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晶 作品数:11 被引量:7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创伤性膝关节挛缩应用MOTOmed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 周云 王锋 张全兵 阚秀丽 刘奕 王永召 黄晶晶 吴建贤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对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评定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康复治疗包括药物、运动疗法、矫形器具和手术治疗。结论脑瘫患儿髋... 黄晶晶 周云 吴建贤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1 2019年 背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足踝肿胀及切口愈合一直是手术医生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也一直在试图缩短手术等待期并降低切口感染率。目的探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40足)跟骨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正确体位摆放、冰敷消肿、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肢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阳性所需时间、术后切口恢复情况、术后肿胀、踝周径差值、疼痛、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转阳性所需时间为(6.4±0.7)d,短于对照组的(8.2±1.2)d(t=-5.794,P<0.001)。观察组切口治愈率为70%(14/20),高于对照组的35%(7/20)(χ^2=4.912,P=0.027)。观察组Ⅱ度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84,P=0.018)。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踝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应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有利于消除肿胀,缓解疼痛,促进术后切口愈合,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熊斌 周云 詹俊锋 黄晶晶 李凯 王永召 荆珏华 吴建贤关键词:骨折 跟骨 气压治疗 围手术期 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4年 脑瘫患儿继发髋关节脱位,是继马蹄足后的第二大骨骼肌肉系统损害性疾病,可发展成为疼痛髋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加重脑瘫患儿成年后的残疾程度。如何及时准确地评定股骨头移位情况及综合康复治疗对其发展的意义,本文作一综述。 黄晶晶 周云 吴建贤关键词:脑性瘫痪 髋脱位 康复 X线测量在脑瘫患儿继发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通过分析脑瘫(CP)患儿髋关节X线的相关指标,明确各测量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求适合临床医师应用的CP患儿继发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监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CP患儿的100个髋关节的X线相关指标,并以正常儿童30例作为对照,测量指标包括髋臼指数(AI)、颈干角(NSA)、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P)。结果≤2岁CP患儿与同年龄段正常儿童骨盆平片相关指标对比显示:AI、NSA、M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3岁CP患儿与同年龄段正常儿童骨盆平片相关指标对比显示:NSA、M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3岁脑瘫患儿与同年龄段正常儿童骨盆平片相关指标对比显示:NSA、M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SA和MP均是反映CP患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有效指标。 李杜娟 周云 黄晶晶 张全兵 阚秀丽 沈显山 洪永锋 冯小军关键词:脑性瘫痪 X线 髋关节 脑瘫患儿继发性髋关节发育异常的X线检测方法 被引量:3 2016年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综合征,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它导致肢体活动受限。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及行为障碍,伴有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3]。在继发性肌肉骨骼功能障碍方面,继发髋关节发育异常,是脑瘫患儿继马蹄足后的第2大骨骼肌肉系统损害性疾病,包括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及全脱位。脑瘫患儿继发髋关节发育异常会导致髋部疼痛、下肢控制不稳、髋关节活动受限及早期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严重降低患儿生活活动能力[2-7]。本文就脑瘫患儿继发性髋关节发育异常的X线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黄晶晶 周云 吴建贤关键词:脑瘫患儿 继发性 X线 CEREBRAL 创伤性膝关节挛缩应用物理因子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物理因子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以创伤性膝关节挛缩为第一诊断的患者4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11~61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8.90岁。对照组23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11~61岁,平均年龄32.74岁。均按照膝关节挛缩的治疗方案正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微波治疗、石蜡疗法、关节松动术、冷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行主被动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疗效评分有无差异,其中膝关节活动度以膝关节屈曲角度(°)表示,膝关节疗效评分以百分制(分)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活动度(治疗组32.254 60°±11.401 41°,对照组33.386 70°±9.848 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治疗组127.850 00°±13.554 78°,对照组97.562 50°±26.131 45°)与治疗前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疗效评分(治疗组34.545 50分±7.288 13分,对照组34.391 30分±7.709 1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疗效评分(治疗组87.636 40分±6.945 68分,对照组77.695 70分±5.611 96分)与治疗前膝关节疗效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膝关节疗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因子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挛缩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提高膝关节疗效评分,改善膝关节功能。 周云 杨雪 张全兵 王锋 黄晶晶 王永召 刘奕 丁呈彪 吴建贤关键词:膝关节挛缩 物理因子 运动疗法 关节活动度 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正>目的综述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对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评定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康复治疗包括药物、运动疗法、矫形器具和手术治疗。结论脑瘫... 黄晶晶 周云 吴建贤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对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髋关节发育的影响: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对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髋关节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4岁痉挛型双瘫儿童32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cale,GMFCS)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我院行常规康复治疗,每年≥6个疗程,每个疗程10—14天,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指导患儿监护人使用矫形器行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包括夜间髋关节外展位睡眠,白天髋关节外展位站立,每日髋外展站立时间≥1h。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8—24个月拍摄骨盆平片,测量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双髋关节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igration percentage,MP)和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结果:治疗前,试验组MP值和A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试验组MP值为:20.96±6.35,对照组MP值为:29.78±9.38,试验组AI值为:18.53±2.54,对照组AI值为:21.17±2.73,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可有效减轻较小年龄痉挛型脑瘫儿童髋关节的进行性移位,有助于患儿髋关节正常发育。 黄晶晶 周云 阚秀丽 江炎 沈显山 洪永锋 冯小军 吴建贤关键词:脑性瘫痪 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对痉挛型双瘫儿童髋关节发育的影响 黄晶晶 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