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若凡

作品数:75 被引量:60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2篇关节
  • 18篇关节置换
  • 17篇椎间盘
  • 16篇腰椎
  • 16篇髋关节
  • 15篇手术
  • 14篇置换术
  • 12篇髋关节置换
  • 12篇成形术
  • 11篇术后
  • 11篇外科
  • 11篇关节成形术
  • 10篇假体
  • 9篇全髋
  • 9篇脊柱
  • 8篇退变
  • 8篇全髋关节
  • 7篇腰椎间盘
  • 7篇全髋关节置换
  • 7篇椎间盘退变

机构

  • 7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埃森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濮阳市人民医...
  • 1篇河池市人民医...

作者

  • 74篇马若凡
  • 55篇刘尚礼
  • 43篇丁悦
  • 39篇黄东生
  • 33篇许杰
  • 19篇李春海
  • 18篇苏培强
  • 11篇叶伟
  • 9篇彭焰
  • 7篇李登
  • 7篇顾洪生
  • 6篇沈慧勇
  • 5篇梁安靖
  • 4篇肖建德
  • 4篇李卫平
  • 4篇吕浩然
  • 4篇李振宇
  • 3篇田长庆
  • 3篇唐春雷
  • 2篇郑召民

传媒

  • 1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0篇中华关节外科...
  • 6篇岭南现代临床...
  • 5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遗传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 16篇2007
  • 11篇2006
  • 9篇2005
  • 10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髋关节置换应用解剖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许杰马若凡刘尚礼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假体松动关节疾病
计算机髋关节置换导航中股骨柄假体前倾角度设定方法的可行性被引量:2
2009年
将CT扫描股骨资料进行计算机三维影像重建,在虚拟空间中,通过髓腔及股骨上髁确立髁平面、股骨近段冠状面,并进行虚拟股骨柄假体颈干面与它们的夹角间关系的推理计算。同时,对应股骨柄假体前倾角度的改变,对假体于髁平面上的投影像进行颈干角测定,以此模拟术中C臂机二维X射线投射所获取之髋关节正位像及像中假体颈干角。近段股骨髓腔冠状面替代髁平面对股骨柄前倾角度进行表示,并未导致明显的偏差。角度读数间作配对t检验,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P>0.05)。柄假体前倾角与其在髁平面上投影像的颈干角度间具曲线回归关系。为满足计算机导航操作中解剖取点图像注册,而选取股骨髓腔中心弧线的近段部分(近似直线),与股骨髁上间线的平行线相交共面重构近段冠状面,可作为基准而评价股骨柄前倾角度,以替代髁平面。人工髋关节置换过程中C臂机的应用,由髋部正位X射线影像中柄颈干角推断柄假体前倾状态的方法,也可作为手术导航的补充。
马若凡许杰何杰民丁悦李登刘尚礼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股骨柄前倾角导航
下腰椎椎管容积螺旋CT与铸型测量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一种下腰椎椎管骨性容积评价的定量测量方法。方法 :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标本 2 0例 ,先后采用螺旋CT扫描及灌铸法测量L3 /4 、L4/5、L5/S1节段椎管容积。SCT扫描范围自L3 上缘至S2上缘 ,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 3D重建 ,分别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椎管的容积 ,并与灌铸法直接测量椎管容积进行比较。结果 :L3 /4 、L4/5、L5/S1椎管容积 ,3D法分别为 :(6.7± 2 .0 )、(8.2± 2 .4)、(13 .4± 3 .2 )cm3 ;铸型法分别为 :(7.2± 2 .2 )、(8.4± 2 .5 )、(14 .1± 3 .4)cm3 ,经统计学处理发现两种测量方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 ,重建下腰椎椎管骨性容积简便、易行、可靠性好 ,可为临床椎管诊断提供定量指标 ;(2 )相比较而言 ,容积评估更能反映椎管真实变化 ;(3 )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椎管的容积评估标准 ,人为操作误差明显减少 ,且与椎间盘、神经根变化密切相关。
马若凡顾洪生肖建德李振宇刘尚礼
关键词:椎管容积螺旋CT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自199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7例,彻底切除假关节部位异常骨组织和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钻通骨髓腔,创建新鲜的骨折断端。植骨方法分别为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或自体髂骨移植。固定方法采用髓内钉或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结合石膏及支具外固定。结果随访2~11年,5例骨折最终愈合,此5例中一次手术骨愈合3例,再骨折2例3次。失败2例,其中1例报告植骨Ilizarov外固定失败后,拒绝再治疗。另1例双侧胫腓假关节患儿,随访11年,共行5次髓内针内固定,3次Ilizarov外固定,均失败,患儿已14岁,轮椅生活,拒绝截肢。结论目前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治疗效果仍是不够理想,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外固定或可提高治愈率。
马若凡许杰陈燕涛李登
关键词: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手术治疗
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29
2005年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并进行CR和MRI观察。方法:选用新西兰兔20只,沿右腹直肌外缘做15cm长切口,钝性剥离腹膜至腰椎横突前外侧,咬除右侧L5、L6横突,显露上述节段椎间盘,斜形切开纤维环约1.5mm,未伤及髓核,然后逐层缝合。所有动物在标准条件下饲养,分别于术后2、4、8、20、40周行腰椎计算机x线摄影术(CR)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以检测终板下骨及髓核的变化。结果:术后作为自体对照组的L1、2、L2、3椎间盘未见异常,而手术组L4、5、L5、6椎间盘则相继出现T2加权像低信号、腰椎不稳畸形,终板下骨质硬化,椎体边缘骨赘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后突和硬膜囊受压等改变。对手术节段及其邻近和完全正常节段椎间盘髓核信号值的定量分析显示,手术组椎间盘T2加权像信号值减低在术后4、8、20、40周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临近椎间盘L3、4、L6、7手术8周后与正常椎间盘对比有显著差异。CR扫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盘终板下信号值减低与对照组相比4周后就开始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纤维环切开法可获得可靠的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可通过MRI及CR在早期加以证实。
吕浩然刘尚礼丁悦黄东生马若凡胡宝山叶伟
关键词:动物模型退变椎间盘新西兰大白兔
原位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移植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原位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植骨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7年4月,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应用原位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22例腰椎疾患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后体温、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椎疼痛情况;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术后疗效评定;采用Jorgenson标准评价术后融合节段的融合率。结果术后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35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红肿、渗出、感染。JOA评分:优4例,良14例,中4例,优良率为81.8%;MacNab疗效评价:优4例,良13例,中5例,优良率为77.3%;ODI指数评价:优3例,良17例,中2例,优良率为90.9%。术后1年X线片示脊柱融合20例,2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0.9%。结论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原位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可获得良好术后疗效和融合率。
丁悦秦础强黄东生马若凡李春海苏培强刘尚礼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腰椎融合术
钛颗粒在刺激人单核/巨噬细胞引起人工关节松动中的作用
2007年
目的分析不同直径、不同浓度的钛颗粒对人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单核/巨噬细胞,去除钛颗粒表面的内毒素,将直径(15.47±5.18)μm和(2.54±0.86)μm的钛颗粒,分别以颗粒体积(μm^3):细胞数比为10:1及100:1的浓度刺激人单核/巨噬细胞。在钛颗粒刺激细胞24h后,运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骨溶解介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钛颗粒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可分泌IL-6、TNF-α和IL-1β;颗粒体积:细胞数比为100:1时,平均直径2.54μm的钛颗粒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6、TNF-α和IL-1β的作用均大于直径15.47μm的钛颗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含内毒素的钛颗粒本身具有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溶骨介质的作用;高浓度、直径小的钛颗粒可刺激人单核/巨噬细胞分泌更多的溶骨介质,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马若凡丁悦刘尚礼许杰黄东生何杰民黄乐然
关键词:人工关节假体钛颗粒
数字化模板测量在髋假体精确性选择上的应用价值及其应用改良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术前模板在提高全髋关节置换精确性的应用价值,比较研究两种不同的数字化术前模板测量方法在制定颈干角可变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计划方面的优劣性。方法分别应用经典法与改良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采用颈干角可变式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的病例进行数字化术前计划。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59.5±13.9)岁。比较计划与手术实际间假体尺寸、置放位置、偏心距及下肢长度的吻合程度。结果两种方法在假体大小选择方面与术中实际尺寸吻合度高(P>0.05),而改良法在假体颈长选择、股骨颈截骨高度确定上与术中实际吻合性较经典法更精确(P<0.05)。两种数字化模板测量方法虽均能满足下肢长度及偏心距恢复的设定,但改良法所设定的数值离散性较经典法小:偏心距及下肢长度修正均偏差10mm范围以内者,改良法共32例(80%),较经典法共13例(32.5%)为优(2=18.34,P<0.05),这种偏差在经典法应用组中有5例更超出20mm,而应用改良法者则未见出现。结论数字化术前模板测量可提高术中假体选择的精确性,在实际运用比较中,改良法能更好地完成术前计划制定,充分发挥颈干角可变式髋假体的多元化选择优势,有利于患肢的长度及偏心距的恢复。
许杰马若凡刘尚礼
关键词:数字化
塞来考昔在脊柱内固定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塞来考昔在脊柱内固定术后镇痛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脊柱内固定手术后的病人1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均于术后自觉疼痛开始给药。塞来考昔组予塞来考昔200 mg,po,q12h;美洛昔康组予美洛昔康7.5mg,po,qd;均治疗7d。按视觉类比量表(VAS)评价病人用药过程中的疼痛情况,并观察血压变化、监测不良反应。结果:2组病人术后,在用药后30min,VAS评分开始下降,用药2h后VAS评分下降明显(P<0.01),且镇痛作用均平稳维持12h以上。用药前后2组病人的血压无显著变化(P>0.05)。塞来考昔组和美洛昔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和13%,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与美洛昔康相比塞来考昔的胃肠道反应相对轻微,但无显著差异,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塞来考昔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脊柱内固定术后病人的疼痛。
丁悦黄东生马若凡李春海刘尚礼
关键词:塞来考昔美洛昔康脊柱脊柱内固定术
三维定向监测装置的研制及其对提高髋关节臼杯假体置放精确度的验证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新型三维定向监测装置通过螺杆与骨盆刚性连接,达到避免体位改变的干扰,从而提高髋关节假体臼杯置放精确的有效性。方法分别应用传统机械定位器及所研制的三维定向监测装置对尸体标本进行预设角度的臼杯置入、角度测定仪及CT三维重建测量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真实值以行验证。结果三维定向监测装置引导臼杯置入,角度偏差在5°范围内,作臼杯置入的重复行试验,两次间臼杯外展角(t=1.383,P>0.05)、前倾角(t=1.918,P>0.05)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同的设定角度下,三维定向监测装置能较精确地引导臼杯置入,较传统机械定位器精确,定位操作的可重复性较传统机械定位器优胜。
许杰马若凡丁悦刘尚礼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