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峰

作品数:6 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褐斑
  • 3篇褐斑病
  • 3篇柑橘
  • 3篇斑病
  • 2篇链格孢
  • 2篇链格孢菌
  • 2篇病原
  • 2篇病原鉴定
  • 1篇真菌
  • 1篇真菌病害
  • 1篇真菌性病害
  • 1篇症状
  • 1篇入侵
  • 1篇入侵防范
  • 1篇瓯柑
  • 1篇霉病
  • 1篇接种试验
  • 1篇花瓣
  • 1篇灰霉病
  • 1篇果面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省柑橘研...

作者

  • 6篇黄峰
  • 6篇李红叶
  • 3篇侯欣
  • 3篇朱丽
  • 2篇陈昌胜
  • 2篇王兴红
  • 2篇黄振东
  • 1篇陈国庆
  • 1篇肖紫兰
  • 1篇蒲占旭

传媒

  • 2篇果树学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柑橘链格孢褐斑病的发生危害风险和治理对策被引量:23
2015年
由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Alternaria alternata pathotype tangerine)引起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Alternaria brown spot,ABS)主要危害部分橘,以及橘与柚、橘与橙的杂交柑橘,葡萄柚等,引起落叶、落果、枯梢,致使带病斑果实难以鲜销,常给感病的柑橘品种生产带来巨大的困难。鉴于该病害对中国柑橘产业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以及国内对该病害知识的需求,本文结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总结和归纳了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在国内外发生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柑橘产业面临该病害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增强柑橘产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人员、柑橘生产者对该病害的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
李红叶梅秀凤符雨诗黄峰陈再廖杨小平王一光黄海华
瓯柑褐斑病病原鉴定被引量:17
2012年
为鉴定温州和丽水地区所发生的柑橘病害类型,本研究从当地多个果园进行采样,检查和分离培养获得大量的链格孢菌株(Alternaria)。致病性试验证明这些链格孢菌中大部分能够引起类似褐斑症状。对其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培养性状的观察,并扩增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分析,确定该病害的病原为交链格孢菌(A.alternata(Fr.)Keissler),该病害系柑橘褐斑病。
黄峰朱丽侯欣李红叶
关键词:瓯柑褐斑病病原鉴定
值得重视的几种柑橘真菌性病害
本文介绍了我国新近发现的柑橘轮斑病(Cryptosporiopsis citracarpa)和柑橘褐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e)的症状和病原性质,国际上对柑橘黑斑(星)病(Guignardia cit...
侯欣黄峰朱丽王兴红陈昌胜符雨诗李红叶
关键词:柑橘真菌病害入侵防范
柑橘花瓣灰霉病诱导的果面疤痕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为了解柑橘花瓣灰霉病是否与成熟果实表面疤痕有关、所形成疤痕的特征以及灰霉病菌的种类,【方法】通过终花期挂牌跟踪调查、人工接菌试验和喷药防治,综合分析花瓣灰霉病与果面疤痕的关系及疤痕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柑橘花瓣可受灰霉病菌感染而腐烂,腐烂花瓣不易脱落,黏贴在幼果上,滋生的病菌可引起幼果表皮形成凹陷斑点或斑块。受害组织随后木栓化,呈痘疮状或脊状凸起。随着果实的膨大,凸起部位逐渐变平坦,甚至稍下陷。疤痕表面粗糙,大小形状各异,有浅裂纹,质地似软木塞。菌丝块接种发现病菌可以引起幼果表面产生黑褐色凹陷的斑点或斑块,花期喷施速克灵可以部分降低疤痕果的比例。形态学和分子鉴定证明花瓣上的灰霉菌主要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Ex.Fr.)。【结论】花瓣灰霉腐烂与果实表面疤痕有关。
朱丽王兴红黄峰侯欣肖紫兰蒲占旭黄振东李红叶
关键词:接种试验
红橘褐斑病病原鉴定被引量:48
2011年
自2007年起重庆万州的红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CV.Hongjv)上爆发一种未曾见过的病害,损失严重,因病斑褐色,故被称之为褐斑病。褐斑病贯穿柑橘整个生长季节,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严重时也为害新梢,引起大量落叶和落果,甚至枝梢枯死。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从病区多个果园采集发病的叶片、果实和枝梢,检查和分离培养发现病组织中广泛存在链格孢菌(Alternaria)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致病性试验证明只有链格孢菌才能引起类似褐斑症状,而炭疽菌和空白对照都不产生任何症状。通过比较研究这些链格孢菌菌株的形态学,培养性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基因的部分序列,可以断定红橘褐斑病的病原为交链格孢菌[A.alternate(Fr.)Keissler]。病原性质的确定将为红橘褐斑病发生规律的研究和控制奠定基础。
陈昌胜黄峰程兰冯春刚黄涛江李红叶
关键词:红橘褐斑病病原鉴定
柑橘黑点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被引量:42
2012年
近年来,柑橘黑点病(Diaporthe citri)在浙江、江西等柑橘产区普遍发生,逐渐成为柑橘最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鲜销果实的外观品质和销售价格。2008年以来,通过对该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开展研究发现,果实整个生长期都能感病,但以果实膨大期最感病;黑点病的严重度与树龄、施肥水平和杀菌剂的使用次数关系密切;以座果后每隔20 d使用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防治效果较好,代森锰锌中添加0.25%~0.50%矿物油(绿颖)能有效地提高其防效。文章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黑点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姜丽英徐法三黄振东黄峰陈国庆李红叶
关键词:柑橘黑点病症状发病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