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风
- 作品数:50 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从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说起
- 2015年
- 台湾教育界有句金玉良言,就是"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学坏",这种说法毫不夸张。学音乐能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正直的品质,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激发孩子的潜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它还能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和生存技能。孩子通过学习音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们的道德就不会沦丧、处事就不会呆板、意志就不会消沉。
- 马东风刘文静
- 关键词:音乐教育孩子智力
- 音乐意义的新视界——谢嘉幸教授的《音乐的“语境”》读后被引量:3
- 2007年
- 谢嘉幸教授的博士论文《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是一篇运用当代解释学原理来重新建构音乐意义的力作。著名学者赵宋光先生在该论文出版的序言中对其已作了很高的评价。面对这样一篇立基于新视角的论著,仅以当代视界去诠解是不够的,还应就传统维度加以读解方能达到新的视界融合,从而充分实现该著的价值。基于此,笔者受赵宋光先生所写序言的启发,试图运用黑格尔的"概念三环节"原理来重新读解该文,并据此对音乐教育观谈一点认识。
- 吴跃华马东风
- 关键词:音乐意义
- 变化音的类型与调性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在音乐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接触最多的以是调性为中心写作的音乐作品。在剖析这些作品同时,学生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是如何从错综复杂的变化音记号中清晰地看出调性?调性是音乐创作的"坐标点","坐标点"不能定位,音乐作品的分析将成为泡影。本文从调性角度对作品中出现的各种变化音进行了理论分类,并从实践上对这些变化音应用规律进行了归纳。为调性的分析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 马东风
- 增减调式的理论与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从传统大小调体系到全音调式体系的确立,历经了一段艰苦的历史演变过程。增、减调式的出现正处于传统的大小调体系向全音调式体系过渡的转型时期。它在丰富调式色彩、扩展调性空间以及在和声结构与旋律结构的重组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马东风
- 关键词:调式体系调式色彩和声结构旋律结构
- 由祭孔音乐的流变所引发的思考被引量:8
- 2006年
- 祭孔音乐是歌、舞、乐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传统雅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全面、动态地审视祭孔音乐以及由它引发的诸多现象,尤其是通过对其音乐本体的审美趋向和流变过程的剖析,认清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 董兵马东风
- 关键词:雅乐
- 音乐教育的理性光辉——解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乐教思想被引量:2
- 2015年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目,文章以师生之间对于理想的探讨展开,逐步上升到"为国以礼"、"乐以载道"的政治高度,礼乐思想的光辉在文中闪耀。音乐教育是孔子推行儒家礼乐思想的中心环节,在《侍坐》浓郁的文学氛围中,同样蕴含着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的因素。细细品味,我们不仅看到孔子对礼乐的高度重视,还可以概括出孔子赋予音乐教育以"平等受教"和对人格主体塑造的思想精髓。
- 马津马东风
- 关键词:侍坐礼乐思想音乐教育
- 外国音乐教育简史被引量:1
- 1992年
- 中外音乐教育的发展史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因社会、文化背景及国别地域的不同,而又显示出了各自的特点。一、欧洲古代音乐教育在欧洲,古希腊的斯巴达为了培养奴隶主阶级子弟成为坚强的斗士和有修养的“管家”,在设立的“学校”中,不仅教学文化知识,还教学演唱赞美歌和战歌,并把音乐教育同宗教舞蹈和军事训练结合起来。
- 马东风
- 关键词:外国音乐音乐教育宗教舞蹈教学文化音乐理论斯巴达人
- 中国原始音乐教育的意识与形态
- 探讨原始音乐教育现象,必然涉及到音乐的起源、教育的起源、原始音乐教育意识的蒙发、音乐教育的表现形态等问题。搞清这些问题,不但对于完善中国音乐教育史学科建设有着积极意义,也为我们如何认识原始自然形态的音乐教育现象和由这一现...
- 马东风
- 关键词:审美意识自然形态音乐教育
- 文献传递
- 论重下属和弦的理论意义与价值
- 2011年
- 由于传统和声学理论对于重属和弦的青睐与偏爱,学术界长期忽视对于重下属和弦的研究与观照。虽然近些年来稍有好转,但仍有一部分教科书或学者否定重下属和弦的存在,这是不客观的。重属与重下属和弦的存在是阴阳对称的辩证实体,是支持与肯定调性中心稳定的有力支柱,是调性的发展与和声色彩对比的必要手段,在音乐创作的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所以,正确地认识重下属和弦,对我们辩证地看待和声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马东风
- 同中音大小调的理论与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调性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认识调性关系对于音乐创作和作品分析都至关重要。本文从传统调性的分类开始,对浪漫主义成熟时期的音乐创作现象做了归纳与分析,认为同中音调的转调是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的重要作曲手段,同中音调性概念的提出是对传统调性分类的再扩展,对于树立新的调性观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马东风
- 关键词:调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