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培华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血液
  • 4篇血液透析
  • 2篇肾衰
  • 2篇透析治疗
  • 2篇维持性
  • 2篇维持性血液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内科
  • 2篇内科学
  • 2篇腹膜
  • 2篇腹膜透析
  • 1篇道德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态
  • 1篇血透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机构

  • 6篇广东药学院附...
  • 2篇广州铁路中心...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黄培华
  • 6篇黄华
  • 6篇桓文穆
  • 5篇吕路
  • 4篇管红斌
  • 3篇黄四邑
  • 2篇肖文豪
  • 1篇黄锋先
  • 1篇林紫云
  • 1篇郭泽慧
  • 1篇叶任高
  • 1篇曾红华

传媒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龄慢肾衰患者维持性血透死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1月以上死亡的慢肾衰患者41例及30例在院接受维持性血透患者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心脏原因死亡18例,脑血管意外死亡8例,感染死亡12例,死亡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01),平均血透时间短于对照组,血透期间体重增长率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因感染而死亡的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死亡组(P<0.001)。结论实验中心脏原因、肺部感染、脑血管意外为慢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最主要死亡原因,高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和左心室肥厚是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透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透析患者的高血压、贫血、钙磷代谢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达到临床预防的目的。
黄四邑黄华肖文豪吕路管红斌黄培华桓文穆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
内科学实习医生临床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2008年
提高临床能力是内科学实习医生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临床能力包括临床思维和临床基本技能。培养临床能力的方法包括:注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应用循证医学的思维,主动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强化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法律意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吕路桓文穆黄华管红斌黄培华
关键词:实习医生临床思维内科学
尿毒症患者心理状态及人文关怀被引量:13
2009年
尿毒症患者迫切需要人文关怀,但整个社会和许多医务人员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重视,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康复。履行对尿毒症患者人文关怀的必要措施有:建设注重医学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加强医护人员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展健康教育,鼓励患者积极融入社会;综合社会资源,努力解决患者经济和生活困难。
吕路黄锋先桓文穆黄华管红斌黄培华黄四邑
关键词:尿毒症人文关怀心理道德医患关系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65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高通量透析组26例、常规透析组20例和血液灌流组19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透析前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电解质6项、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血清磷(PO_4^(-3))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高通量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治疗后β_2-MG、iPTH、Hb、TP、PO_4^(-3)和ALB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和血压异常并发症均低于常规透析组和血液灌流组,其总并发症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对患者的血液内有害物质的清除能力、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控制较常规透析有明显的提升。
黄培华黄华桓文穆林紫云郭泽慧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衰竭疗效
抗核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探讨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 (ANA)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特点。方法 :总结 1991年~ 1998年 85 3例住院SLE病人 ,发现ANA阴性者有 139例 ,对ANA阴性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 ,并与ANA阳性者比较。结果 :ANA阴性者光过敏明显增加 ,肾炎、关节炎则明显减少 ,雷诺氏现象、脱发也较少 ;抗SS -A抗体较多见 ,抗ds-DNA明显少于ANA阳性者 ,抗Sm、抗核糖核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低。结论 :ANA阴性的SLE是SLE的一种亚类 ,其特点是皮肤光过敏多见 ,抗SS -A阳性率较高。
黄培华叶任高
关键词:抗核抗体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腹膜透析充分性对营养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 (PD)充分性对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透析不充分的 1 9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 ,采用腹膜平衡试验 (PET) ,并根据PET结果对患者原有的PD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 ,分别观察调整前及调整后 3个月的透析充分性指标 :即临床指标、尿素清除率 (KT/V)和肌酐清除率 (Ccr)。同时 ,评估营养指标 :血清白蛋白 (Alb)及血红蛋白 (Hb)。结果 调整透析方案前 ,在透析不充分的情况下 ,患者的营养指标低下 ,根据PET结果对原有的PD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后 ,1 9例患者中有 1 8例透析达到充分指标 ,Alb与Hb值与调整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 (P <0 0 1 ) ,余下的 1例患者透析仍不充分 ,故改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 充分透析可改善PD患者的营养状态。PET可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PD方案 ,从而使透析达到充分。
黄培华
关键词:内科学腹膜透析透析充分性营养状态腹膜平衡试验
主动脉弓钙化的血液透析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改变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的主动脉弓钙化(AAC),分析具有AAC的血液透析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改变。方法收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据胸部X线片判断有无AAC,检测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之比(E/E’)。结果 97例血液透析患者中60例(61.9%)发现主动脉弓钙化,37例(38.1%)未发现主动脉弓钙化。主动脉弓钙化组和非钙化组在年龄、糖尿病的比例、舒张压、脉压、血清白蛋白、i PTH和心胸比有显著差异。钙化组的QTd(51.05±3.01ms)、QTcd(57.18±3.37ms)和E/E’(21.94±4.83)显著大于非钙化组的QTd(49.41±2.43ms)、QTcd(54.85±2.69ms)和E/E’(16.93±4.15)(P<0.01)。钙化组的QTcd和EF呈显著负相关(r=-0.388,P=0.002),钙化组的QTcd和E/E’呈显著正相关(r=0.473,P<0.001)。血液透析患者的QTd、QTcd和年龄、i PTH、心胸比显著相关(P<0.01)。结论具有主动脉弓钙化的血液透析患者QTd、QTcd显著延长,其QTcd和左心室功能显著相关。
吕路黄华桓文穆黄培华曾红华
关键词:主动脉弓钙化QT离散度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和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治疗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疗效的比较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HD)和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治疗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HD组28例患者和CAPD组15例患者透析充分前后血液生化指标、死因及并发症情况。结果:CAPD组患者以感染为死因的比例(33%)高于HD组(21%),但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接受CAPD治疗出现休克、心脏骤停、心律失常、血压不稳或脑血管意外的机会明显较HD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APD应作为透析前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及透析过程血压不稳的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一体化治疗的首选。
黄四邑肖文豪黄华吕路管红斌黄培华桓文穆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持续不卧床肾透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