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琦

作品数:5 被引量:1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三江平原
  • 2篇湿地
  • 2篇渠系
  • 2篇污染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污染
  • 1篇氮素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养分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生态调控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影响
  • 1篇湿地植物
  • 1篇湿地植物群落
  • 1篇速效
  • 1篇速效磷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4篇黑龙江省科学...

作者

  • 5篇陆琦
  • 4篇马克明
  • 4篇倪红伟
  • 3篇卢涛
  • 3篇张洁瑜
  • 1篇傅伯杰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湿地农田渠系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42
2007年
天然湿地开垦为农田,排水渠系扩张,随之带来两个方面的生态环境影响。作为廊道,排水渠系的隔离作用割裂了景观,造成湿地景观破碎化,甚至景观性质的改变;同时,其通道作用影响了湿地的水文过程,将局部湿地排干而转变为农田,并成为农田污染物向受纳河流水体运移的快速通道。因此,根据排水渠系的功能特点,在局域和区域两个层次上,对其生态环境影响开展综合研究,可以为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排水渠系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一个思路:即基于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学模型等,开展排水渠系生态环境影响的机制研究;基于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开展排水渠系生态环境影响的效应研究;以及基于恢复生态学等,开展排水渠系的生态调控对策措施研究,从而为排水渠系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提供系统性途径。
陆琦马克明倪红伟
关键词:农业非点源污染景观破碎化生态调控
三江平原农田渠系中氮素的时空变化被引量:20
2007年
以三江平原开发强度不同的浓江上游段和别拉洪河中游段的农田排水渠系为研究对象,根据毛、农、斗、支、干5个渠道级别设采样点,分析TN、NH4^+-N和NO3^-N在渠系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别拉洪河中游段渠系中的TN、NH4^+-N和NO3^-N浓度大于浓江上游段;TN、NH4^+-N、NO3^-N的浓度峰值沿着渠系从低级向高级移动,浓江上游段峰值出现的最高级别是干渠,而别拉洪河中游段是斗渠;多等级的排水渠系对氮素起到了一定的截留作用,且别拉洪河中游段渠系对氮素的截留大于浓江上游段;2个渠系中的TN、NH4^+-N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6—9月逐月减少,而NO3^-N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且没有规律;TN与NH4^+-N、NO3^-N呈显著性正相关,浓江上游段TN与NH4^+-N、NO3^-N之间的关系适合幂函数模型,而别拉洪河中游段适合三次曲线模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别拉洪河中游段渠系中的TN浓度与NH4^+-N、NO3^--N之间的关系模型可以解释78%的TN浓度.
陆琦马克明卢涛张洁瑜倪红伟
关键词:氮素截留农业开发
三江平原不同强度干扰下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被引量:49
2008年
以三江平原湿地-农田景观中沟渠的密度作为反映干扰强度的指标,研究了不同沟渠密度下湿地斑块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干扰强度下,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很大,随干扰强度增大,原有湿生物种减少,而中湿生、中生物种显著增加;(2)湿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随干扰强度的增大,整体上呈降低趋势,群落多样性在中等沟渠密度下(0.6~1.2km/km2)达到最大,但不同沟渠密度下群落间多样性差异基本不显著;(3)位点间的干扰强度差异越大,Whittaker指数值越高;(4)不同的干扰强度下,各湿地斑块内部的物种周转速率同样在沟渠密度中等(0.6~1.2km/km2)时最高。
卢涛马克明倪红伟傅伯杰张洁瑜陆琦
关键词:物种组成Α多样性Β多样性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退化湿地和农田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3
2007年
三江平原农业开垦导致地表水位和土壤水分下降,原生湿地退化为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或者直接转化为水田和旱田。退化湿地与农田土壤养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样地类型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水田>沼泽化草甸>旱田>典型草甸,全氮含量差异与有机质含量差异相一致,速效磷含量为水田>旱田>沼泽化草甸>典型草甸。这说明在湿地退化为典型草甸的过程中土壤养分严重下降,水分状况是影响湿地土壤养分下降的关键因素;但是农田土壤养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主要是由于耕作、施肥等非水分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水分条件和人为干扰共同决定了退化湿地和农田土壤养分状况。
陆琦马克明张洁瑜卢涛倪红伟
关键词:退化湿地农田全氮碳氮比速效磷
三江平原排水渠系中氮磷污染时空变化研究
天然湿地开垦为农田,排水渠系扩张,随之带来两个方面的生态环境影响。作为廊道,排水渠系的隔离作用割裂了景观,造成湿地景观破碎化,甚至景观性质的改变;同时,其通道作用影响了湿地的水文过程,将局部湿地排干而转变为农田,并成为农...
陆琦
关键词:三江平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