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作义

作品数:12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香菇
  • 3篇病毒
  • 3篇病原
  • 2篇球状病毒
  • 2篇橡胶树
  • 2篇胶树
  • 2篇褐皮病
  • 2篇病原研究
  • 2篇丛枝病
  • 1篇毒病
  • 1篇枣疯病
  • 1篇枣树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四环素
  • 1篇农药
  • 1篇皮病
  • 1篇侵染
  • 1篇侵染途径
  • 1篇球形病毒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上海市农业科...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华南热带作物...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山东省果树研...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新疆八一农学...

作者

  • 10篇陈作义
  • 6篇沈菊英
  • 5篇龚祖埙
  • 3篇汪昭月
  • 3篇潘迎捷
  • 3篇陈明杰
  • 3篇沈学仁
  • 2篇龚胜萍
  • 2篇陈慕容
  • 2篇郑冠标
  • 1篇周佩珍
  • 1篇赵学源
  • 1篇刘秀芳
  • 1篇彭宝珍
  • 1篇叶沙冰
  • 1篇郭裕新
  • 1篇王焯
  • 1篇王鸣歧
  • 1篇周常勇
  • 1篇黄庆春

传媒

  • 2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食用菌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热带作物研究

年份

  • 5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发现的香菇球状病毒被引量:7
1992年
迄今为止国际上香菇病毒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香菇中含有直径分别为25、30和39nm的球状病毒颗粒,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这些病毒颗粒的核酸型均为双链核糖核酸(dsRNA).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我们对上海地区发生的香菇病毒病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香菇球状病毒颗粒,它的核酸型是单链核糖核酸(ssRNA),并探讨了这种病毒颗粒与病毒病的发生和香菇菌种退化的关系.
潘迎捷陈明杰汪昭月龚胜萍方炳初沈学仁龚祖埙沈菊英陈作义
关键词:香菇病毒
四环素消毒枣疯病接穗研究被引量:14
1992年
枣树的繁殖除了利用根蘖苗外,也可以从优良品种树体上采穗嫁接在酸枣砧木上或其它品种上。但由于枣疯病的普遍发生为害,很难简易的确定所采接穗是否已潜在带病。作者根据四环素,土霉素等可有效地杀灭类菌原体(MLO)病原菌的原理,于1985年及1988年6月进行了盐酸四环素液浸泡消毒接穗(病穗)试验。
王焯周佩珍郭裕新刘秀芳陈作义沈菊英龚祖埙
关键词:枣树枣疯病接穗四环素
温州蜜柑萎缩病毒的提纯法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提出的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DV)提纯法,仅用100~200克病洋酸浆叶,且无需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在电镜下亦能看到中量直径约25nm 的球状病毒颗粒,粗提纯制剂OD_(860)/OD_(280)平均值为1.28,OD_(260)/OD_(240)平均值为1.15,初步显示出SDV 特征性紫外吸收曲线,提纯病毒产量约为4.5~11mg/kg病叶。比较证明,0.01M、PH7.0和0.1M、PH6.6的柠檬酸缓冲液以及0.5M、PH7.0的磷酸缓冲液是适宜的抽提缓冲液,洋酸浆是最好的繁殖寄主。
周常勇赵学源蒋元晖龚祖埙吴建华陈作义
关键词:温州蜜柑柑桔
云南美人蕉花叶病的病原研究(初报)被引量:2
1983年
1981年7月赴云南烟区进行烟草病毒病考察时,发现昆明地区的美人蕉(Canna)普遍发生花叶病。病症表现:在侧脉叶肉间出现与叶脉平行的白色条点花叶;叶面边缘逐渐黄化;植株矮化,严重时心叶不开展,叶片卷起,而且逐渐枯萎,最后植株死亡。
陈作义韩晓东陈瑞泰
关键词:花叶病美人蕉球形病毒
新疆苜蓿丛枝病病原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新疆八一农学院朱懋顺教授1973年首先发现此病。他于1980年采来病株,经作者鉴定为苜蓿丛枝病。后经调查,新疆不少县市有此病为害。特别是老病区,如乌鲁木齐南戈壁托里牧场及兵团石河子垦区紫泥泉种羊场的老苜蓿地平均发病率可达10%。
陈耀陈作义沈菊英彭宝珍
关键词:苜蓿病原
“保01”防治橡胶树褐皮病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被引量:13
1992年
在橡胶树割线下方全树围环状刮皮,刮皮带宽约1厘米,并在其上涂施浓度为500μg/ml的“保01”药剂,施药间隔期为3个月1次。另一方法为割线涂药法,间隔期为1.5个月1次。这两种方法对橡胶树褐皮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新开割幼树上施用“保01”,对褐皮病有更显著的预防效果。此药对中、轻病树有明显的控制和治疗作用。对因病停割树可在不同程度上恢复产胶能力。在预防性施用中,年度干胶增产5%以上,经济效益明显。品系反应以RRIM600、PB86、GT1等较好。PR107反应有时有地区性差异。“保01”防治褐皮病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病原菌繁殖和生长,以致破坏菌体,使菌体崩解,从而达到防病增产的效果。
陈慕容黄庆春叶沙冰郑冠标陈作义沈菊英
关键词:橡胶树褐皮病农药
橡胶树丛枝病及其与褐皮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9
1991年
丛枝病在橡胶树小苗、幼树及开割的实生树或芽接树上均有发生,苗圃小苗和开割树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32%和0.96%。植株罹病后出现丛枝,病枝末端呈不规则的弯曲等畸形症状。病枝经常过早干枯。芽接传病试验结果,橡胶丛枝病潜育期为21个月,芽接传病发病率为22%左右。芽接丛枝病树(4龄)开割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褐皮病干皮。用四环素、青霉素及保01等农药处理离体病枝或药液浸泡芽条,对橡胶树丛枝病的病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橡胶丛枝病嫩枝小叶柄的韧皮部筛管细胞中有典型的类菌原体(MLO)及球形,椭圆形的类立克次氏体(RLO)。MLO大小为78~720nm,RLO大小为390~920nm,限界膜厚度约为20nm。未发现健树上有上述菌体存在。血清学的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树丛枝病与橡胶树褐皮病有亲缘关系。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丛枝病是由MLO和RLO混合侵染引起的传染性病害,而用丛枝病芽片嫁接健康苗木又能引起丛枝病和褐皮病。因此,增殖苗圃丛枝病芽条是大田褐皮病的重要初侵染来源之一。
陈慕容杨绍华郑冠标陈作义沈菊英
关键词:橡胶树丛枝病褐皮病病原
扁柏黄化病被引量:3
1990年
云片柏(Chamaecyparis obtusa cv.Breviramea)为常见扁柏属观赏植物,因其生鳞叶的小枝成片排列,且顶端叶片呈金黄色,遥望犹如彩云,故名。1981年起,我们对该植物作了症状观察、病理解剖、电子显微和嫁接试验等工作,发现体内存在大量类菌原体,云片柏的黄化看来与类菌原体的侵染有关系。本文报道这一研究结果。
丁正民陈作义
关键词:扁柏黄化病类菌原体
香菇病毒的分离、诊断、侵染途径和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0
1992年
本文系统描述了香菇病毒病在菌丝体阶段和子实体阶段的各种症状。从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香菇菌丝体中分离出两种带毒菌株SLV-1和SLV-2的纯培养,并从这些菌丝体中纯化出一种34~35nm的球状病毒颗粒。测定结果表明,带毒菌株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活性和对木屑培养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能力比其正常菌株明显下降。在用单双核杂交研究香菇病毒的侵染途径中,证实了性亲和性因子是控制香菇病毒传播的一个主要遗传因子,并讨论了病毒感染是香菇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
潘迎捷陈明杰汪昭月龚胜萍沈学仁龚祖埙沈菊英陈作义
关键词:香菇病毒病毒病病毒颗粒
一种含有单链RNA的香菇球状病毒被引量:19
1992年
从生长不正常的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菌株中分离到一种等轴对称含单链RNA的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在电镜下直径为33~34nm,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病毒外壳蛋白分子量为22000道尔顿。病毒核酸径DNase1和SI酶解试验及热变性紫外吸收曲线试验证明为单链RNA,在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病毒核酸呈现一条带,分子量为2.38×10~6道尔顿。
沈学仁沈菊英陈作义龚祖埙陈明杰潘迎捷汪昭月方炳初王鸣歧
关键词:病毒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