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菲
-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老年痴呆症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技术研究
- 王钦文魏晓菲陈晓薇徐淑君常岚赵鑫马青刘爱明
- 作为老年痴呆症的最常见类型,阿尔茨海默氏症(AD,早老性痴呆)患病率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深入明显提高。AD病因学和发病机制依然不明,严重限制了药物开发及临床治疗。虽然治疗AD的药物众多,但基本只起到部分改善延缓症状作用,未能...
- 关键词:
-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病因学
- 培养大鼠海马胆囊收缩素阳性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 2013年
- 目的探索海马内胆囊收缩素(CCK)阳性(CCK+)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方法用整合有CCK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对培养海马CCK+神经元进行标记,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标记CCK+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CCK+神经元的胞体长径为(22.85±0.77)μm,短径为(16.21±0.42)μm(n=20),静息电位(RMP)为(-55.90±1.30)mV,膜电容(Cm)为(45.77±2.06)pF,膜阻抗(Rm)为(711.00±46.69)MΩ;CCK+神经元500 ms内100 pA去极化电流诱发动作电位的发生频率为(26.17±3.41)Hz(n=12);CCK+神经元的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发生频率[(5.26±0.71)Hz,n=7]显著高于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发生频率[(3.24±0.62)Hz,n=6]。结论 CCK+神经元的相关电生理学特征可能与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调节功能相关。
- 张阳慧魏晓菲司军强马克涛张露露王钦文
- 关键词:中间神经元海马全细胞膜片钳
- 一种光控人工耳蜗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控人工耳蜗装置包括语音采集装置、语音处理装置、传输装置和可植入耳蜗的光刺激装置,特点是光刺激装置为包含蓝色和黄色光源的微小LED灯及与微小LED灯连接的柔性光纤输出端;语音处理装置将接收的电信号进行编码...
- 魏晓菲江远明王钦文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剂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剂,所述的药剂的有效成分为亮蓝G,所述的亮蓝G的分子式为C<Sub>47</Sub>H<Sub>48</Sub>N<Sub>3</Sub>NaO<Sub>7</Sub>S<Sub>2<...
- 陈晓薇王钦文王闯徐淑君张俊芳魏晓菲
- 文献传递
- 1992-2011年我国机能实验教学研究状况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在1992-2011年,以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的429篇机能实验教研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发文量、作者分布和期刊分布等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机能实验教研文献的增长符合幂函数增长规律,作者分布符合负幂函数规律,期刊分布符合布拉德福的文献集中与离散规律。
- 马青张俊芳刘爱明赵鑫陈晓薇徐淑君王闯魏晓菲刘昱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3亚基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是一种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这类受体还包括KA受体(kainic acid receptor,KAR)和AMPA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propionate receptor,AMPAR)。绝大部分NMDA受体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
- 邓天翔林如意魏晓菲王钦文
- 关键词:NMDA受体突触
- 大鼠海马CCK阳性、阴性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对比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胆囊收缩素(CCK)阳性(CCK+)、阴性(CCK-)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的差异。方法用CCK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标记CCK+神经元与未被标记的CCK-神经元(分别为CCK+组及CCK-组),观察细胞形态,检测静息状态下的静息电位(Vm)、膜阻抗(Rm)、膜电容(Cm)、时间常数(Tau);用100 pA(500 ms)去极化电流诱发CCK+神经元和CCK-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记录动作电位的频率、时间间隔(ISI)、幅值(Amp)、动作电位达幅值中点的时间(HW)、动作电位上升(10%~90%)的时间(RT)、动作电位下降(90%~10%)的时间(DT)和发放频率;在灌流外液中加入50μM AP-5和5μM NBQX,记录细胞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的频率。结果 CCK+组细胞长径、短径、胞体面积均大于CCK-组(P均<0.05)。CCK+组细胞静息状态下Rm大于CCK-组,Tau小于CCK-组,P均<0.05。两组Vm、C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CK+组动作电位频率、HW大于CCK-组,ISI、RT小于CCK-组,P均<0.05。两组Am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CK+组神经元sIPSC的发生频率高于CCK-组,P<0.05。结论 CCK+神经元的传递速度快于CCK-神经元。
- 张阳慧魏晓菲司军强马克涛李丽
- 关键词:胆囊收缩素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神经电生理学
- 电刺激诱导大鼠海马癫痫电网络神经信息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探讨电刺激致海马(hippocampus,HPC)癫痫网络的神经信息特征和M型胆碱能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scopolamine)对该信息特征的调制作用。实验用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150 ̄250g。急性强直电(60Hz,2s,0.4 ̄0.6mA)刺激右侧后背HPC(acutetetanizationoftherightposteriordorsalhippocampus,ATPDH),双电极同步记录同侧HPC网络和单个神经元电活动。分析癫痫发作样高频电振荡(ripple)功率谱(powerspec-trum)、尖波连续发放峰间间隔(interpeakinterval,IPI)和单位时间内平均频率(Hz),并同步分析单个神经元放电脉冲间隔(interspikeinterval,ISI)的变化特征。发现:(1)ATPDH诱导的HPC癫痫放电模式主要包括rip-ple和具有稳定频率特征的尖波样连续发放;(2)东莨菪碱(i.p.)可以提前ripple第1组分最大功率(μV2)与单个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最大ISI出现的时间,对最大ISI的作用更明显;(3)东莨菪碱可以部分再现重复施加ATPDH诱导出现巨大尖波连续发放IPI和神经元放电ISI平行发展特征。结果提示:M胆碱能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可以同时调制HPC癫痫网络成员电场和细胞的瞬时编码信息;而成员电场ripple功率谱/连续尖波IPI和神经元放电ISI点分布的对比研究,可以用于分析癫痫网络瞬时编码信息和药物生物学效应。
- 吴俊芳王文挺魏晓菲韩丹
- 关键词:功率谱电刺激
- NMDA受体在酒精中毒中的研究进展
- N-methyl-D-aspartat(NMDA)受体属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介导的神经毒性发生于多种慢性神经疾病和急性神经损伤中。本文分析了NMDA受体的结构和功能,论述了急、慢性酒精中毒对NMDA受体的作用特点和机制,...
- 魏晓菲司军强
- 关键词:酒精中毒NMDA受体神经损伤神经毒性
- 文献传递
- 短时血清培养与多聚赖氨酸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活性与贴附性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体外分离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探索急性分离后短时血清培养可提高耳蜗SGN的活性,同时观察多聚赖氨酸对耳蜗SGN的贴附性影响,为采取膜片钳技术研究耳蜗SGN电生理特性提供实验平台。方法采用急性分离的方法获得耳蜗SGN后,进行短时间的血清培养,同时在培养皿的底部加入多聚赖氨酸。分别比较耳蜗SGN在活性和贴附性上与未进行血清培养及未加多聚赖氨酸时的差异。结果急性分离后的耳蜗SGN,短时血清培养后比不培养的能获得更好的细胞状态,可以记录出稳定的电流曲线,并且能持续良好的细胞活性约5h,而不加血清培养的细胞,良好活性只能持续约半小时。在培养皿底加用多聚赖氨酸,可明显提高耳蜗SGN的贴附性。结论急性分离方法得到的耳蜗SGN,通过加血清短时培养及在培养皿底加多聚赖氨酸,可明显提高耳蜗SGN的活性及贴附性,增加了细胞的记录时间和封接成功率,从而有利于对耳蜗SGN做进一步电生理学的研究。
- 江远明唐世雄魏晓菲罗琳
- 关键词:螺旋神经节细胞多聚赖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