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汉
- 作品数:14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基于环境风险的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以厦门市为典型案例区,通过开展海岸带化工园区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风险生态效应识别与影响预测,建立一系列生态-经济模型评估环境风险的生态损害价值,并从有效地促使企业主动采取风险防范措施角度出发确定了生态补偿的标准,同时提出了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逐年实施补偿的方法。
- 张继伟杨志峰汤军健陈楚汉
- 关键词:海洋生态补偿化学品泄漏海洋生态损害
- 海坛海峡二维潮流场数值模拟被引量:12
- 2006年
- 海坛海峡为南北狭长型海峡,海峡内潮波属于前进波.本文建立了平面二维浅水波数学方程,利用欧拉-拉格朗日差分方法得到数值解,模型采用随时间变化的动边界技术,成功地模拟了海坛海峡的前进波特征,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同时计算了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不同时刻的潮流场和潮流平均流速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北部湾口M2分潮高潮时间比南部湾口早约5~6min,等振幅线范围约为2.12~2.15m.海峡内流速分布呈南北强、中间弱的特点,最大流速1m/s左右.
- 汤军健温生辉陈楚汉
- 关键词:海洋水文数值模拟动边界海坛海峡
- 东山湾潮流动力特征研究被引量:18
- 2009年
- 东山湾是福建重要的天然良港.根据2008年8月的3个潮次11个测站实测潮流资料结合历史调查资料分析东山湾的潮流性质、运动形式、涨落潮流特性、余流等特征.结果表明,东山湾主要属于往复式的规则半日潮流,潮流作用较强,其口门处和湾内水道上的实测最大流速一般大于100cm/s.持续时间较长的风对东山湾的余流较大的影响,大潮期间湾内存在明显的反时针的水平余环流系统.
- 郑斌鑫廖康明曾志何佳陈楚汉
-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
- 罗源湾风险溢油数值模拟
- 源湾潮流场模拟基础上,采用油粒子模型,模拟罗源湾风险溢油后,表面油膜在海域中漂移、扩展和随机扩散所造成污染范围及污染程度.模拟结果表明,在同样溢油位置和源强下,不同风况对油膜漂移范围影响较大,溢油点处于罗源湾南岸可门作业...
- 汤军健陈楚汉温生辉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湄洲湾山腰澳海域大风天底沙冲淤数值模拟
- 模拟湄洲湾海域潮流场,建立底沙输运方程及海床变化方程,基于山腰澳海域所采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结果,模拟一天8级E向大风浪作用下,山腰澳海域海床冲淤强度分布。
- 陈楚汉汤军健温生辉
- 关键词:冲淤
- 文献传递
- 基于油粒子模型的厦门港码头溢油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油粒子"溢油风险评价模型,模拟厦门港后石港区某码头静风、主导风向(东北风)和不利风向(西南风)3种风场条件下,一个潮周期内涨急、高潮、落急和低潮4个时段,在码头前沿溢油100t、航道交叉点溢油1000t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和影响敏感目标的时间。本文可为溢油事故应急防范对策的制定及溢油损害评估提供科学决策和支持,提升厦门港后石海域环境风险管理应急能力建设。
- 陈斯婷陈楚汉汤军健陈凤桂
- 关键词:溢油数值模拟
- 基于水动力影响的人工岛平面设计方案比选研究
- 郭晓峰陈楚汉汤军健郭洲华温生辉
- 泉州湾跨海大桥潮流场数值模拟
- 本文采用半隐式欧拉-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方法,模拟泉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的潮流场,模式采用三角形或四边形网格在桥位区附近海域进行网格加密,每个桥墩均按陆地处理,最小网格边长约5m。模拟结果表明,涨落潮流在桥墩前形成缓流区,绕过...
- 汤军健陈楚汉温生辉
- 关键词:三角形网格跨海大桥
- 文献传递
- 海上化学品泄漏环境风险生态损害价值评估被引量:5
- 2009年
- 选择厦门市海沧化工园区为典型案例区,以二甲苯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海岸带化工园区化学品泄漏的环境风险与生态效应进行了预测和识别,评估了海洋生态服务功能、水质、生物、潮滩生境4种对象的价值损失.结果表明,泄漏地点、风向、潮时以及泄漏量是影响化学品泄漏环境风险差异的主要因素.当泄漏量较小、泄漏点靠近化工泊位时,E风低潮时对海洋生态影响最大,此时最大生态价值损失约为3 994万元;当泄漏量较大、泄漏点位于靠近外海的船舶锚地时,SSW风高潮时对海洋生态影响最大,生态价值损失最大为18 732万元.在4种对象中,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和生物损失对价值损害的贡献最大.
- 张继伟杨志峰汤军健陈楚汉
- 关键词:化学品泄漏环境风险
- 湄洲湾峰尾围垦工程施工期间海水悬浮泥沙输移扩散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0
- 2014年
- 围填海工程施工过程导致海域悬浮物迅速增加,影响周围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围填海工程悬浮泥沙的输移扩散规律对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工程建设的综合生态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针对湄洲湾峰尾围垦工程施工期悬浮泥沙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对爆破挤淤(5.17 t/s)和抛石挤淤(1.39 kg/s)的悬沙源强进行了分析计算.在工程海区平面二维潮流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二维对流扩散数学模型对施工范围内的模型网格点(40 m×40 m)进行了逐点计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悬浮泥沙扩散范围和形态主要受潮流控制,工程施工联合影响下悬沙质量浓度大于10mg/dm3的全潮最大影响包络面积为5.848 km2,施工9 h后悬沙影响基本消失,为工程施工期环境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施工悬浮泥沙的扩散整体表现为总悬沙质量浓度在离工程区较近的范围内较大,而距离越远质量浓度越接近自然状态的本底含沙量.施工悬浮泥沙对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不会对海洋生态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 郭晓峰王翠陈楚汉汤军健
-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挤淤悬浮泥沙输移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