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视网膜
  • 26篇网膜
  • 21篇视网膜脱离
  • 20篇手术
  • 15篇玻璃体
  • 11篇手术治疗
  • 10篇外科
  • 7篇外科手术
  • 6篇切除
  • 6篇黄斑
  • 6篇玻璃体切除
  • 5篇眼外科
  • 5篇眼外科手术
  • 5篇术后
  • 5篇裂孔
  • 5篇玻璃体视网膜
  • 4篇源性
  • 4篇切除术
  • 4篇孔源性
  • 4篇后视网膜

机构

  • 3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武警总医院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北京市眼科研...
  • 1篇北京市眼科学...
  • 1篇铁道部北京铁...

作者

  • 34篇陈惠茹
  • 15篇王景昭
  • 13篇翁乃清
  • 8篇程景宁
  • 7篇徐日理
  • 7篇刘武
  • 6篇魏文斌
  • 4篇段安丽
  • 4篇李继鹏
  • 3篇卢海
  • 2篇刘宁朴
  • 2篇童洁
  • 2篇张风
  • 2篇于亚杰
  • 2篇朱晓青
  • 2篇杨新吉
  • 2篇任家强
  • 2篇洪明理
  • 2篇付治锋
  • 2篇李云生

传媒

  • 10篇眼科
  • 5篇中华眼底病杂...
  • 4篇中华眼科杂志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第九次全国电...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8
  • 3篇1997
  • 6篇199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维蛋白溶酶联合透明质酸酶治疗玻璃体积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溶酶联合透明质酸酶对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40只兔(40眼)。方法将40只兔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0只,右眼作为实验眼。取自体耳缘静脉血0.1 ml注射入玻璃体腔内形成玻璃体积血模型,24小时后A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纤维蛋白溶酶1 U+透明质酸酶20 U(0.1 ml);B组纤维蛋白溶酶1 U(0.1 ml);C组透明质酸酶20 U(0.1 ml);D组BSS溶液0.1 ml。术后7天内行间接检眼镜对眼底各象限透明度观察并分级,各象限分级数值总和为玻璃体积血指数,评价玻璃体积血吸收情况;行B超、扫描电镜检查玻璃体后脱离(PVD)发生情况。主要指标玻璃体积血指数、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结果注射后7天各组玻璃体积血指数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分别为:A组4(2~5.25);B组7(6~8);C组10(10~11);D组12(10~12)。各组玻璃体积血指数两两比较A组与B、C、D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超显示各组完全性PVD发生率:A组10例(100%),B组8例(80%),C组及D组均未发生。结论 1 U纤维蛋白溶酶联合20 U透明质酸酶玻璃体内联合注射可有效促进玻璃体内积血团块的分解,并可有效地液化玻璃体诱导PVD,加速血液的播散和吸收。
于亚杰安明陈惠茹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纤维蛋白溶酶透明质酸酶
合并白内障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晶体超声乳化联合视网膜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对象及方法:病例为2003 ~2005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诊治51例合并明显白内障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其中核型白内障28例、皮质型16 例...
卢海陈惠茹翁乃清
文献传递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点、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7例27只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20只眼,占741%;限局脱离4只眼,占148%;完全脱离3只眼,占111%。术后视力002以下者8只眼,占296%;002~004者6只眼,占222%;005~009者7只眼,占259%;01者3只眼,占111%;02者3只眼,占111%。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经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尤其是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是影响手术预后的主要原因。
赵丽丽魏文斌翁乃清陈惠茹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切开术后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YR)患者视网膜切开术后视网膜解剖和功能结果与预计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99例(102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行视网膜切开术者。方法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前视力、术前手术次数、视网膜脱离范围、PVR病变程度、硅油填充时间、视网膜切开范围、硅油取出与否与术后视力、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及低眼压的相关性。主要指标多种因素的OR值。结果术前视力、术前手术次数、硅油填充时间、硅油取出与否、视网膜切开范围对术后视力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1.13~5.33,P均<0.05);术前手术次数、硅油取出与否对术后视网膜复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2.55~3.79,P均<0.05);硅油取出与否对术后低眼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0.26,P=0.001)。结论适时地硅油取出、小范围的视网膜切开、较少的术前操作和较好的术前视力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视网膜切开术后获得较好视网膜解剖和功能结果的影响因素,建议应在PVR进展早期行视网膜切开手术。
于亚杰郑鹏飞陈惠茹
关键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强化散瞳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早期高眼压作用效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强化散瞳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早期高眼压的作用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因各种原因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并且术后第1天眼压≥30 mmHg的患者32例(34眼)。方法对上述患者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连续点手术眼3次,每次间隔5分钟,用药2小时后复测眼压,并对眼压等参数行t检验,比较用药前后眼压的变化。主要指标用药前、后眼压。结果用药前患者平均眼压(37.26±6.07)mmHg,用药2小时后平均眼压(34.82±8.46)mmHg,平均眼压下降2.44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其中20例(58.82%)眼压下降,平均眼压下降6.2 mmHg;4例(11.76%)眼压不变;10例(29.41%)眼压升高,平均眼压升高4.1 mmHg。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眼压升高并不是停止使用散瞳剂的理由,合理使用可以使近60%的患者眼压下降。
张永鹏陈惠茹张风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压瞳孔阻滞
更昔洛韦不同用药方式对实验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效果
2008年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GCV)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实验性急性视网膜坏死(ARN)的疗效。方法用单纯疱疹病毒(HSV-1,COS株)感染41只青紫蓝兔的右眼,建立ARN动物模型。建模后24、72h,分别用GCV以玻璃体腔注射(10只眼)、静脉注射(11只眼)以及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静脉注射(10只眼)3种方式对ARN动物进行治疗,另设GCV联合氟美松玻璃体腔注射组(6只眼)和未进行任何治疗的单纯模型对照组(4只眼)。GCV玻璃体腔注射剂量为800μg,静脉注射剂量为5mg/kg体重。根据视网膜病变分级标准,在注射后1~21d观察和记录视网膜坏死分级,对比观察不同用药时间、不同用药方式组之间以及不同用药方式组与单纯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坏死分级的差异。结果单纯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坏死分级为3.8级。建模后24h进,彳治疗者,玻璃体腔注射、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静脉注射、GCV联合氟美松玻璃体腔注射、静脉注射组视网膜坏死分级分别为0.2、0.4、0.8、2.2级,前3组与静脉注射组视网膜坏死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1,0.045),但前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1,0.054,0.107);建模后72h进行治疗者,4种给药方法治疗后病变都在1.4级以上,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结论GCV玻璃体腔注射能有效降低实验性ARN视网膜坏死分级;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静脉注射、GCV联合氟美松玻璃体腔注射与单纯GCV玻璃体腔注射比较,视网膜坏死分级无明显差异。
李继鹏陈惠茹杨新吉
关键词: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动物实验
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
1998年
为探讨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nterior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aPVR)的手术效果,对39例伴有aPVR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39只眼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依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将39只眼分为前期手术组(Ⅰ组,19只眼)和后期手术组(Ⅱ组,20只眼),分析不同时期的手术效果。结果:Ⅰ组和Ⅱ组视网膜完全复位分别为4只眼(21.05%)和17只眼(85%,P<0.005);合计复位21只眼(53.85%)。手术失败18只眼中9只眼(50%)为前部增殖松解不足所致。结论:对aPVR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的提高是后期手术组(Ⅱ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高的主要原因。
刘武王景昭程景宁徐日理陈惠茹翁乃清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
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分析与处理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特点及处理方式。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55例(55眼)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再脱离患者。方法分析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再脱离患眼的临床表现,并分别采取硅油取出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下视网膜复位手术及单纯巩膜扣带术复位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主要指标视网膜再脱离临床表现、视网膜复位情况及视力。结果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特点为下方脱离为主,范围常小于2个象限,多伴有再增生及裂孔。50眼再次行手术治疗,39眼行硅油取出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9眼行硅油下视网膜复位手术,2眼行单纯巩膜扣带术。随访期间,完全复位41眼(78%),部分复位7眼,未复位2眼。结论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再脱离较为复杂,需根据视网膜再脱离的特点,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法。
莫宾刘武陈惠茹
关键词:硅油类
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00年
段安丽魏文斌王景昭翁乃清刘武陈惠茹程景宁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儿童眼外科手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被引量:3
1996年
目的:评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手术)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1例(61眼)VR手术,全部眼有脉络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r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采用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前膜剥除,气液交换、眼内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近期(出院时)有效40眼(65.57%),用惰性气体的35眼中有效26眼(74.3%)。14例患者追踪3个月以上,平均追踪9.5个月,有效10眼。影响手术的主要因素为脉络膜脱离范围、手术次数、气体填充及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严重的PVR、前部PVR及巨大裂孔有关。结论:采用VR手术可提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
陈松王景昭程景宁徐日理陈惠茹翁乃清张尔平傅守静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眼外科手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