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扬

作品数:4 被引量:2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黄土高原
  • 2篇新生代
  • 2篇中国黄土高原
  • 2篇气候
  • 2篇晚新生代
  • 2篇季风
  • 2篇磁性地层
  • 1篇地层年代
  • 1篇东亚季风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聚集
  • 1篇油气生成
  • 1篇油气系统
  • 1篇源岩
  • 1篇粘土
  • 1篇烃源
  • 1篇烃源岩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记录
  • 1篇气系统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4篇陈明扬
  • 3篇孙东怀
  • 2篇孙有斌
  • 2篇安芷生
  • 2篇鹿化煜
  • 2篇张云翔
  • 1篇刘晓东
  • 1篇董光荣
  • 1篇贾蓉芬
  • 1篇吴锡浩
  • 1篇岳乐平
  • 1篇强小科
  • 1篇周杰
  • 1篇王富葆
  • 1篇王苏民
  • 1篇李力
  • 1篇周卫建

传媒

  • 3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05
  • 2篇1998
  • 1篇199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晚新生代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序列的磁性地层年代与古气候记录被引量:48
1998年
对黄土高原较完整的晚新生代风尘堆积序列的磁性地层研究表明 ,风尘堆积成壤序列开始发育的时代约为 7.2Ma,如果认为亚洲季风气候的起源与青藏高原的高度密切相关的话 ,风尘堆积在 7.2Ma的出现则可能意味着青藏高原在此时达到了有意义的高度 ,东亚古季风环流基本建立 .黄土高原的红粘土序列由 7个显著的红色黄土层以及与其相间的 7个古土壤组合组成 ,它们记录了 7.2~ 2 .6Ma的晚第三纪东亚古季风演变的历史 .
孙东怀陈明扬JohnShaw鹿化煜孙有斌岳乐平张云翔
关键词:磁性地层晚新生代黄土高原
中国黄土高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与气候变化被引量:93
1997年
对西峰和西安红粘土剖面作了磁性地层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风成堆积和东亚古季风的发育至少自6.SMaBP前开始,青藏高原在此时也许达到了有意义的高度;初步重建了磁化率变化反映的晚第三纪东亚夏季风气候的时间序列,6.5~2.5Ma红粘土磁化率值的逐步升高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黄土高原的风尘堆积速率在距今3.2Ma以后显著增大,反映了冰量对东亚冬季风和风尘堆积的影响.中国黄土高原风成红粘土序列记录的晚第三纪东亚古季风变迁可视为青藏高原隆升、太阳辐射与全球尤其是北半球冰量变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孙东怀刘东生陈明扬安芷生
关键词:红粘土磁性地层风成堆积气候变化古季风
喜马拉雅运动、东亚季风与中国新生代油气系统
<正> 喜马拉雅运动与中国新生代油气系统喜马拉雅运动是中国地质历史的最后一次造山运动,中国地貌由此发生巨大变化,如特提斯海从中国退出,青藏高原的隆起,一些新生代构造盆地和中国东部与南部边缘海的形成。它为中国新生代油气生成...
陈明扬贾蓉芬
关键词:喜马拉雅运动东亚季风油气生成油气聚集烃源岩
文献传递
中国黄土高原的风积证据: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开始及青藏高原的隆升驱动被引量:134
1998年
据黄土高原最近 7.2Ma风积黄土 红粘土序列的磁化率曲线和沉积速率变化 ,并分别与赤道东太平洋δ18O曲线和北太平洋风尘石英沉积通量变化对比 ,将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 :约 7.2~ 3.4MaBP的来临期 ,3.4~2 .6MaBP的初始期 ,2 .6Ma以来的大冰期 ;相应地将以冬季风和夏季风组合为特征的东亚季风形成演变过程分为 :冬、夏季风均偏弱的初显期 ,冬、夏季风同步增强的过渡期和冬、夏季风彼此消长的盛行期 .晚新生代全球构造隆升 ,尤其是青藏高原隆升以及与隆升有关的大气CO2 浓度的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北半球大冰期的发生过程和东亚季风气候长时间尺度的变迁 ,其中约 3.4~ 2 .
安芷生王苏民吴锡浩陈明扬孙东怀刘秀铭王富葆李力孙有斌周卫建周杰刘晓东鹿化煜张云翔董光荣强小科
关键词:晚新生代风尘沉积青藏高原隆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