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伟康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前庭
  • 2篇前庭蜗神经
  • 2篇蛛网膜
  • 2篇网膜
  • 2篇蜗神经
  • 2篇小脑
  • 2篇小脑前下动脉
  • 2篇膜性
  • 2篇膜性结构
  • 2篇内耳
  • 2篇内耳道
  • 2篇耳道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引流
  • 1篇应用解剖学
  • 1篇应用解剖学研...
  • 1篇正常灌注压突...
  • 1篇伤患者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霍伟康
  • 3篇漆松涛
  • 2篇王前
  • 2篇杨勇
  • 2篇李伟光
  • 2篇沈云龙
  • 1篇石谨
  • 1篇黄理金
  • 1篇张喜安
  • 1篇冯文锋
  • 1篇邱炳辉
  • 1篇刘国华
  • 1篇崔玉婷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急性期垂体前叶激素水平与病情轻重、CT改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86例TBI患者伤后第1、3天的外周静脉血,测定血中催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GH)、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并分析激素水平与患者GOS评分、Marshall CT分级的关系。结果 TBI患者伤后第1、3天ACTH、FSH、LH和PRL水平呈上升趋势,GH水平无显著变化,而TSH水平呈下降趋势,轻、中、重型TBI患者间激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GOS评分、CT分级相关。结论 TBI患者急性期部分垂体前叶激素水平较高,可作为病情评估和判断预后的参考依据。
沈云龙崔玉婷李伟光刘国华杨勇霍伟康王前
关键词:颅脑损伤垂体前叶激素
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研究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脑室出血后行脑室外引流术的3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67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29例。脑室外引流管留置1周、2周、3周的感染率分别是8.19%、8.04%、7.32%,无统计学差异。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OR=2.569,95%CI(1.792-3.378),P<0.05]、尿激酶灌注[OR=2.897,95%CI(1.297-5.061),P<0.05]、脑脊液抽样[OR=3.399,95%CI(2.705-4.175),P<0.01]及合并其他基础病[OR=3.751,95%CI(2.032-5.371),P<0.01]是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室外引流管留置3周内是安全的,在满足治疗需要的基础上,减少使用尿激酶灌注和脑脊液抽样,积极治疗合并基础疾病可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沈云龙刘加令漆松涛李伟光霍伟康杨勇王前
关键词:颅内感染脑室外引流脑室内出血
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直接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通过总结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经验,探讨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的效果以及正常灌注压突破对显微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病例,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3级者37例,4级者35例,5级者21例。结果术后出现再出血及急性脑肿胀者3例(3.2%),死亡2例。术后对91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GOS分级,恢复良好82例(90.1%),中残7例(7.7%),重残2例(2.2%)。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手段,术前精确的判断及术中精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正常灌注压突破对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直接显微手术无显著影响。
霍伟康冯文锋漆松涛黄理金邱炳辉
关键词:正常灌注压突破脑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手术
内耳道区血管、神经及膜性结构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研究背景及目的: 听神经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43%,好发于30岁-50岁的中年人,年轻人极少见。本病属于良性肿瘤,即使多次复发也不会恶变,因此,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面神经保留率,并最大...
霍伟康
关键词:听神经瘤内耳道蛛网膜前庭蜗神经小脑前下动脉
文献传递
内耳道膜性结构与小脑前下动脉袢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内耳道及其内的神经、血管、蛛网膜的显微解剖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听神经瘤及其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对内耳道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并观察内听道内部硬膜、蛛网膜、血管和神经之间的关系。另外对8例胎儿尸头内听道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硬膜和蛛网膜的分布规律。结果硬脑膜贴附在岩骨表面,从内耳道口延续进入内耳道并终止于底部,其厚度逐渐变薄。蛛网膜完整包绕内听道内的血管神经复合体,各神经之间有菲薄的蛛网膜相间隔,在前庭蜗神经穿出内耳道底部进入前庭及耳蜗处,仍有蛛网膜分别包绕每束神经,在硬膜与蛛网膜之间存在纤维小梁,病理切片可观察到在硬膜和蛛网膜之间存在血管。结论内耳道内硬膜、蛛网膜均连续分布至内耳道底,蛛网膜完整包绕内听道内的血管神经复合体,并在各神经和内听动脉间形成纤维间隔,蛛网膜和硬膜间有纤维小梁和血管相连接。了解小脑前下动脉袢和内耳道的关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霍伟康漆松涛张喜安石谨
关键词:小脑前下动脉内耳道蛛网膜前庭蜗神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