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光琦

作品数:57 被引量:471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肿瘤
  • 26篇基因
  • 17篇细胞
  • 13篇宫颈
  • 13篇宫颈癌
  • 10篇卵巢
  • 8篇卵巢癌
  • 7篇分化
  • 7篇鼻咽
  • 7篇鼻咽癌
  • 6篇丹参
  • 6篇丹参酮
  • 6篇突变
  • 6篇癌细胞
  • 5篇凋亡
  • 5篇咽肿瘤
  • 5篇旁观者效应
  • 5篇人鼻咽癌
  • 5篇肿瘤转移
  • 5篇子宫

机构

  • 33篇华西医科大学
  • 11篇四川大学华西...
  • 8篇华西医科大学...
  • 7篇海南省人民医...
  • 5篇四川省肿瘤研...
  • 3篇华西医大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癌症研究所

作者

  • 57篇黄光琦
  • 15篇袁淑兰
  • 14篇宋毅
  • 10篇贺国丽
  • 9篇宋毅
  • 7篇毛婷
  • 7篇黄韧敏
  • 6篇李茵
  • 6篇王修杰
  • 5篇卢绍平
  • 5篇肖林
  • 4篇王朝俊
  • 3篇肖恒怡
  • 3篇宁其志
  • 3篇陈波洁
  • 3篇陆燕蓉
  • 3篇羊裔明
  • 3篇张洁
  • 2篇周清华
  • 2篇刘霆

传媒

  • 9篇华西医科大学...
  • 4篇华西医学
  • 3篇四川肿瘤防治
  • 3篇癌症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中国药理学与...
  • 3篇肿瘤防治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肿瘤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2篇遗传与疾病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药学学报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1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5篇1997
  • 5篇1996
  • 5篇1995
  • 6篇1994
  • 3篇1993
  • 4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SV-TK/GCV系统对人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 -TK/GCV系统对人肺癌细胞H4 4 6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利用脂质体(lipofectin)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 -TK导入包装细胞PA317,G4 18筛选至抗性克隆出现 ,收获病毒液。加入聚凝胺感染H4 4 6细胞 ,并筛选出含TK基因的H4 4 6细胞。观察GCV对H4 4 6和不同比例混合的H4 4 6、H4 4 6 /TK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结果 经电镜及PCR检测证实TK基因已导入PA317、H4 4 6细胞。H4 4 6 /TK细胞对GCV的敏感性明显高于H4 4 6细胞 ;随着TK+ 细胞比例的增加 ,存活率进一步减低 ,提示GCV不仅杀死TK+ 细胞 ,也杀死混合培养的未转导TK基因的H4 4 6细胞 ,表明HSV -TK基因转导的H4 4 6细胞具有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HSV -TK/GCV系统赋予人肺癌细胞对GCV的高敏感性及旁观者效应。
宋毅刘兆雄黄光琦肖林
关键词:HSV-TK肺癌细胞杀伤效应旁观者效应
丹参酮体外诱导分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8
1996年
本实验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形态学、细胞增殖动力学、癌基因表达及裸鼠成瘤性的研究,观察丹参酮对人宫颈癌细胞株(ME180)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并以全反式维甲酸作对照)。结果表明:经无毒剂量的丹参酮和维甲酸处理后,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生长减慢,集落形成率和3H-TdR掺入率明显降低;细胞RNA斑点杂交发现,其c-myc、Ha-ras癌基因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在裸鼠身上的成瘤时间延缓;经统计学处理,丹参酮和维甲酸对ME180细胞均具有较好的诱导分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对细胞基因表达的抑制。
袁淑兰黄光琦黄韧敏宋毅
关键词:丹参酮诱导分化全反式维甲酸宫颈癌细胞
宫颈癌转化细胞Ha-ras基因点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近代研究表明,ras基因家族(包括Ha-ras、Ki-ras及N-ras)的激活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其主要激活机理是基因的点突变,原癌基因在特定位点发生点突变后即具有转化活性,这是人类原癌基因激活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已有报道膀胱癌、胃癌、胰腺癌、肠癌等具有ras原癌基因的点突变。作者等已证实人宫颈癌转化基因与Ha-ras具有同源序列,说明在宫颈癌变过程中Ha-ras原癌基因已被激活。因此。
黄光琦李茵黄一峰
关键词:子宫肿瘤转化细胞
人宫颈癌DNA与HPV16型核酸分子杂交的研究
1992年
本文以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PBR_(322)重组质粒,对大肠杆菌HB101进行转化实验。经筛选、扩增、酶切、电泳鉴定。获得满意的电泳图谱及kb值,HPV-16Bam HI DNA为7.2kb,其260/280O.D比值为1.9-2。纯度合乎要求,可用以制备探针。以HPV-16DNA7.2kb片段为探针,应用^(32)P(α)-dATP标记进行了点杂交及Southern印迹杂交实验。结果表明38例宫颈癌组织DNA,其点杂交阳性率为76.3%,Southern杂交阳性率为65.7%。点杂交与Southern杂交结果基本符合。上述结果说明了在人宫颈癌组织中,存在着HPV-16相关的基因组,Southern杂交表明其以整合形式存在。说明宫颈癌的发病可能与HPV-16型的感染有密切关系。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了宫颈癌的病毒病因。
黄光琦李茵黄一峰毛婷邓文杰宁其志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
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现状被引量:7
2003年
贺国丽黄光琦
关键词:恶性腹膜间皮瘤病理学
p53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突变研究
2001年
目的 :为探讨 p53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 ,对p53基因第7,8外显子突变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在37例甲状腺癌中有11例在第7.8外显子发生突变 ,突变率为29.9 %。p53基因突变在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于未复发的患者 ;p53基因突变与转移、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状况无显著差异。结论
宋毅王炼黄光琦袁淑兰
关键词:P53基因基因突变甲状腺癌
src基因产物在贲门癌中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被引量:1
1996年
用c-src基因产物PP60c-src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327对56例贲门癌、36例癌旁组织及20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癌旁正常上皮,增生上皮、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癌PP60c-src阳性率分别为29.4%(10/34)、94.4%(34/36)、71.4%(40/56)、60.0%(12/20),几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腺癌及癌旁增生上皮PP60c-src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上皮(P<0.005)。乳头状、管状、低分化及粘液腺癌PP60c-src阳性率分别为75.0%(6/8)、81.8%(18/22)、50.0%(10/20)、100.0%(6/6),几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粘液、管状腺癌的表达量高于乳头状和低分化腺癌(P<0.005)。结果提示,c-src基因激活表达与贲门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其癌变过程中PP60c-src表达量升高,并与贲门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和转移有关。
王修杰王旭华王朝俊黄光琦肖恒怡
关键词:贲门癌胃肿瘤
E-钙粘素和β-连环素在子宫颈癌的研究
贺国丽黄光琦梁茱杨舒盈符生苗陈春英王雪吴秀荣郑碧娟纪武
细胞的黏附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黏附功能的丧失有利于肿瘤细胞从其原发灶脱离,迁移至其它部位。钙黏附素是最为重要细胞黏附分子,在组织的形态学发生、信号传导、细胞极性、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维持中发挥重大作用,它们表达程...
关键词:
关键词:E-钙黏附素Β-连环素子宫颈癌肿瘤转移
黄曲霉素B_1与tRNA的结合作用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应用肝微粒体系统在体外激活黄曲霉素B_1(AFB_1), 研究了其与tR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AFB_1能与tRNA结合形成加成物,tRNA与AFB_1不同的结合量呈直线关系,光谱分析显示AFB_1-tRNA加成物的最大吸收峰为339nm,而tRNA的λ_(max)为260nm,AFB_1的λ_(max)为360nm,本文研究结果表明AFB_1-tRNA加成物对tRNA与氨基酸结合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黄光琦Fu L YU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转移核糖核酸光谱分析
丹参酮诱导HL-60细胞分化及凋亡的流式细胞术分析被引量:99
1997年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了丹参酮作用前后HL-60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增殖指数、p53、c-myc、c-fos及bc1-2基因产物的表达变化,并以全反式维甲酸为对照。结果表明:0.5μg.ml-1的丹参酮作用后,HL-60细胞趋向粒细胞系统分化,有部分细胞发生凋亡(11.8%),丹参酮通过阻止HL-60细胞进入S期而抑制其DNA合成,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与c-fos基因的表达增高、c-myc基因及bc1-2基因的表达降低有关,诱导分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黄韧敏袁淑兰宋毅黄光琦
关键词:白血病丹参酮诱导分化流式细胞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