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红云

作品数:15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肝炎
  • 9篇病毒
  • 5篇基因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肝炎病毒
  • 4篇SEN病毒
  • 3篇病毒感染
  • 2篇单胞菌
  • 2篇毒性肝炎
  • 2篇药物治疗
  • 2篇药瘾
  • 2篇药瘾者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生物膜
  • 2篇铜绿
  • 2篇铜绿假单胞
  • 2篇铜绿假单胞菌
  • 2篇重型
  • 2篇重症肝炎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潜江市中心医...

作者

  • 15篇陈红云
  • 10篇宋佩辉
  • 10篇田德英
  • 7篇黄元成
  • 6篇张振纲
  • 5篇许东
  • 4篇宋建新
  • 4篇王卫华
  • 4篇皮斌
  • 3篇黄加权
  • 2篇杨道锋
  • 2篇夏宁邵
  • 2篇余冰
  • 2篇丁红芳
  • 2篇石淑仙
  • 2篇雷洪波
  • 2篇齐俊英
  • 2篇张振刚
  • 2篇倪明
  • 1篇张志安

传媒

  • 5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Nase Ⅰ对非黏液型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DNase Ⅰ对非黏液型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及成熟生物膜的影响。方法分光光度计法检测25、501、00 U/ml的DNase Ⅰ对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OⅠ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17生长曲线的影响;改良平板培养法建立生物膜模型,分别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及生物膜形成后用25、50、100 U/ml的DNase Ⅰ处理,扫描电镜观察PAO Ⅰ和PA17的生物膜形态。结果随着DNase Ⅰ浓度增加,PAO Ⅰ和PA17的对数生长期延迟,但最终不能抑制细菌生长;25 U/ml的DNase Ⅰ即可抑制不同类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且分解成熟生物膜,100U/ml的DNase Ⅰ可完全阻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并彻底分解成熟生物膜。结论DNase Ⅰ不能直接杀灭铜绿假单胞菌,但可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并分解成熟生物膜,对非黏液型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作用效果呈浓度依赖性。
倪明余冰田德英陈红云李霞宋佩辉
关键词:DNASE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药瘾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005年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药瘾者HG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查药瘾者的血清HGV感染指标,用ELISA法检测抗 HGV。结果:716例药瘾者HGV的感染率为12 . 85 % (92例)。静脉药瘾者抗 HGV阳性率为16 96% ,口服药瘾者为5 . 73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10 8 .3 1,P <0 .0 5 ) ,吸毒2年以上者抗 HGV阳性率显著高于吸毒2年以下者(χ2 =19. 2 9,P <0. 0 1) ;女性药瘾者的抗 HGV阳性率略高于男性药瘾者,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 =1 .3 6,P >0 .0 5 ) ;3 45例女性药瘾者中卖淫者抗 HGV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卖淫史药瘾者(χ2 =4 10 ,P <0 . 0 5 ) ;HBsAg阳性者和HBsAg阴性者抗 HGV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 =1 3 .1,P >0 . 0 5 ) ;抗 HCV (+ )者和抗 HCV (-)者的抗 HG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19 .2 6,P <0. 0 1)。所有HGV感染者的肝功能正常。结论:药瘾者具有较高的HGV感染率。药瘾者HGV感染率与吸毒时间呈正相关。
黄元成田德英黄加权张振纲夏宁邵杨道锋陈红云雷洪波宋佩辉
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抗-HGVHBSAG阳性者静脉药瘾者吸毒时间
前列地尔治疗重症肝炎46例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 :84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类治疗组 46例 ,对照组3 8例。治疗组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同时 ,给予前列地尔 2 0 μg·d 1 ,静脉滴注 ,对照组 3 8例给予常规护肝治疗 ,疗程均 14d。观察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较为明显 ,尤其是慢性肝炎重度患者 ,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宋建新王卫华陈红云齐俊英黄元成张振刚
关键词:前列地尔重症肝炎药物疗法
湖北地区特殊人群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005年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性滥者和药瘾者HG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查药瘾者和性滥者的血清HGV感染指标,用ELISA法检测抗HGV。结果:2206例标本中普通健康体检者1257例;949例为特殊人群(药隐者716例,性滥者309例,其中76例既是药瘾者又是性滥者),其HGV感染率分别为12.85%(75/716)、11.97%(20/309)、22.37%(17/76),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1.51%,19/1257)。药瘾和性滥2年以上者抗HGV阳性率(19.41%,17.05%)显著高于药瘾和性滥2年以下者(8.01%,5.26%;χ2分别为19.29和8.89,P<0.01);静脉药瘾者抗HGV阳性率(16.96%)与口服药瘾者(5.7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08.31,P<0.05);性别和HBV感染对药瘾和性滥者抗HGV阳性率的高低没有影响(χ2分别为1.36和1.59,P>0.05);抗HCV(+)者和抗HCV(-)者的抗HG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分别为19.26和4.25,P<0.05)。所有HGV感染者的肝功能正常。结论:药瘾者和性滥者均具有较高的HGV感染率。其HGV感染率与吸毒时间或性滥时间呈正相关。
张振纲田德英夏宁邵黄加权黄元成杨道锋陈红云雷洪波宋佩辉
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抗-HGVELISA法检测静脉药瘾者肝功能正常吸毒时间
SEN病毒ORF2基因序列和抗原性初步分析
目的:对SEN病毒(SEN V)开放阅读框(ORF)2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和原核表达,并对表达蛋白进行抗原性分析。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SEN V ORF2基因,对该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系统进化分析,双酶切...
许东田德英黄元成张振纲皮斌陈红云宋佩辉
文献传递
重叠感染SEN病毒影响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SEN病毒(SENV)感染情况,了解SENV感染对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疗效的影响。 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5例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时血清中的SENV DNA,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HBV DNA阳性的患者进行拉米夫定耐药相关基因YMDD基序(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变异检测。 结果SENV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时CHB患者中的感染率为11.1%(5/45),5例SENV DNA阳性的CHB中4例为HBV DNA阳性,其中2例出现YMDD变异,1例为HBV DNA阴性;40例SENV DNA阴性患者中10例HBV DNA为阳性,30例为阴性,SENV感染组与无感染组之间HBV DNA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差异有显著性,x2-3.97,P<0.05。 结论 CHB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重叠SENV感染可能会使HBV DNA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下降。
许东田德英张振纲陈红云宋佩辉
关键词:SEN病毒感染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
安福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观察安福隆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94例患者予安福隆3×106U,肌肉注射,隔日1次,持续3个月,有效者继续治疗3个月.无效者及另外22例患者予安福隆5×106U,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为6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结束时检测HBV标志物,肝功能,并定性、定量检测HBVDNA.结果:3×106U治疗组中完全及部分反应病例83人,占65.1%,无反应者11例,将其转入5×106U组中,5×106U治疗组中完全及部分反应病例占69.7%,完全反应病例HBV DNA拷贝数低于不反应者.病程短者完全反应比例高.结论:安福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为理想,疗效与患者病毒血症水平和病程密切相关.
宋建新王军陆定波程良斌王为华陈红云
关键词:干扰素乙型肝炎安福隆
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及藻酸盐基因的表达差异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17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01的生物被膜形成及藻酸盐合成基因algD的表达,并对藻酸盐合成调节基因mucA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改良平板培养法建立PA17和PA01的生物被膜模型;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浮游状态及生物被膜形成不同时间点藻酸盐合成基因algD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软件分析;PCR方法扩增藻酸盐合成调节基因mucA并测序。结果PA17和PA01分别于第6天和第3天形成成熟生物被膜,均为薄膜状。浮游状态时,PA17的algD表达较PA01高7倍。生物被膜形成前期,PA17和PA01的algD表达水平相近;algD在成熟生物被膜形成时表达水平最高,PA17的algD表达稍高于PA01。PA17的mucA基因第166~333位核苷酸缺失,第342位A→G;PA01的mucA基因序列与基因库中公布的序列完全相同。结论PA17含新型mucA基因突变,可能是造成生物被膜形成时PA17与PA01的藻酸盐合成基因algD的表达差异较浮游状态时低,进而造成两者生物被膜形态相似的原因。
田德英倪明余冰陈红云朱旭慧宋佩辉
关键词:生物膜藻酸盐基因表达
肝硬化患者肝脏炎症对AFU诊断肝癌价值的影响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研究岩藻糖苷酶 (AFU)作为肝癌标志物在有炎症活动的肝炎后肝硬化这一特殊人群中的诊断价值 ,以寻找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的筛查。方法 :收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 4 2例 ,肝癌患者血清 4 3例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 2 4例 ,疑似肝癌患者 6例 ,正常人血清 5 3例 ,分别以酶法和免疫放射方法对AFU和甲胎球蛋白 (AFP)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FU含量为4 5 5 64± 15 3 5nmol/ (mL·h) ,肝癌患者为 5 0 2 2± 2 30 2 4nmol/ (mL·h) ,慢性肝炎患者 5 0 0± 12 7 0 5nmol/ (mL·h) ,三者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 32 4± 5 7nmol/ (mL·h)。肝癌患者AFU水平虽然高于肝硬化患者 ,但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AFP含量 ,肝癌患者AFP含量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 ,P <0 0 0 1。方差分析显示肝硬化和肝癌血清中AFU活性不随AF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AFU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均明显升高 ,AFU的测定难以对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进行区分。
贾克东石淑仙林剑国陈红云王卫华
关键词: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类肝硬化病因学肝脏炎症AFU
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02年
为了解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状况 ,对比分析了老年戊型肝炎 6 5例患者临床资料。老年组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重 ,黄疸上升幅度快而高 ,持续时间长 ,平均病程长达 (5 9.1± 18.7) d,较非老年组 (34 .9± 10 .1) d明显延长(P<0 .0 1) ;血清总胆红素为 (319.2 4± 10 2 .2 5 ) μmol/ L,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178.15± 70 .43) μm ol/ L (P<0 .0 1) ;老年组重症肝炎发生率 (2 0 %)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3.0 %) ,且死亡率高、并发症多 ,直接死因多为肝肾功能衰竭。结果表明 :戊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且老年患者多 ,病死率高 ,应特别注意。
齐俊英张振刚宋建新丁红芳陈红云宋佩辉
关键词:老年重症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H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