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
-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僵硬性先天性脊柱畸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僵硬性先天性脊柱畸形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的88例严重僵硬性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9例,女性49例,年龄6~46岁,平均16.9岁.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Cobb角、平衡情况,记录手术情况、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等.对患者的年龄、Cobb角、手术时间、体重指数、肺功能、出血比、截骨部位、固定椎体数、切除椎体数、使用cage/钛网情况、术前神经功能状况、畸形类型、合并椎管内畸形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2个月(19 ~ 83个月),平均切除椎体1.3个(1~3个),平均手术时间502 min(165 ~ 880 min),平均出血量2 238 ml(100 ~11 500 ml),平均出血比69.3%(9% ~299%).冠状位Cobb角由术前平均93.6°矫正至22.2°,末次随访22.9°,矫形率76.8%.冠状位失衡(绝对值)由术前平均2.5 cm减少至1.3 cm.矢状位Cobb角由术前平均88.2°矫正至28.7°,末次随访29.2°,矢状位Cobb角平均减少59.0°.矢状位失衡(绝对值)由术前平均3.1 cm减少至1.2 cm.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12例(13.6%).手术时间≥480 min、肺功能异常、出血比>50%、T7~T9截骨及术前神经功能异常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46,0.000,0.000,0.033,0.043).结论 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脊柱畸形疗效显著,肺功能异常、出血比>50%是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 张涛陶惠人黄景辉李涛沈超陈博陈向波杨卫周刘明罗卓荆
-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畸形全脊椎截骨并发症肺功能
- 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角度的可信度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评价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角度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脊柱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标准前后位全脊柱X线片。由5名医生利用Digimizer软件对全脊柱X线片测量Cobb角度,每人测量2次,2次测量间隔3周。记录测量的Cobb角度以及两次测量的差值。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判定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结果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角度的可信度范围为0.84—0.98,5名测量者两次测量间最大差值的范围为20°-57°,其中差值〉10°的例数范围为13~46例,同一测量者两次测量间的误差约8.5°;测量者之间的可信度为0.947,5名测量者在81°~110°组和〉110°组之间的ICC为0.623和0.822。结论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可以获得较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但是测量者内部以及测量者之间仍然出现较多且较大的误差,尤其在侧凸角度较大时,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准确性缺乏稳定性。
- 杨卫周陶惠人黄景辉李涛沈超陈博张涛刘明沙鑫罗卓荆
- 关键词:脊柱侧凸COBB角可靠性
- 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畸形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3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15±6)岁.38例患者中,合并Ⅰ型脊髓纵裂12例、Ⅱ型脊髓纵裂26例.对合并Ⅰ型脊髓纵裂患者,矫形前先切除骨性纵隔;对合并Ⅱ型脊髓纵裂患者直接行脊柱畸形矫形,脊髓纵裂不予处理.以门诊形式随访,入选患者随访至少两年.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而对Ⅰ型与Ⅱ型脊髓纵裂组间的影像学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结果 随访时间26~68个月,平均(4l±13)个月.手术时间105~ 780 min,平均(491±152) min;术中失血量1 000~8 000 ml,平均(1 932±1 516) ml.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70±26)°矫正到术后平均(32±16)°;末次随访时平均(33±17)°;术后及末次随访平均矫正率分别是(57±18)%和(54±20)%.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3 ±31)°矫正到术后平均(26±l6)°;末次随访时平均(27±15)°.本组病例总体并发症为2例(5.3%):术后即刻暂时性神经损害症状加重1例(2.6%),30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末次随访症状无进一步改善;脑脊液漏1例(2.6%).无瘫痪及永久性神经损害并发症.结论 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没有增加术后及随访期内神经并发症.
- 沈超陶惠人惠华蒋晓帆陈博黄景辉杨卫周李涛罗卓荆
- 关键词:脊柱侧凸神经管缺损外科手术
- 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0年11月行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的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12--28岁,平均(15.6±3.3)岁。合并I型脊髓纵裂11例、Ⅱ型脊髓纵裂13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80°-135°,平均93.4°±13.9°;柔韧性4.9%-28.3%,平均13.9%±7.1%。对合并I型脊髓纵裂患者,截骨矫形前先切除骨性纵隔;对合并Ⅱ型脊髓纵裂患者直接行截骨矫形术,脊髓纵裂不予处理。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4--68个月,平均(44.5±17.4)个月。手术时间395-895min,平均(554.7±118.4)min;术中失血量1000--9600ml,平均(3741.7±2260.0)ml;术中输血量800-8850ml,平均(3711.3±2059.4)ml。术后矫正率47.2%~96.7%,平均65.9%±11.3%;末次随访矫正率40.7%~94.5%,平均62.7%±12.0%;矫正率丢失0.3%--8.9%,平均3.0%±2.4%。6例(25.0%,6/24)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即刻暂时f生神经损害加重3例(12.5%,3/24)、脑脊液漏2例(8.3%,2/24)、胸膜破裂1例(4.2%,1/24),无永久性神经损害并发症。3例术后即刻出现神经并发症患者于出院后1周、3个月、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或较术前改善。结论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一期手术并未增加神经并发症的风险。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大。
- 陈博陶惠人袁志黄景辉李涛杨卫周马文瑞沈超李锋罗卓荆
- 关键词:脊柱侧凸多发性截骨术
- 快速成型技术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跟骨解剖形态复杂、结构不规则,骨折多累及关节面,且致伤后关节面压缩、塌陷、粉碎严重,传统手术术区显露较局限,骨折复位较困难,关节面复位精度不高,手术时间较长,致残率高。探讨快速成型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 年1 月~2013 年1 月期间收治的30 例SandersⅢ-Ⅳ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试验组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行跟骨骨折的三维重建解剖学模型,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 大小的跟骨模型。依此对跟骨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分型,制定手术方案,术前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将术中指标与未模拟手术的对照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3.3± 5.0) min 和(71.4± 4.9) 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3± 6.8) mL和(51.3± 8.4) 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88.2 %,而对照组为88.9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向术者直观、立体的展示骨折的形态,使术者准确评估骨折情况,弥补术区切口显露局限的不足,提高复位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伤,降低致残率,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 王怀斌袁志毕龙孙克理王连军陈博
- 关键词:快速成型技术跟骨骨折三维重建手术治疗
- 新型持续皮肤牵张器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介绍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探讨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治疗皮肤缺损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方法: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8套;白色家猪6只,将每只猪的背部(两侧)切除矩形皮肤软组织缺损,形成12个创面,分为二组,实验组4只猪8个创面,对照组2只猪4个创面,创面均为10 cm×6 cm,实验组创面用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行皮肤伸展术治疗,对照组创面自行愈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日创面缩小面积相差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皮肤缺损行5-6天皮肤伸展术治疗后,可直接行二期缝合关闭,对照组1周后仍存在较大皮肤缺损,无法缝合关闭。结论:应用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行皮肤伸展术,可以早期快速闭合皮肤创面。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克服了以往牵张器的不足,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马志军毕龙杨涛陈博王晓东袁志
- 关键词:皮肤伸展术皮肤缺损
- 脊柱缩短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拴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脊柱缩短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拴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采用脊柱缩短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拴系的脊柱侧凸患者18例,男5例,女13例;年龄10~24岁,平均(14.5±3.3)岁.椎体形成障碍5例(28%,5/18)、分节不良6例(33%,6/18)、混合畸形7例(39%,7/18).脊髓末端均在L4椎体平面或以下.于顶椎部位进行截骨,其中10例行全脊椎截骨,8例行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截骨完成后应用平移技术安装内固定系统,不植入椎间融合器,直接缩短闭合截骨间隙及侧凸矫形.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544.5±135.1) min,失血量(2 965.8±1 750.2) ml,输血量(3 068.3±1 586.1)ml,截骨长度(28.3±5.7)mm,融合节段(12.9±2.8)个.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74个月,平均(47.3±16.1)个月.术前冠状位Cobb角83.9°±25.7°,末次随访时33.0°±16.7°,矫正率60.7%;术前矢状面Cobb角74.1°±19.6°,末次随访时31.0°±10.4°,矫正率58.2%.末次随访时肌力减弱患者症状改善率57%(4/7),腰骶部或下肢疼痛患者改善率100%(3/3),下肢感觉减退患者症状改善率75%(3/4),3例术前大小便障碍患者症状均消失.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神经并发症2例.结论 脊柱缩短截骨术在侧凸矫形的同时通过缩短脊柱骨性结构间接降低脊髓张力,进而改善神经功能,避免了椎管内拴系松解术可能对脊髓造成的损伤,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沈超陶惠人黄景辉李涛李锋杨卫周陈博马文瑞罗卓荆
- 关键词:脊柱侧凸截骨术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