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永恒

作品数:47 被引量:57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4篇土壤
  • 18篇草甸
  • 13篇高寒草甸
  • 10篇青藏
  • 10篇青藏高原
  • 8篇草地
  • 6篇微生物
  • 5篇有机碳
  • 5篇植物
  • 5篇土壤有机
  • 5篇温室气体
  • 5篇物量
  • 5篇川西北
  • 4篇植被
  • 4篇生物量
  • 4篇碳氮
  • 4篇土壤有机碳
  • 4篇群落
  • 4篇高寒草地
  • 3篇养分

机构

  • 44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成...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四川建筑职业...
  • 2篇青海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魁北克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47篇高永恒
  • 10篇陈槐
  • 9篇王根绪
  • 8篇吴宁
  • 7篇曾晓阳
  • 7篇张梦瑶
  • 6篇罗鹏
  • 5篇王平
  • 3篇柳林安
  • 3篇周国英
  • 3篇杨刚
  • 3篇王冬雪
  • 3篇王瑞
  • 2篇刘淑英
  • 2篇王艳芬
  • 2篇朱单
  • 2篇何奕忻
  • 2篇刘俊霞
  • 2篇刘建亮
  • 2篇刘建亮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草业科学
  • 2篇生态科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水文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碳氮分布格局和循环过程研究
本研究针对川西北高山草甸缺乏科学管理,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选取红原县瓦切乡1996年草地承包后形成的四个放牧强度草场,即不放牧、轻度(1.2头牦牛hm-1)、中度(2.0头牦牛hm-1)...
高永恒
关键词:放牧强度
文献传递
冻融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碳氮磷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冻融循环过程,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冻融频次和冻结温度对土壤碳氮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可溶性氮(DTN)、硝态氮(NO-3-N)和有效磷(PO3-4-P)含量随冻融频次增加呈下降趋势,但铵态氮(NH+4-N)和可溶性磷(DTP)含量呈现上升趋势;(2)在冻融频次相同情况下,高含水量土壤在-15℃/5℃冻融循环处理下的可溶性有机碳(DOC)、DTN和NH+4-N含量显著高于-5℃/5℃冻融循环处理下的含量;(3)含水量高的土壤在冻融处理后,DOC、DTN、NH+4-N、DTP和有效磷(PO3-4-P)的含量通常高于含水量低的土壤,但NO-3-N则相反。由此可见,冻融频次、冻结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都是影响高寒草甸土壤冻融效应的关键因子,在评价冻融作用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磷有效性影响时,还应充分考虑这些因子间交互效应。
谢青琰高永恒
关键词:冻融交替土壤含水量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09年
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又特殊的系统,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而形成的高寒土壤更有其独特的性质。本文首先综述了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造成估算结果差异的原因,随后对高寒土壤有机碳排放的观测试验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源汇效应的影响。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正在加剧,40年来,青藏高原气温平均上升了约0.3~0.4℃,冻土面积正广泛退缩,这直接导致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发生了以植被覆盖度减少、高寒草原草甸面积萎缩等为主要形式的显著退化,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都减少,而温度升高加快了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从而影响到高寒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碳储量。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的源汇效应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到目前为止,温度升高到底如何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没有明确的定论,为此,我们必须从长期的观测试验来说明气候变化对土壤碳库的源汇效应。
李娜李娜王根绪高永恒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CO2排放气候变化
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植被恢复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植被恢复系统及其监测方法,恢复系统包括划分为深开沟和高垄地相邻分布的裸露土地,设置在深开沟里的植被固化机构,以及设置在高垄地上的灌溉单元,其监测方法为:将裸露土地划分为面积相同的多个板块...
曾晓阳高永恒刘建亮
文献传递
干湿交替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全球的降水格局,未来干旱和暴雨事件将会增多,进而加速土壤干湿交替现象的发生。土壤有机碳作为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碳贮存形态,很可能在干湿交替作用下发生改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土壤有机碳对干湿交替响应的研究,并从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性变化两个方面阐述了干湿交替作用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响应机理,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提出今后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以便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碳循环的预测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张梦瑶高永恒谢青琰
关键词:干湿交替土壤有机碳矿化土壤团聚体微生物活性全球变化
灌丛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灌丛化已经成为青藏高原植被景观的主要变化趋势。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灌丛化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关系,以青藏高原东缘川西锦鸡儿(Caragana Erinacea Kom)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化高寒草甸为对象,采用环刀浸泡法和双环入渗法研究了其在未灌丛化、轻度灌丛化、中度灌丛化和重度灌丛化阶段土壤持水和入渗能力特征。结果表明:(1)2种灌丛化草甸土壤容重在中度灌丛化阶段最低,总孔隙度在中度灌丛化阶段最高。(2)随着灌丛化程度的增加,2种灌丛化草甸土壤含水量呈增加趋势,表现为在重度灌丛化阶段最高;土壤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在中度灌丛化阶段最大。(3)2种灌丛化草甸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和入渗速度随灌丛化程度的增加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在中度和重度灌丛化阶段显著高于未灌丛化阶段。(4)相关性分析表明,灌丛化草甸土壤的入渗指标与土壤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高寒草甸灌丛化过程中,土壤水力性质的改变通常发生在中度和重度灌丛化阶段。
尹霞李冬梅李易王平刘淑英高永恒
关键词:高寒草甸灌丛化土壤入渗
沙化对高寒草地土壤碳、氮、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21年
高寒草地沙化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严峻威胁,研究沙化过程中土壤碳氮和微生物变化有助于揭示驱动高寒草地沙化演替的生物学机制。以川西北沙化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未沙化、轻度沙化、中度沙化和重度沙化程度下土壤碳氮、酶活性以及细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度和重度沙化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全氮、可溶解性总氮、可溶解性有机氮、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P<0.05),但轻度沙化下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土壤β-葡萄糖苷酶、蔗糖酶、几丁质酶、脲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通常随沙化的加剧而降低,下降速率最大的阶段出现在轻度沙化向中度沙化过渡的阶段;土壤细菌多样性随着沙化的加剧先增加后降低,最高细菌多样性出现在轻度沙化阶段,但不同沙化程度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并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碳、氮、酶活性与细菌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氮、过氧化物酶和几丁质酶对土壤优势菌的影响最大。因此,在轻度沙化阶段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更能有效阻止土壤性质的恶化,在沙化土壤恢复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少数菌群的重建作用。
朱灵李易杨婉秋高永恒
关键词:草地沙化土壤碳氮土壤细菌
青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对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分析青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与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方法】在青城山常绿阔叶林地段设立样方,调查了森林植被特征,并运用冠层分析仪测定了森林的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特征.【结果】青城山常绿阔叶林乔木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高于草本层,乔木层丰富度高于灌木层,但两层间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差异不明显.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冠层上方的光量子通量(PPFD)显著负相关,灌木和草本层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冠层下方PPFD显著正相关.草本层均匀度与冠层孔隙度和开度呈正显著相关,与郁闭度呈负相关.【结论】青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及其引起的光环境变化对草本层的影响较乔木层和灌木层明显,尤其是对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影响更显著.在青城山低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演替进程中,林下光照强度大小是影响林下植物生长和演替的重要限制因素.
曾晓阳高永恒
关键词:青城山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冠层结构
模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状况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9
2010年
采用增温棚模拟增温的方法,对比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的风火山地区典型的高寒沼泽和高寒草甸在两种增温梯度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1)模拟增温显著提高了增温棚内的气温和5 cm土壤温度,高寒沼泽草甸区不封顶增温棚平均气温和5 cm土壤温度分别较对照升高2.54℃和0.68℃,封顶增温棚平均气温和5 cm土壤温度分别较对照提高4.99℃和1.43℃;高寒草甸区内不封顶和封顶增温棚5 cm土壤平均温度分别较对照提高0.31℃和3.93℃。(2)模拟增温对两种草甸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表现不一致,高寒沼泽草甸中开顶和封顶式增温棚0~5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降低,5~20 cm土层中却增加;相反的,高寒草甸中开顶和封顶式增温棚0~5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增加,5~20 cm土层中减少。(3)模拟增温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但由于封顶式增温棚增温幅度过大,抑制了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导致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降低。(4)模拟增温使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在两种草甸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小,蔗糖酶活性在两种草甸中表现出不一致的变化情况。同时,封顶增温棚内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加的幅度,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减少的幅度均小于开顶式增温棚内的酶活性。两种草甸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对模拟增温的响应情况不一致,这与不同类型草甸中土壤理化性质、水热状况、土壤代谢、植物种类及土壤生物(动物和微生物)区系、数量和生物多样性等因子有关。
李娜王根绪高永恒王俊峰柳林安
关键词:模拟增温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
青藏高原不同年限日光温室中高寒草甸土壤机械组成、养分与微生物活性变化被引量:3
2016年
选取青藏高原东部种植年限分别为5、10和15 a的日光温室以及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棚蔬菜栽培对高寒草甸土壤机械组成、养分含量以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粒径呈变细的趋势。与对照相比,种植5、10和15 a后,温室土壤<10!m粒径颗粒质量分数分别提高8.5、19.3和20.3百分点;(2)除铵态氮(NH_4^+-N)外,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碱解氮(AN)、硝态氮(NO_3^--N)、全磷(TP)、有效磷(PO_4^(3-)-P)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升高,表现出显著积累趋势。种植10 a的温室土壤TP和PO_4^(3-)-P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 g·kg^(-1)和80.8 mg·kg^(-1)。与对照相比,种植15 a的温室土壤SOC、TN、AN、NO_3^--N含量和CEC分别增加55.1%、93.8%、48.5%、138.3%和81.8%;(3)温室土壤微生物活性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强。与对照相比,种植5 a的温室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升高46.2%和41.7%,种植10 a的温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升高66.7%和26.6%,种植15 a的温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升高50.3%和100.0%。可见,日光温室栽培改善了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
谢青琰张梦瑶高永恒
关键词:日光温室机械组成养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