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凤德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绵阳四0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结石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胆囊
  • 3篇手术
  • 3篇微创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结石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胆囊切除术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探查
  • 2篇胆总管探查术
  • 2篇探查
  • 2篇探查术
  • 2篇取石
  • 2篇微创保胆
  • 2篇微创保胆取石

机构

  • 4篇四川绵阳四〇...
  • 4篇绵阳四0四医...
  • 2篇川北医学院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绵阳四O四医...

作者

  • 12篇黄凤德
  • 6篇胡晋太
  • 2篇董发勤
  • 2篇吴逢春
  • 2篇邓建军
  • 1篇何静
  • 1篇刘俭
  • 1篇蔡晚霞
  • 1篇岳明全
  • 1篇代群威
  • 1篇马骥
  • 1篇韩保俊
  • 1篇肖海波
  • 1篇胥丹
  • 1篇刘君

传媒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胆管结石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指标的比较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外科方法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差异,探讨肝胆管结石不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12月120例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的病例资料,根据处理结石或病灶的方式不同,分为胆管切开组(胆管切开取石术,n=34)、肝段切除组(肝部分切除术,n=65)、修复重建组(肝门部胆管狭窄修复重建术,n=21),再根据是否通过微创操作,分为开腹手术组(开腹肝胆管结石手术,n=74)、腔镜手术组(腹腔镜肝胆管结石手术,n=46)。统计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患者结石残余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的差异。结果 12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全部成功,胆管切开组、肝段切除组和修复重建组结石残余率[20.6%(7/34) vs 13.8%(9/65) vs 9.5%(2/21)]、并发症发生率[17.6%(6/34) vs 32.3%(21/65) vs 28.6%(6/21)]、疗效“优良”构成比[97.1%(33/34) vs89.2%(58/65) vs 95.2(2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手术组和腔镜手术组结石残余率[17.4%(8/74) vs 13.5%(10/46)]、疗效“优良”构成比[90.5%(67/74) vs 95.7%(4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手术组更低[43.2%(32/74) vs 23.9%(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根据手术适应证妥善选择三种处理结石或病灶的方式,能取得满意疗效;(2)腹腔镜下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能获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安全性和疗效,且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可作优先选择。
胥丹胡晋太韩保俊黄凤德肖海波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胆肠吻合术
温石棉与其代用纤维细胞毒性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黄凤德董发勤吴逢春马骥邓建军
关键词:温石棉细胞毒性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AKT、VEGF-C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结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2例乳腺IDC组织及30例乳腺腺瘤组织中p-AKT、VEGF-C的表达水平,分析p-AKT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乳腺IDC组织中VEGF、p-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和67%,均显著高于乳腺腺瘤组织中20%和17%的阳性表达率(X2=13.39,21.21,P<0.05);与有淋巴结转移者比较,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IDC组织VEGF-C、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X2=11.10,5.51,P<0.05);乳腺IDC组织VEGF-C、pAKT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23,P<0.05)。结论乳腺IDC组织中VEGF-C、pAKT呈过度表达状态,共同参与淋巴结的侵袭与转移,阻断PI3K/AKT通路有望为乳腺IDC的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刘君黄凤德胡晋太岳明全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磷酸化蛋白激酶B
努力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癌的遗漏
2006年
目的加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对胆囊癌的诊断认识,探讨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癌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影像学检查(B超、内镜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T、MRI和ERCP)、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和细胞学检查作出了评价,并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3例中2例漏诊,1例术中确诊并中转开腹。漏误诊的客观因素主要为症状隐匿、影像学检查的局限及腹腔镜手术方式的限制;主观因素主要是对胆囊癌及胆囊癌高危人群的认识不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对胆囊的观察粗疏,未仔细观察切除的胆囊标本。结论提高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胆囊癌的诊断意识和鉴别诊断能力,努力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胆囊癌的漏诊。
胡晋太黄凤德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癌漏诊
血清HCV RNA载量与抗-HCV、ALT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疑似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血清中丙肝病毒核糖核酸载量(HCV RNA)与抗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25例疑似HCV感染者血清为研究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疑似HCV感染者血清HCV RNA的表达,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抗-HCV水平,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分析ALT含量。结果 325例血清标本中,HCV RNA阳性168例,其中抗-HCV阳性166例,阳性率为98.81%;ALT异常127例,异常率为75.60%(127/168)。HCV RNA阴性157例,其中抗-HCV阳性94例,阳性率为59.87%;ALT异常18例,异常率为11.46%。HCV RNA载量与抗-HCV阳性率、ALT异常率呈正相关(r=0.867、r=0.933,P<0.05),抗-HCV阳性率与ALT异常率呈正相关(r=0.906,P<0.05)。结论检测HCV RNA和抗-HCV水平可提高丙型肝炎的检出率,ALT水平可参与评估肝脏受损情况。
黄凤德
关键词:丙型肝炎HCVRNA抗-HCVALT
腹腔镜在上腹部手术史的胆囊良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CGPS)的可行性、优缺点及手术经验。回顾2010年9月—2019年2月64例行腹腔镜治疗的有上腹部手术史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操作的要点及经验,并对比LC与CGPS的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60例(60/64,93.75%)患者成功建立气腹,经双期评估,术中分别有28例、32例进一步决定行LC、CGPS,最终分别有25例、32例成功实施LC、CGPS;LC与CGPS比较,中转开腹率(18.52%比5.41%)、术后住院时间[(4.27±0.99)d比(3.94±0.8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34.55±28.41)mL比(19.53±12.53)mL]、手术时间[(98.64±12.55)min比(74.06±10.35)min]、住院费用[(11512.6±787.22)元比(10606.5±639.3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与CGPS术后均无胃肠瘘、胆瘘、继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CGPS术后30例持续随访1~9年,无一例结石复发。有上腹部手术史胆囊良性疾病实施LC或CGPS均安全、可行;同LC比较,CGPS中转开腹率更低、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符合其适应证时可做优先选择。
胥丹韩保俊黄凤德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内镜微创保胆取石胆囊良性疾病上腹部手术史
基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不同退黄方案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价基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不同退黄方案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9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入院顺序依次分为SAMe-支持组(n=30)、MgIG-支持组(n=30)和SAMe-MgIG组(n=30),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完成后,SAMe-支持组和MgIG-支持组在胆汁回输、肠内营养乳剂(TPF-T)支持基础上分别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异甘草酸镁护肝治疗,SAMe-MgIG组不进行胆汁回输和营养支持,采用两药联合护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三组肝生化(ALT、GGT、TBIL、PA、ALB)和炎症指标(TNF-α、IL-6)的变化及三组引流时间。结果治疗2周后,三组ALT、GGT、TBIL、TNF-α、IL-6均明显下降,PA、ALB则明显回升。三组ALT、GGT、TBIL、TNF-α及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Me支持组PA和ALB改善快于MgIG-支持组和SAMe-MgI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IG-支持组IL-6改善快于SAMe支持组和SAMe-MgI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SAMe-支持组和MgIG-支持组PA、ALB、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Me支持组和SAMe-MgIG组、MgIG-支持组和SAMe-MgIG组PA、ALB、IL-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BD术后联合护肝无显著优势,单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或异甘草酸镁即可;护肝联合肠内营养乳剂(TPF-T)、胆汁回输治疗有助于促进转氨酶、胆红素、炎症反应及营养状况的同步改善。
胥丹韩保俊黄凤德蒲羽
关键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论双期评估模式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前、术中双期评估模式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术后结石复发的风险程度,术前对拟行保胆手术的病例进行评估并分组,术中再进行第二次评估,统计术前评估的病例数据、术中评估的筛除率及术后结石复发率,总结双期评估模式的特点。结果:676例胆囊结石病例通过术前评估,其中低危组211例,中危组465例,422例通过术中评估最后成功保胆(总体筛除率37.6%),其中低危组192例(筛除率9%),中危组230例(筛除率50.5%),术后结石复发率低危组为3.8%,中危组为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期评估模式具有标准统一、掌握容易、操作便捷等特点,使保胆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更加科学、规范。
胥丹胡晋太韩保俊黄凤德肖海波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保胆取石术内窥镜检查
腹腔镜下不同左肝切除方式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肝部分切除、腹腔镜Pringle法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下三种左肝切除方式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97例腹腔镜左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25例(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术33例(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腹腔镜Pringle法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术39例(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对比分析三组围手术期结果、术后炎症和肝脏生化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术中失血量、输血率、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炎症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区域阻断+解剖切除组最长、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次之、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最短[(257.9±66.2)min vs (234.6±49.1)min vs (216.4±4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均出现术后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至术后第5天,除白蛋白外各炎症及肝功能指标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均低于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和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除C反应蛋白外各炎症及肝功能指标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均高于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和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不同手术方式和各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三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随时间改变的趋势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1)结石及病灶累及左内叶尤其IVa段时,选择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疗效更佳;(
胥丹朱春燕韩保俊黄凤德蒲羽
矿物粉尘对人体正常细菌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我国3个矿区3种矿物粉尘对人体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3种正常细菌的影响。方法分析3种矿物粉尘与3种细菌作用24 h后,观察培养基细菌数量、葡萄糖、钙离子、镁离子、细菌特征酶、特征产物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变化。结果与水镁石粉尘作用后,3种细菌培养基钙离子、镁离子、细菌数量及葡萄糖消耗显著增高,特征酶、特征产物增多,各细菌形态均发生了改变;其它两种矿物粉尘变化不明显。结论高生物活性的水镁石矿物粉尘能促进3种细菌的生长代谢。
吴逢春董发勤黄凤德邓建军代群威刘俭何静
关键词:扫描电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