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旭波

作品数:24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地下水
  • 8篇岩溶
  • 7篇污染
  • 6篇岩溶水
  • 4篇岩溶地下
  • 3篇岩溶地下水
  • 3篇岩相
  • 3篇水化学
  • 3篇水污染
  • 3篇同位素
  • 3篇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下水污染
  • 2篇地质
  • 2篇岩溶水系统
  • 2篇氧同位素
  • 2篇运城盆地
  • 2篇水-岩相互作...
  • 2篇水质

机构

  • 2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黄石理工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生态环境部土...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24篇高旭波
  • 5篇张鑫
  • 5篇李成城
  • 3篇王焰新
  • 2篇张玉贤
  • 2篇罗文婷
  • 1篇黄勇
  • 1篇甘义群
  • 1篇杨胜发
  • 1篇周伦
  • 1篇唐仲华
  • 1篇付旭辉
  • 1篇刘国
  • 1篇梁永平
  • 1篇董少刚
  • 1篇李静
  • 1篇郭永彬
  • 1篇李敏敏
  • 1篇蔺洁
  • 1篇陈丹

传媒

  • 8篇安全与环境工...
  • 4篇中国岩溶
  • 3篇地质科技通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安徽化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小水电
  • 1篇环境科学导刊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砷-非纯态碳酸岩的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碳酸盐系统对地下水中微量元素的迁移转化行为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纯态方解石对砷的表面吸附和共沉淀作用目前已经有了相关文献报道.然而,目前国际上对非纯态方解石与砷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鲜见报道.
易倩倩龚培俐高旭波王焰新
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文 地质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20年
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系统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指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识别岩溶水补给循环途径、溶质溯源及岩溶水污染监测防控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产生了丰富的成果。本文着重阐述了环境稳定同位素δD、δ18O、87Sr/86Sr的工作原理,及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此外,论文还以娘子关泉域和北京西山岩溶水系统为例,介绍了运用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岩溶水系统补给的思路和方法,展望了该技术在岩溶水文地质和岩溶生态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高旭波向绚丽侯保俊高列波张建友张松涛李成城李成城
关键词:岩溶水文地质
大骨节病病区水-土体系中硒的赋存形态和吸附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以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历山镇大骨节病病区为研究区,在对研究区病区与非病区水土样品进行科学采集和硒含量水平准确测定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壤中硒赋存形态的连续化学浸提试验,研究了研究区病区与非病区土壤中7种硒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等温吸附试验和吸附动力学试验,研究了研究区病区与非病区土壤/含水介质对硒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病区与非病区土壤/含水介质中总硒的含量水平基本相当;但与非病区相比较,研究区病区地下水饮用水源中总硒含量水平均偏低;研究区病区土壤中易溶态硒(水溶态硒和可交换态硒)平均含量低于非病区土壤;研究区病区土壤/含水介质对硒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区病区土壤/含水介质中较低的易溶态硒含量及其对硒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导致该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源中硒含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鑫李敏敏高旭波
关键词:大骨节病硒元素赋存形态等温吸附
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22年
中国北方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含水层连续沉积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其中储存着丰富的岩溶地下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家战略性水资源。结合对北方岩溶水的调查研究经历,就岩溶水系统及水文地质条件、环境问题发展演化趋势与成因、岩溶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修复以及调查研究的技术方法等方面的进展与不足,做初步的总结,致以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地质科技通报》创刊40周年的贺礼,并为广大北方岩溶水水文地质同行提供参考。
梁永平申豪勇高旭波
关键词:北方岩溶地下水岩溶大泉
娘子关泉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天然地下水系统中的水-岩相互作用是控制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地下水水质取决于水-岩相互作用的程度。本文通过对阳泉市娘子关泉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的调查,并利用水-岩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了娘子关泉岩溶水系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水质恶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造成该地区岩溶地下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采矿活动,其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采矿排水下渗补给和矿坑水越流补给两方面,其作用结果导致地下水中SO24-和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升高;此外来自生活或工业污水的渗漏补给对该地区岩溶地下水水质也有影响,主要表现为地下水中NO3-、硼等污染组分含量上升。
郭永彬周伦高旭波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质污染水-岩相互作用
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污染分析被引量:36
2020年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强烈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物质及能量多频次、大范围的输入,极大程度上改变着岩溶水系统的水环境质量,岩溶水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威胁和破坏,岩溶水水质日趋恶化。本文归纳分析了我国北方岩溶水系统水质特征、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及污染途径。我国北方岩溶水水质类型中硫酸盐型水和氯化物型水的分布逐渐增加,主要污染组分为总硬度、SO4^2-、F^-、NO3^-和TDS等。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污染强度和范围最大,呈现出显著的人类活动影响特征。依据我国北方岩溶系统结构及水力学特征,将岩溶水污染途径概括为:①连续入渗型——主要包括岩溶区地表水(河流、水库等)渗漏污染,城镇污水渠或排污管道破损引起的污水渗漏污染;②越流型污染——污染孔/裂隙水(含矿坑水/老窑积水等)越流污染岩溶水;③间歇入渗型——固废淋溶入渗和污水灌溉渗漏污染等。据此提出了推进岩溶水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合理化建议。
高旭波王万洲侯保俊高列波张建友张松涛李成城李成城
关键词:岩溶水系统北方岩溶水质特征污染途径
人类活动影响下娘子关岩溶水系统地球化学演化被引量:36
2009年
娘子关泉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之一,也是阳泉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分析表明,在地下水由补给区向排泄区运移过程中,除固有的水岩相互作用外,由于受采矿活动和地表水入渗补给的影响,岩溶水由低离子含量的HCO3-SO4或HCO3型水逐渐成为SO4型、SO4-HCO3型和SO4-HCO3-Cl型水。在泉群集中排泄区,区域流动系统与局部流动系统的地下水发生混合作用,最终形成了水质相对良好的HCO3-SO4型或SO4-HCO3型岩溶泉水。在此过程中,地下水对方解石和白云石也由最初的溶解作用演变为沉淀再结晶。尽管石膏呈持续溶解现象,但在采煤活动严重影响区域,石膏的沉淀也可能出现。地球化学模拟表明,在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首先以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为主;随着石膏溶解数量的增加,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开始受到抑制,进而发生沉淀,石膏的溶解成为控制地下水水化学的主导过程。当矿坑水混入时,地下水相对石膏过饱和,地下水对碳酸盐岩含水介质的溶蚀能力得到增强。随着水岩反应的演进,铁氢氧化物大量沉淀,通过共沉淀和吸附作用去除了地下水中的重金属类污染物。
王焰新高旭波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
阳泉市煤矸石中氟的赋存形态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氟是人体和其他动物的必需元素,氟过量和氟缺乏都会影响到人体健康。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长期堆置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对煤矸石中氟浓度水平和氟的形态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矸石中全氟含量平均值为364.87mg/kg,远高于200mg/kg的全球土壤氟含量平均水平;不同岩性的煤矸石中全氟含量(平均值)的排序为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砂岩>石膏岩;煤矸石中不同形态氟的含量排序为残余态>无定形铁铝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水溶态>可交换态>结晶铁铝结合态。
李成城高旭波王焰新欧雄
关键词:煤矸石全氟化学形态
改性天然介质材料的除氟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饮水中氟含量超标可引发严重的地方性氟中毒。如何高效、经济地降低饮用水中氟含量对保证供水水质安全意义重大。以石英砂、沸石、煤矸石和壳聚糖4种天然介质材料为载体,制备铁/铝改性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等温吸附试验和动力学吸附试验,对比研究了4种改性天然介质材料的除氟效果。结果表明:载铝煤矸石和载铁沸石两种改性材料均表现出较好的氟吸附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两种改性材料的除氟率分别达85.1%和83%;动力学吸附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改性材料对氟的吸附在1~2h内基本完成,在4h内达到吸附平衡。可见,利用天然介质材料改性去除水环境中氟污染效果显著,前景广阔。
张鑫高元高旭波
关键词:高氟水改性
山西长治辛安泉域岩溶水硫酸盐污染来源分析
2024年
辛安泉域核心区域工农业相对发达,人类活动强烈,逐渐出现岩溶地下水位下降、泉流量减小和水质污染等水环境问题。硫酸盐污染是泉域岩溶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通过科学手段进行污染来源分析和识别,可为泉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硫氧同位素是地下水领域应用较广的一种环境同位素方法,不仅技术成熟且识别精度高。本次研究将硫氧同位素方法与水化学方法结合,在辛安泉域采取岩溶泉水、岩溶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和河水五类水样,测试硫同位素δ^(34)S、氧同位素δ^(18)O和硫酸根离子SO_(4)^(2-)含量,以分析辛安泉域岩溶水硫酸盐污染来源。结果显示,辛安泉域岩溶水水质的硫酸盐大部分符合地下水III类标准,硫酸盐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滞流缓流区与襄垣和长治子系统的分界处、长治子系统和平顺-壶关子系统南部等地区。西部滞流缓流区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石膏、硬石膏的溶蚀,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泉域南部岩溶水中硫酸盐主要来源是煤矿开采的影响,大气沉降也是重要来源之一。
翟虎威张俊涛张雪莲高旭波郭李奇
关键词:污染来源硫酸盐硫同位素氧同位素水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