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宏伟

作品数:17 被引量:84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手术
  • 8篇麻醉
  • 4篇通气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手术中
  • 3篇通气模式
  • 3篇气管
  • 3篇结核
  • 3篇肺保护
  • 2篇单肺
  • 2篇单肺通气
  • 2篇血流
  • 2篇镇痛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同期手术
  • 2篇气管镜
  • 2篇全身麻醉
  • 2篇麻醉处理
  • 2篇结核患者

机构

  • 16篇河北省胸科医...
  • 2篇河北省医学情...

作者

  • 16篇马宏伟
  • 13篇丁丽景
  • 10篇李凤茹
  • 9篇杨永斌
  • 7篇高景
  • 5篇周艳杰
  • 5篇赵子军
  • 3篇耿恩江
  • 2篇马辉
  • 2篇李莉艳
  • 2篇丁会峰
  • 1篇刘淑娈
  • 1篇赵大卫
  • 1篇任广潘
  • 1篇王乃菲
  • 1篇彭景莉
  • 1篇段立华
  • 1篇汪继文
  • 1篇邵华
  • 1篇方剑

传媒

  • 6篇临床肺科杂志
  • 3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药业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术前出血部位定位方法在大咯血急症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大咯血急症手术中两种术前出血部位定位方法,评价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患者在全麻下行Car-lens双腔管气管插管后:对照组用吸痰管间断多次吸引左右主支气管血液,观察两侧吸引血液的量来判断患者的出血部位;研究组用纤维支气管镜分别对两侧肺进行吸引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对两种出血部位定位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对术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纤支镜比吸痰管术前确定出血部位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无再咯血发生。结论大咯血急症手术中,术前出血部位的定位吸痰管吸引法既简单又经济实用,可推广应用。
马宏伟杨永斌耿恩江李凤茹丁丽景
关键词:大咯血纤维支气管镜急症手术
双侧肺同期手术中不同体位和单肺通气对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双侧肺同期手术中体位改变和单肺通气时对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双侧肺同期手术病人142例,经气道旁路采用旁气流通气连续监测病人PIP、Pplat、Raw、Cdyn等呼吸力学指标,监测SpO2、PETCO2指标,分别在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后,平卧改侧卧,单肺通气及改换通气方式后10 min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病人双肺通气改变体位和单肺通气后,病人PIP、Pplat、Raw升高,Cdyn减少,PH值降低,PETCO2、PaCO2升高、SpO2、PaO2降低(P<0.05);双肺通气改换通气方式后,病人PIP、Pplat、Raw降低,Cdyn增加,PH值降低,PaO2、SpO2、PaCO2、PETCO2升高(P<0.05)。单肺通气38例病人改换通气方式后,病人PIP、Pplat、Raw降低,Cdyn增加,PH值、PaO2、SpO2升高,PaCO2、PETCO2降低(P<0.05)。结论双侧肺同期手术麻醉中不同体位和单肺通气对病人的呼吸力学影响较大,改换通气方式可改变病人呼吸力学指标。
马宏伟耿恩江李凤茹杨永斌丁丽景马辉
关键词:通气方式肺保护策略
同期双侧开胸手术中不同通气模式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同期双侧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不同通气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212例同期双侧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采用三种不同通气模式即传统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1)、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2)和"肺开放"策略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观察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单肺通气时,VCV2与VCV1比较:PIP、Pplat、Raw明显降低、Cdyn增加(P<0.05);pH值降低,PaO2、PaCO2、SpO2升高(P<0.05);患者术中气压伤的发生、术后苏醒延迟和拔管困难的例数减少。PCV与VCV2比较,PIP、Pplat、Raw降低、Cdyn增加(P<0.05);pH值、PaO2、S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中无气压伤的发生;术后苏醒延迟和拔管困难的例数明显减少。结论同期双侧开胸手术中实施单肺通气呼吸管理时采用PCV和VCV2模式均可改善肺泡氧合,但PCV模式比VCV2更利于预防或减轻低氧高碳酸血症,减少气压伤,适用于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马宏伟丁丽景李凤茹周艳杰
关键词:通气模式肺保护
全麻下双肺同期手术病人自然苏醒与催醒的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全麻下双肺同期手术病人自然苏醒和拮抗药催醒状况。方法选取我院全麻双侧肺同期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两组,A组为自然苏醒组,B组为拮抗药催醒组,观察停用全麻药和拔管时两组病人的MAP、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A组病人停全麻药后和B组病人给拮抗药后2、4、6、8、10 min各时点患者的CSI值;记录病人苏醒期能按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回麻醉恢复室监测时间;记录病人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病例数。结果 B组注药后CSI在各时点的值与A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按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监测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苏醒期躁动和苏醒延迟发生例数明显少于A组。结论全麻下双侧肺同期手术病人恢复期拮抗药催醒可减少病人苏醒延迟和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全麻恢复时间。
马宏伟高景杨永斌丁丽景马辉李凤茹
关键词:拮抗药躁动
初入高原患者手术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初次进入高原的患者手术麻醉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此类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初入高原手术的患者100例,第1次来高原1周内为A组(n=30)、2周内为B组(n=35)、3周内C组(n=23)、4周内为D组(n=12),观察患者麻醉前、麻醉中、术后24 h后麻醉恢复期血压(BP)、脉搏(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观察患者麻醉中肺水肿发生率,麻醉恢复期肺水肿、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结果与D组麻醉前BP、HR、SpO_2比较,A组BP、HR升高明显,SpO_2下降明显,B、C、D组呈逐渐递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患者麻醉中和麻醉恢复期BP、HR比较,A组的颇动大,B、C、D组呈逐渐递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患者麻醉中和麻醉恢复期的肺水肿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A组较高,B、C、D组呈逐渐递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进入高原的患者手术麻醉处理和平原患者不能等同,有其特殊性,通过行之有效的麻醉管理手段,可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马宏伟丁丽景丁会峰周艳杰李凤茹赵子军罗珍
关键词:麻醉手术血流动力学
帕瑞昔布钠、曲马多和芬太尼用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曲马多和芬太尼在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在手术缝合皮肤时分别静脉给予患者自控镇痛负荷剂量,A组给予曲马多1 mg/kg,B组给予芬太尼1μg/kg,C组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启动镇痛泵。评估给药后1,2,3,4,5,6 h时患者疼痛状况,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统计其发生率。结果C组明显比A组和B组的镇痛时间长,镇痛效果好,B组略优于A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明显比A组和B组低,拔管平稳。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作为术后患者自控镇痛负荷剂量的理想用药。
马宏伟李凤茹高景赵大卫杨永斌丁丽景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芬太尼曲马多
氯胺酮在中、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入阈剂量氯胺酮在中、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中的作用。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三组均注入常规试验量,A组注入常规液5~10 ml;B组注入常规液+0.1%肾上腺素0.1 ml 5~10 ml;C组先注入0.3 mg/kg的氯胺酮稀释液5 ml,再注入常规液5~10 ml。观察患者的呼吸循环变化,术后镇痛时间及效果。结果与麻醉前相比C组循环稳定,MAP、HR A组比B组下降明显(P〈0.05);记录术后2~6 h各时点患者疼痛VAS〈5的例数,与A组对比得出:C组镇痛时间和效果明显优于B组、A组。结论硬膜外腔注入阈剂量氯胺酮可对抗硬膜外阻滞所致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还可发挥超前镇痛作用。
马宏伟李凤茹刘淑娈丁丽景周艳杰
关键词:氯胺酮硬膜外腔注入超前镇痛作用镇痛时间肾上腺素
肺结核患者全身麻醉下手术中肺损伤的预处理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麻醉时对肺结核患者手术中肺损伤进行预处理的疗效。方法选取肺结核行肺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A组和B组,各50例。B组麻醉前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甲泼尼龙80 mg,切皮前将乌司他丁10万U加入10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静脉输注1 h,每4 h各重复用药1次至患者出麻醉恢复室回病房;A组不用药。分别于手术切皮前(T1)、术中单肺通气结束时(T2)、回病房前(T3)抽取患者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抽取外周静脉血查血常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常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结果 B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血氧饱和度(Sp O2)、氧合指数明显高于A组(P<0.05);B组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和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麻醉时对肺结核患者肺部手术中肺损伤进行预处理,可减轻患者肺损伤程度,改善肺功能。
马宏伟丁丽景赵子军高景李凤茹方剑汪继文邵华
关键词:肺结核肺损伤麻醉乌司他丁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高海拔地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高海拔地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间躁动症状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停药后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手术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时(T_1)、切皮时(T_2)、开胸时(T_3)、游离食管时(T_4)、拔除导管时(T_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氧代谢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恢复期间躁动程度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_2~T_4时间点MAP均明显高于T_0(P<0.05),但观察组在T_2~T_4时间点MAP、HR明显低于T_0(P<0.05);与T_0时间点比较,两组T_1~T_5时间点SpO_2、SvO_2、DO_2均明显降低(P<0.05),T_2~T_4时间点VO_2明显升高(P<0.05),其中对照组变化尤为明显(P<0.05)。两组术后1 d时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更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氧代谢平衡,且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和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丁丽景赵子军杨永斌高景马宏伟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两种复合麻醉对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和10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分入丙泊酚组和异氟烷组,每组20例。丙泊酚组在气管插管后静脉持续注射丙泊酚5~12mg·kg^(-1)·h^(-1)维持麻醉;异氟烷组在气管插管后吸入异氟烷麻醉维持,维持呼气末异氟烷浓度为1.3~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分别于麻醉前即刻(T_0)、切皮后2h(T_1)、停用麻醉药后即刻(T_2)、术后1h(T_3)、术后24h(T_4)各时间点,采集患者的中心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记录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和芬太尼用量。结果两组间麻醉时间、术中补液量、芬太尼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T_1时间点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即明显升高,之后继续上升,丙泊酚组的血清IL-10水平至T_2时间点达峰值,两组的血清IL-6水平和异氟烷组的血清IL-10水平均至T_3时间点达峰值,T_4时间点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组T_1至T_4时间点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_0时间点(P值均<0.01)。丙泊酚组T_2时间点的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异氟烷组同时间点(P<0.05),T_2至T_4时间点的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异氟烷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两组间其他时间点血清IL-6和IL-10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通过调节细胞因子IL-6与IL-10的平衡,减轻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其效果优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
高景杨永斌马宏伟李莉艳
关键词:异氟烷脊柱结核白细胞介素-10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