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灵
- 作品数:7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丹栝方干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研究被引量:3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丹栝方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糖脂代谢及血清活性氧族(ROS)、胸主动脉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阳性表达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揭示其干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部分机制。方法选取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Goto-Kakisaki Wistar rats)40只,以含代谢抑制剂丙硫氧嘧啶的高脂饲料饲养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腹腔注射,制备高脂糖尿病动脉硬化模型。将GK糖尿病成模鼠先按体重分层,再按血糖浓度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丹栝方组[丹栝方,8mL/(kg·d)]、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150mg/(kg·d)]、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2mg/(kg·d)]、模型组[纯净水,8mL/(kg·d)],每组各10只;另取同龄、体重可比Wistar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各组均灌胃干预24周。监测空腹血糖(FBG)、体重,测定HbA1c、TC、LDL-C、HDL-C、TG、血清ROS,免疫组化法分析主动脉NF-κB,Real-time PCR检测主动脉NF-κB(P65) mRNA表达。结果正常组体重最终显著超过其他各组(P<0.01),四组GK造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GK造模鼠全程FBG都高于正常组(P<0.01,P<0.05);首次FBG、基线血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FBG二甲双胍组和丹栝方组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和辛伐他汀组(P<0.05)。干预24周后,四组GK造模鼠FBG、HbA1c、TC、LDL-C、HDL-C、胸主动脉NF-κB的阳性表达率,及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丹栝方组胸主动脉NF-κB mRN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1,P<0.05);二甲双胍组、丹栝方组、辛伐他汀组TG、血清ROS,及辛伐他汀组胸主动脉NF-κB 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1,P<0.05)。药物干预三组FBG、TC、LDL-C、血清ROS、胸主动脉NF-κB mRNA的表达,丹栝方组、二甲双胍组胸主动脉NF-κB的阳性表达率,及丹栝方组HbA1c、TG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二甲双胍组、丹栝方组FBG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辛伐�
- 衡先培黄苏萍程心玲蓝元隆杨柳清潘旭东陈玲林久茂李鹏辉吴静林妙娴陈敏灵谢瑜郭芳丁宗平雷缨
- 关键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氧化应激
- 论实邪致消的病机与治疗被引量:9
- 2020年
- 因于长期大量临床实践所面临的困惑,深入分析了经典医籍关于消渴(包括脾瘅、消渴、消瘅、消症、消病、消)的论述,基于"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阐明本病虚实的不同内涵,突出了邪实为病的重要作用。提出实邪无论内生、外感均可致消,前者多因实邪壅堵或邪郁生热;后者主要通过干扰腠理的生理功能进而影响三焦气化而致消。并讨论了实邪致消本症及变症的临床特点、治疗要点及治疗禁忌等。对于扩展临床的论治思路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 衡先培李亮杨柳清赵红佳王志塔黄苏萍陈敏灵
- 关键词:消渴病因病机实证
- 丹瓜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丹瓜方对痰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评分(NFS)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痰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且NFS>0.676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治疗组57例。对照组予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降糖和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丹瓜方。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FBG、2 h-BG、HbA1c、血脂、肝功、NFS、肝纤维化指标及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FBG、Hb A1c、AST、TC、C-IV、HA、NFS和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ALT、GGT、TG、LDL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瓜方能够改善及延缓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肝纤维化的进展,同时具有改善糖脂代谢、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 杨柳清衡先培李亮王志塔陈敏灵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同治中医药疗法
- 丹瓜护脉口服液对痰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肝纤维化程度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以中成药丹瓜护脉口服液干预痰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12月31日在本科住院的105例痰瘀型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及治疗组55例。对照组按指南规范给予降糖、降压、降脂及抗血小板等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瓜护脉口服液,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FPG、HbA1c、FINS)、脂代谢(TC、TG、HDL-C、LDL-C)、肝酶学指标(ALT、AST),计算HOMA-IR与NAFLD纤维化评分(NFS)的变化,以及脂肪肝程度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血糖、血脂、HOMA-IR、肝酶学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显示,糖脂代谢、肝酶指标及计算HOMA-IR、NFS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FINS、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上述糖脂代谢、肝酶指标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较治疗前亦有下降(P<0.05),但HOMA-IR、NFS下降并不明显(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不仅糖脂代谢及肝酶指标低于对照组,HOMA-IR、NFS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脂肪肝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瓜护脉口服液用于痰瘀型T2DM合并NAFLD患者在有效改善糖脂代谢的基础上,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降低肝损伤并显著改善脂肪肝程度,从而延缓肝纤维化进展。
- 陈敏灵杨柳清李亮吴韦贤衡先培
-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肝纤维化
- 丹瓜护脉口服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指导下丹瓜护脉口服液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合并NAFLD患者9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痰瘀同治指导理论予以丹瓜护脉口服液,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 lc)]、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1)]及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13%(41/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BG、HbA lc、TC、TG、LDL、ALT、AST、GGT、ET-1及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VEGF及SO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BG、HbA lc、ALT、AST及GGT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hBG、TC、TG、LDL、ET-1及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VEGF及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同治指导下使用丹瓜护脉口服液治疗,能够更好地调节T2DM合并NAFLD患者的血脂和血糖代谢,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陈敏灵王志塔杨柳清李亮衡先培
- 关键词:痰瘀同治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
- 丹瓜方对ApoE^-/-糖尿病模型小鼠糖脂代谢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丹瓜方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复合糖尿病模型糖脂代谢指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丹瓜方防治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部分机制。方法 Apo E^(-/-)小鼠皮下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将32只成模鼠按照体重分层,再按血糖水平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无菌水(SW),15 m L/(kg·d)]、丹瓜方组[丹瓜方(DG),15 m L/(kg·d)]、联合用药组[吡格列酮(PG),4.3 mg/(kg·d)加DG1 5 mL/(kg·d)]、吡格列酮组[PG,4.3 mg/(kg·d)],每组8只。选血糖正常的8只同龄同品系C 57小鼠作为对照组。灌胃干预12周。监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体重、摄食量及饮水量;测量皮温及鼠尾长度,并通过肉眼观察肝脂肪变程度;测定各组小鼠血清HbA1 c、TC、LDL-C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1,生化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E LISA法测定VCAM-1,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肾组织VCAM-1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及摄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P<0.05),且血糖值曲线全程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瓜方组小鼠体重增量、HbA1 c、TC、LDL-C、ET-1、VCAM-1水平显著降低,皮温升高(P<0.05或P<0.01)。与吡格列酮组比较,丹瓜方组小鼠体重、体重增量、FBG、TC及LDL-C水平降低(P<0.05或P<0.01)、饮水量和摄食量增加,鼠尾较长(P<0.01);各组小鼠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脂肪变程度较重(P<0.05);与模型组及吡格列酮组比较,丹瓜方组脂肪变程度明显减轻(P<0.05,P<0.01),吡格列酮组肝脂肪变程度重于模型组(P<0.01),而联合用药组肝脂肪变程度处于丹瓜方组和吡格列酮组之间。丹瓜方组VCAM-1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低于联合用药组和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丹瓜方对自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的ApoE^(-/-)
- 衡先培李亮黄苏萍陈燕林妙娴庄怀山颜群芳杨柳清陈玲林青程心玲陈敏灵陈依楚蓝元隆王志塔姚淑红张治三
-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糖脂代谢
- 丹瓜方调控糖尿病大鼠miR-34a/Nampt轴研究
- 2023年
- 目的研究丹瓜方对糖脂代谢调控轴微小RNA(miR)-34a/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饲养大鼠4周后,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根据血糖水平选出糖尿病成模大鼠28只,继续喂养高脂高糖饲料,并按体重分层、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丹瓜组[丹瓜方灌胃,20.5 g/(kg·d)]、抑制组(Nampt阻滞剂GEN-617腹腔注射1.25 mg/kg,每周1次)、丹抑组(同时用丹瓜方和GEN-617),每组7只。正常组8只鼠继续用常规饲料。干预10周。观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游离脂肪酸(FFAs)。Elisa法检测肝组织Nampt蛋白、血浆胰岛素(Ins)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ampt-mRNA和miR-34a-mRNA表达;并做肝组织HE、Masson、油红O染色。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FBG)、OGTT 2小时血糖(PBG)、HbA1c、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HOMA-IR、肝组织Nampt蛋白及miR-34a-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瓜组FBG、HbA1c、HOMA-IR、肝miR-34a-mRNA表达降低,FFA、肝Nampt-mRNA、血miR-34a-mRNA及肝Nampt蛋白升高(P<0.05,P<0.01)。与丹瓜方组比较,丹抑组FBG、FFA、HbA1c升高(P<0.01,P<0.05),肝Nampt-mRNA表达降低(P<0.05);抑制组FBG、HbA1c升高(P<0.01,P<0.05),肝Nampt蛋白水平降低(P<0.05)。组织染色显示模型组有明确病理形态学改变及纤维化和脂肪变,并有炎性细胞浸润。丹瓜组病变轻微,抑制组病变较模型组更明显,丹抑组介于丹瓜组与抑制组之间。结论调控miR-34a/Nampt轴是丹瓜方有效干预糖脂代谢病的机制之一。
- 衡先培王志塔李亮杨柳清黄苏萍王训立谢金东陈敏灵
- 关键词:糖尿病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