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宁

作品数:132 被引量:717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1篇动脉
  • 49篇血管
  • 35篇颅内
  • 25篇颅内动脉
  • 20篇血管内治疗
  • 20篇成形术
  • 18篇动脉狭窄
  • 15篇缺血
  • 15篇卒中
  • 13篇血性
  • 13篇介入
  • 13篇急性
  • 12篇动脉闭塞
  • 12篇颅内动脉狭窄
  • 12篇磁共振
  • 1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1篇症状
  • 11篇症状性
  • 11篇脑血
  • 11篇脑血管

机构

  • 8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1篇马宁
  • 43篇缪中荣
  • 35篇高峰
  • 33篇莫大鹏
  • 23篇徐晓彤
  • 20篇刘恋
  • 19篇姜卫剑
  • 19篇孙瑄
  • 18篇宋立刚
  • 15篇霍晓川
  • 14篇赵世华
  • 14篇邓一鸣
  • 13篇杜彬
  • 13篇蒋世良
  • 13篇王拥军
  • 11篇董可辉
  • 9篇尹刚
  • 9篇陆敏杰
  • 8篇王清河
  • 8篇金旻

传媒

  • 26篇中国卒中杂志
  • 8篇中华神经外科...
  • 8篇中华放射学杂...
  • 8篇中国现代神经...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4篇神经损伤与功...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年份

  • 6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11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信息变化量衡量主成份分析在基因芯片聚类中的作用
基因芯片的数据分析方法中,聚类一直是最常用手段之一.许多研究者认为主成份分析可以有效的挖掘数据中潜在的结构并抑制噪声.如果聚类分析建立在一个清晰的数据结构上,将提高结果准确率.但由于基因芯片数据具有一定特殊性,基因间存在...
马宁张正国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基因芯片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
文献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效率评价
目的:应用脑卒中预后特异和非特异评估体系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估体系,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效率。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
邓一鸣霍晓川高峰莫大鹏马宁孙瑄宋立刚王伊龙王拥军赵性泉缪中荣
关键词:脑卒中血管内治疗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断裂合并再狭窄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断裂的因素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6月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断裂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影响支架断裂的因素及断裂后的处理。结果:在230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的支架置入术后,经DSA检查证实发生支架断裂导致再狭窄的有10例患者,共计14枚支架发生断裂,其中有8例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支架本身的金属特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处血管迂曲、支架内径偏小、支架覆盖正常段较长、释放压力过高与反复扩张等均与支架断裂相关。结论:选择合适支架,避免反复及过高压力的扩张及控制血压和戒烟可降低支架断裂率,减少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孙瑄莫大鹏缪中荣马宁高峰徐晓彤高坤刘恋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系统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系统阐述和总结。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查找以英文形式发表的有关“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病例系列研究,检索时限至2019年10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数据汇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寻找影响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共15项病例系列研究,共190例患者。数据汇总分析显示手术成功开通、术中并发症、术后再狭窄/闭塞和术后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87.9%、20.7%、15.8%和16.3%。Logistic回归分析:闭塞到手术时间≥1 m相比<1 m的患者手术成功开通率更低(75.0%vs 95.9%,OR=0.13,95%CI=0.04~0.45,P<0.01);高体量组相对于低体量组,术后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更低(8.6%vs 25.0%,OR=0.28,95%CI=0.10~0.77,P=0.01)。结论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成功开通率较高,但术中并发症、术后再狭窄/闭塞以及临床不良事件亦不容忽视。而且,闭塞时间、年手术量可能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点。但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佟旭马宁马宁高峰莫大鹏
关键词:颅内动脉血管内治疗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失败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103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分析其血管再通失败原因(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闭塞至血管再通治疗时间、闭塞近端残端形态和远端反流位置),单因素和多因素103例患者中33例(32.04%)血管再通失败,1例(0.97%)术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致严重头痛。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闭塞近端残端形态呈非尖头型(OR=3.037,95%CI:1.245~7.406;P=0.015)和闭塞远端反流位置位于海绵窦段以上(C4~C6段;OR=3.118,95%CI:1.206~8.061,P=0.019)是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失败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血管再通失败原因,27例(81.82%)术中微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主要发生于C4~C5段(14例,42.42%)和C1段(11例,33.33%);余6例(18.18%)术中发生动脉夹层,主要发生于C4~C5段(5例,15.15%)。结论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相对安全、可行,闭塞近端残端形态和远端反流位置是预测血管再通成败的关键因素。
何子俊莫大鹏邓一鸣霍晓川马宁高峰繆中荣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内动脉血管成形术LOGISTIC模型
人工智能及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5
2019年
近年来,医学在现代影像学、互联网、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帮助下取得了极大进展,多学科交叉的医疗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1]。其中,人工智能(AI)在医学中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成长。AI是由McCarthy等于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首次人工智能研讨会中提出的概念,后由NILSSON [2]定义为“通过模拟人类的方式,记录、积累再现和运用知识的学科”。AI综合了计算机工程、控制论、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数学、经济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3],同时也广泛活跃于众多领域(机器人、专家系统、图像识别、医学诊断、自然语言理解等),并已取得诸多重要成果。本文主要就AI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前沿进行简单综述,并主要讨论以基于机器学习(ML)的专家系统为主导的图像识别和临床决策。
李康悦(综述)马宁
关键词: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相关并发症被引量:5
2013年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主要手段,可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例的治疗,尤其是可预防严重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其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包括支架植入失败、颅内出血、刺破血管、栓塞,以及支架内再狭窄,而围手术期的抗凝药物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李欣马宁刘恋缪中荣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手术中并发症颅内动脉硬化
MRI三维技术在冠心病左心室瘢痕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自由呼吸膈肌导航三维相位敏感反转恢复(PSIR)磁矩预准备快速小角度激发(Turbo—FLASH)序列在心脏MRI评估冠心病左心室瘢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临床有明确心肌梗死的患者,静脉注射钆对比剂,10~15min后,先行二维PSIRTurbo—FLASH序列成像。随后,立即行三维PSIRTurbo—FLASH序列自由呼吸下成像。由2名医师独立对MRI总体质量进行等级评分。再按照美国心脏学会17节段法,对左心室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的面积和类型进行半定量分析,对LGE的体积进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变量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模型评价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依存关系。结果23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二维和三维图像,总体质量分别为(2.57±0.59)和(2.39±0.66)分(Z=-0.93,P=0.35);瘢痕的面积积分分别为(24.48±10.83)和(29.00±11.56)分(Z=-1.41,P=0.16);类型分别为(16.78±6.51)和(18.87±6.76)分(Z=-1.17,P=0.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维比二维LGE体积定量更大:二维和三维分别为(23.46±10.61)和(31.65±13.86)cm^3(t=-2.25,P=0.03)。进一步分析显示延迟强化体积定量二维和三维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r=0.940,P〈0.01)和依存性(Y=2.851+1.228x,R^2=0.883)。结论自由呼吸下三维PSIR Turbo—FLASH序列对比剂延迟增强成像比常规二维序列能够更准确地显示心肌梗死后瘢痕,是更加有效检测心肌活性的新技术。
尹刚赵世华陆敏杰蒋世良程怀兵马宁张岩凌坚杨新令安靖Sven ZuehlsdorffRenata Jerecic
关键词:心脏病磁共振成像
基于一种新闭塞分型系统的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的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脑血管造影分型系统对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连续收治的30例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以DSA检查为基础,结合术前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及高分辨率MRI等神经影像检查手段综合判断,依据闭塞部位、闭塞长度及侧支循环等神经影像学特征将大脑中动脉闭塞分为三型(Ⅰ、Ⅱ、Ⅲ型)。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病变分型、血管再通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数据收集,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评估系统评估血管开通情况。术后30 d进行门诊随访或头部CT或MR检查,记录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卒中/死亡)。对三型间各资料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0例患者中,Ⅰ型9例,Ⅱ型15例,Ⅲ型6例。术后25例(83.3%)患者血管成功再通。Ⅰ型、Ⅱ型病变患者较Ⅲ型患者有更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0、2/15比3/6)、血管夹层发生率(0、1/15比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31、3.865,P值分别为0.047、0.049),以及较高的血管再通率(9/9、13/15比3/6)和更低的术后30 d内出血性卒中发生率(0、1/15比1/6)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71、1.522,P值分别为0.052、0.217)。结论根据新的脑血管造影分型系统,综合评估病变的闭塞时间、长度以及侧支循环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有利于筛选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适合患者,综合权衡血管内再通治疗的风险获益。
郭旭孙瑄孙瑄马宁莫大鹏宋立刚刘恋霍晓川邓一鸣徐晓彤缪中荣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血管内治疗
中国首例完全局部麻醉且无镇静下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被引量:16
2021年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开展近20年以来,早期遵循与外科手术类似的复杂流程,比如手术操作在杂交手术室或外科手术室,全身麻醉(全麻)与气管插管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进行,需要建立动脉和中心静脉等多条有创通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以双侧股动脉切开或经皮穿刺入路;需要经静脉系统植入临时起搏器辅助瓣膜置入;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拔除气管插管,等待患者清醒病情稳定后,再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功能恢复,因此住院时间一般较长。
陈阳王墨扬牛冠男宋光远张洪亮叶蕴青周政赵振燕赵跃武谢慕蓉罗彤滕思勇刘庆荣赵杰马宁吴永健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