4与许旺细胞功能状态的关系,以及其表达变化与髓鞘损伤和修复过程的关系。方法 建立Lewis大鼠EAN动物模型,取18只模型鼠坐骨神经,用原位杂交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模型的不同时期Lewis大鼠神经局部的整合素。α6β4表达,以正常鼠(3只)为空白对照。结果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在EAN的发病过程中,α6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而β4的表达在急性期明显减弱,恢复期或后期逐渐恢复。β4表达减弱主要体现为阳性信号的稀疏而不反映为单个信号的量的变化。以GAPDH为内参照,对整合素。α6β4的mRNA水平做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EAN病变过程中,α6的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而β4的mRNA呈现早期减少后期逐渐恢复进而高于正常的变化过程。结论 炎症因素造成了许旺细胞变性损伤,影响其整合素的表达,许旺细胞出现了与胚胎发育过程类似的表型转换。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把α6β4看作许旺细胞分化状态的一个标志,至少可以看作是标志EAN病变过程的一个重要分子。α6β4表达变化与髓鞘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谢志刚钟延丰杨金辉王盛兰王薇张伟郭笑磊
关键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整合素Α6Β4许旺细胞
抗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叠加Hashimoto脑炎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附1例报告)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总结抗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加深对于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于2013年11月25日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后收住院确诊的1例抗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患者的整个临床发病及诊治转归过程,对于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为中年女性,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极其频繁发作的面部肩部不适及面部抽动、频率稍低的发作性幻嗅、逐渐出现的记忆力下降、精神淡漠等认知及精神障碍;头部MRI在T2及Flair序列上见到了双侧颞叶内侧、海马区的高信号病灶,脑电图见到多导广泛的高幅慢波及棘慢或尖慢综合波等癫痫样放电;血及脑脊液LGi1抗体均阳性,同时血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及甲状腺抗球蛋白抗体均明显增高,提示叠加了Hashimoto脑炎,此外尚合并部分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在接受了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并逐渐减量的治疗方案后,患者病情迅速缓解好转,随访1 y未再复发。结论抗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作为一种罕见的以损伤边缘系统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在边缘系统脑炎基本表现的基础上,有其特殊的临床变现。同时还可以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相关脑炎及自身抗体阳性,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一线的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胡洪涛郭笑磊李墨赵旭辰庞英闫欣闫立荣
关键词:边缘叶脑炎蛋白质类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单侧动眼神经麻痹一例报告并文献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我院于2013年11月临床诊断MM相关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女性患者1例,年龄79岁,病史3年,本次就诊为复发,症状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骨髓穿刺检查为骨髓瘤细胞占4.5%,血λ轻链18 g/L,CT和MRI检查示蝶鞍左侧病灶,诊断为MM IgGλ型ⅢA期,MM髓内髓外复发。结合在PubMed和清华同方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以来报道的MM相关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病例10例,进行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40-79(60±12)岁。IgG型7例,IgA型2例,IgG及IgA双克隆型1例,IgD型1例。9例动眼神经麻痹为MM初发的首发症状,1例为MM复发首发症状,1例出现于治疗MM过程中。7例为单纯动眼神经麻痹,4例合并滑车或外展或三叉神经等其他颅神经损害。9例影像学上发现颅底部蝶窦旁占位病灶,2例表现为MM并骨髓瘤性脑膜炎。除2例骨髓瘤性脑膜炎治疗效果较差外,其余患者在化疗和/或放疗后动眼神经麻痹体征改善明显,尤其本院病例在应用MM新型化疗药物硼替佐米治疗后动眼神经麻痹体征明显改善,且起效很快。结论对不明原因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应考虑MM可能,明确诊断后尽早治疗,硼替佐米等化疗药治疗MM相关动眼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胡洪涛李墨姜明郭笑磊陈捷白砚霞白荣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动眼神经疾病药物疗法硼替佐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