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立
-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温州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鹿城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携带杀白细胞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感染菌株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杀白细胞素基因在社区与医院菌株分布流行的情况,及其携带mecA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临床分离的188株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分析,用头孢西丁药敏纸片法初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用PCR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白细胞素基因(PVL)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并测序部分阳性基因PCR产物。结果头孢西丁药敏纸片法初筛试验与mecA基因PCR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76株为MRSA,阳性率为40.4%,其中64株MRSA为医院获得株,12株MRSA为社区获得株;11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中99株为医院获得株,13株为社区获得株;共有14株PVL基因阳性,阳性率7.4%,社区检测到2株PVL(+)CA-MSSA(社区获得性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共检测到12株、阳性率6.4%,其中7株为PVL(+)HA-MRSA(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为PVL(+)HA-MSSA(医院获得性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该14株PVL基因阳性菌株进行MIC(最低抑菌浓度)分析,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利福平、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耐药率较低的有四环素(21.4%)、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14.3%)、左氧沙星(7.1%)、庆大霉素(7.1%),菌株大部分分离自皮肤软组织、脓等标本。结论携带PVL毒力基因的MRSA在医院的检出率比在社区的明显高,提示含PVL高毒力与多重耐药基因的医院获得株-金黄色葡萄球菌PVL(+)MRSA已经从社区转移到医院感染,应引起院感与临床部门的高度重视。
- 曾云祥林高贵梁世周金晓立罗坚张灿黄友泽许建平
- 关键词:杀白细胞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获得性社区获得性
- 携带blaIMP-4或blaKPC-2的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的肠杆菌科菌的基因型检测及其质粒转移传播机制的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携带blaIMP‐4或blaKPC‐2的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的肠杆菌科菌的基因型及其质粒转移传播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间浙江省温州市和杭州市5家医院细菌培养非重复菌株中碳青霉烯类耐药(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等耐药)肠杆菌科菌33株,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该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改良 Hogde试验、EDTA协同初筛金属酶试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测(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推荐的双纸片方法)、高产头孢菌素(AmpC)酶检测(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对试验菌基因包括blaNDM‐1在内及ISAba125‐NDM连锁基因进行 PCR检测,并将扩增产物纯化、克隆后测序,对部分菌株及2株携带blaIMP‐4或blaKPC‐2的产blaNDM‐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质粒转移、接合与消除试验。结果3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8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大肠埃希菌2株,植生乌拉尔菌1株,阴沟肠杆菌1株;分别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13株、温州市中医院13株、温州市人民医院1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株、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株。有31株确定为产碳青霉烯酶,包括 blaKPC‐224株、blaNDM‐13株、blaNDM‐51株、blaIMP‐43株,其中blaNDM‐1阳性菌株中同时携带blaIMP‐4或 blaKPC‐2的各1株,将携带部分阳性基因的菌株与大肠埃希菌 EC600或肺炎克雷伯菌ATCC13833进行质粒转移结合试验,获得结合子进行相应基因检测,均获得相应 blaNDM‐1、ISAba125‐NDM等基因。结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菌中最常见的是 blaKPC‐2型;blaNDM‐1、blaNDM‐5基因与ISAba125‐NDM连锁基因可能有相关;2株 blaNDM‐1型阳性菌株中有1株同时携带 blaKPC‐2型基因、另1株同时携带金属酶blaIMP‐4型基
- 曾云祥陈杨芳沈丽珍金晓立许建平梁世周罗坚奚经巧余方友林洁叶瑾周林双
- 关键词: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基因型
- 浙江省温州地区老年住院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耐药表型及毒力因子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浙江省温州地区老年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 KP)药敏、耐药表型及毒力因子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浙江省温州市地区各医院的老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CR KP菌株112株,进行药敏试验,拉丝试验测试高黏表型菌株,荧光定量(PCR)检测耐药基因、血清荚膜分型及毒力因子基因。结果 112株CR KP分别来源于6种不同的标本类型,其中以尿液(47.32%)和痰液(42.86%)为主;112株CR KP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均达98.21%。共检出18株高黏表型CR KP菌株,检出率为16.07%,来自3种不同的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61.11%)。CR-HvKP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具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分别为72.22%、61.11%、55.56%、55.56%。18株高黏表型CR KP菌株均携带KPC,其中有3株共同携带GES(16.67%),1株共同携带NDM(5.56%);血清荚膜型以K1型(11.11%)、K2型(2株,11.11%)为主,有13株未分型,未见K20、K54、K57型;共有12株高黏表型CR KP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其中有1株携带Iron基因(5.56%),2株共同携带rmp A、Iron、aerobactin、magA 4种基因(11.11%),1株共同携带rmpA、Iron、aerobactin 3种基因(5.56%),7株共同携带rmpA、Iron 2种基因(38.89%),1株共同携带rmp A、aerobactin 2种基因(5.56%);rmpA携带率为61.11%,Iron携带率为61.11%,携带aerobactin携带率为22.22%,magA携带率为11.11%。结论 高黏表型CRKP菌株在温州地区老年住院患者的检出率较高,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耐药基因机制可能为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血清荚膜型以K1和K2为主,毒力基因以rmpA、Iron基因携带率最高。
- 金晓立赖冬红胡杨妃丁思思沈丽珍陈杨芳毛晓晔曾云祥
- 关键词: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耐药表型毒力因子
- 2008-2012年484株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及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医院住院及门诊病原菌感染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趋势,探讨其对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和相关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部分菌株采用微量生化管鉴定,部分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KB),药敏结果判读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制定的标准判读,纸片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EDTA双纸片法检测金属酶表型。结果五年间484株肺炎克雷伯菌部分药物耐药率正逐年上升,其常见药物平均耐药率如下:阿米卡星(3.0%),复方新诺明(31.1%),头孢三嗪(14.5%),环丙沙星(18.7%),氯霉素(21.6%),特治星(6.3%),头孢他啶(22.0%),头孢噻肟(23.6%),舒普深(4.2%),呋喃妥英(26.9%),美罗培南(2.1%),ESBLs阳性99株(20.4%),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阳性5株,EDTA双纸片法检测金属酶表型阳性2株。结论部分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的有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耐药率较低的有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舒普深、特治星、头孢三嗪。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以及耐碳青霉烯酶筛查试验,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
- 曾云祥胡凯凌许建平陈红林高贵黄友泽金晓立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耐药率
- 携带杀白细胞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杀白细胞素(PVL)、MecA和五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型(SEs)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2月间医院临床分离的206株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检测出17株PVL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用PCR法检测17株PVL阳性的金葡菌与随机抽取的32株PVL阴性金葡菌中的五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结果 17株PVL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SEA、SEB、SEC、SED、SEE的阳性菌株分别为10、7、7、0、10。32株PVL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SEA、SEB、SEC、SED、SEE的阳性菌株分别为17、2、5、1、11。两组比较,SEB和SEC基因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A、SED和SEE基因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VL(+)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PVL(+)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超抗原肠毒素基因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L阳性的金葡菌其携带超抗原肠毒素基因的概率高于PVL阴性的金葡菌,尤其是SEB和SEC基因在PV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更多见。
- 奚经巧林腾涛曾云祥孔万仲梁世周金晓立毛瑞奔许建平
- 关键词:杀白细胞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 成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成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和VITEK-2 Compact鉴定仪,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 595份血培养送检标本中分离出23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47株占63.91%,革兰阳性菌78株占33.91%,真菌5株占2.17%。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率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保持高敏感率。结论本院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菌种复杂多样,不同菌种耐药性差异较大,应该定期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
- 张灿曾云祥金晓立许建平
- 关键词: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2010-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分析及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 <正>分析回顾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敏感性...
- 金晓立
- 文献传递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血清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探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导致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点及其荚膜血清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55例KP感染所致CRBSI患者,根据分离出KP菌株类型分为hvKP组50例、普通肺炎克雷伯菌(cKP)组105例。比较hvKP、cKP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检出荚膜血清型分布,并分析hvKP的MLST分布。结果 hvKP菌株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低于cKP菌株(P<0.05);hvKP荚膜血清型K1、K2检出率为52.00%、34.00%,高于cKP(P<0.05);50株hvKP MLST分型以ST23、ST86、ST65为主,分别占32.00%、20.00%、16.00%。结论 引起CRBSI的hvKP菌株相比cKP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其荚膜血清型分布以K1、K2为主,MLST分型以ST23、ST86、ST65为主。
- 金晓立胡杨妃曾云祥朱丰村许建平
- 关键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多位点序列分型
- 白果内酯调控LEF1-AS1/miR-23b-3p分子轴缓解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白果内酯对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lncRNA LEF1-AS1/miR-23b-3p分子轴的调控作用。方法用肺炎链球菌诱导肺泡上皮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感染组);分别转染si-NC、si-LEF1-AS1后,用肺炎链球菌感染细胞(感染+si-NC组和感染+si-LEF1-AS1组);pcDNA、pcDNA-LEF1-AS1分别转染至肺泡上皮细胞后用白果内酯与肺炎链球菌共同处理细胞(感染+白果内酯+pcDNA组和感染+白果内酯+pcDNA-LEF1-AS1组)。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法检测LEF1-AS1、miR-23b-3p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EF1-AS1与miR-23b-3p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量。结果白果内酯能够降低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中TNF-α、IL-1β、IL-6的水平和LEF1-AS1的表达量(P<0.05),并可降低凋亡率和Bax蛋白水平(P<0.05),还可促进miR-23b-3p和Bcl-2表达(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LEF1-AS1可靶向调控miR-23b-3p;转染si-LEF1-AS1可降低TNF-α、IL-1β、IL-6的水平以及凋亡率和Bax蛋白水平(P<0.05),增加Bcl-2蛋白水平(P<0.05);转染pcDNA-LEF1-AS1能够逆转白果内酯对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因子及凋亡的作用。结论白果内酯可通过调控LEF1-AS1/miR-23b-3p分子轴抑制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及凋亡,进而减轻细胞损伤。
- 金晓立许建平黄曦曾云祥
- 关键词:白果内酯肺泡上皮细胞
- 20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耐药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其基因型。方法收集2018—2020年温州市4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CRE共204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初筛金属酶,用双纸片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 C酶。采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对所有经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初筛得到的阳性表型结果行进一步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的blaKPC、blaNDM、blaCTX-M、blaTEM、blaSHV基因,并测序。结果204株CR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99.4%)、头孢吡肟(95.6%)、厄他培南(94.8%)、头孢替坦(93.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6%)、亚胺培南(89.4%)、环丙沙星(83.6%)、左氧氟沙星(80.8%)、呋喃妥因(68.8%)、复方磺胺甲噁唑(53.5%)、庆大霉素(51.4%)、妥布霉素(47.5%)、阿米卡星(37.8%)。有158株(77.45%)CRE产碳青霉烯酶,其中KPC型144株、NDM型25株。25株blaNDM阳性CRE中,有11株同时携带blaKPC-2,有14株同时携带blaTEM,有10株同时携带blaSHV,有3株同时携带5种耐药基因。blaNDM阳性菌株中存在blaNDM-1、blaNDM-4、blaNDM-5共3种亚型。结论CRE耐药基因型复杂,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持续跟踪监测CRE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 朱丰村曾云祥金晓立曾添黄天鹏林枝周林双
-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