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若刚
- 作品数:30 被引量:290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北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疾控处或科现况调查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疾控处或科设置、人员和职能履行情况,为制定北京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北京市14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调查的117家医疗机构中设立疾控处(科)的占86.21%,平均编制1-3名工作人员,75.06%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23.48%(27家)医疗机构的疾控处(科)承担了规定的所有疾控职能。二级和三级医院疾控处(科)设立情况和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疾控处(科)采取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的隶属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51,P=0.001),二级和三级医院疾控处(科)人员疾控工作能力比较,其中职称、专业、工作经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21、12.945、7.193,P均〈0.05)。结论医疗机构疾控处(科)制度刚刚建立,尚处于探索阶段,受制于医院行政隶属、工作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 黄若刚曹红霞
- 关键词: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
- 北京市首例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家族内传播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5
- 2003年
- 目的 描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传播链 ,以探讨该病在人群中传播的规律和特征。方法 对北京市第一起输入性疫情相关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分析病例之间的关系 ,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 0 0 3年 3月 5日北京市发生第一例输入性SARS病例 ,并在家庭内和医院造成 9人感染 ,其中 2例死亡 ;指示病例潜伏期为 4天 ,第二代病例潜伏期为平均 7天 (4~ 1 7天 ) ,第三代病例较少 ,潜伏期为 8天。潜伏期越短 ,发热维持时间越长 ,病情越重。经及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 ,疫情得到控制。结论 SARS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家庭及医院聚集性 。
- 贺雄沈壮宁芳丁丽新滕仁明林长缨黄若刚李晓梅刘泽军
- 关键词: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
- 北京市2004-2012年梅毒和淋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4
- 2013年
- 目的分析2004-2012年北京市梅毒和淋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性传播疾病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2004-2012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梅毒和淋病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北京市共报告梅毒33 363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12.26/10万~25.13/10万;淋病23 983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5.52/10万~35.53/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48.53,P<0.01)。除隐性梅毒外,其他各期梅毒和淋病男性病例均多于女性。梅毒和淋病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性活跃年龄组,分别占全部报告病例的64.59%和88.43%。梅毒报告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占所有报告病例的53.76%。梅毒和淋病报告病例较多的区县均为丰台区、海淀区和朝阳区,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结论梅毒已成为北京市发病率最高的性病,应重点针对流动人口集中区域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有效控制性传播疾病的流行。
- 高建华唐姬黄若刚
- 关键词:梅毒淋病性传播疾病
- 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来源分析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一旦发生演变迅速,危害极大。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关键是及时地发现突发事件的先兆,提前预警。2003年的SARS危机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系统严重滞后,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信息...
- 马晓晨松凯宁芳黄若刚李可群崔栗学周素梅滕仁明沈壮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来源
- 文献传递
- 北京市一起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1
- 2003年
- 刘泽军沈壮贺雄黄若刚滕仁明宁芳李晓梅丁立新林长缨
- 关键词: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
- 北京不同功能区域疾病预防控制资源配置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域疾病预防控制资源配置状况,为优化疾控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2010年北京市不同区域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北京功能核心区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疾控人员数是城市功能拓展区的3.7倍,高学历人员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占80.77%,高级和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重偏低;各区域职工人均人员经费、人均公用经费和每常住人口专项防治经费最高区域是最低区域的3.2倍、4.8倍和4.1倍;各区域人均建筑面积仅生态涵养区达到国家建议标准,行政用房和保障用房所占比例较低,业务用房和实验用房所占比重过高。[结论]北京不同区域疾控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现象,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应根据北京不同区域特点,合理配置疾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 高建华黄若刚
-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
- 2004年北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疫情的流行特征被引量:1
- 2005年
- 黄若刚卢红艳贺雄刘泽军吴疆沈壮赵涛梁万年
- 关键词:SARS疫情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传播链潜伏期
- 勇于实践创新的卫生管理者公共卫生专家王陇德教授
- 2009年
- 王陇德教授1969年毕业于原兰州医学院医疗系,1983年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硕士学位。曾任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厅长,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等职。
- 邸泽青黄若刚
- 关键词:公共卫生专家卫生管理者卫生厅副厅长卫生部副部长
-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问题的探讨——基于北京市延庆县的分析
-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政府首次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多年的奋斗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化进程,近些年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暴露出许多问题,由于政府的投入逐年下降,作为公共产...
- 黄若刚
-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 北京市2010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2010—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完善法定报告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北京市报告的甲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5年,北京市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764290例,年报告发病率在498.95/10万~828.45/10万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25×10^2,P〈O.01)。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25×10^4,P〈0.01;χ2=4.97×10^2,P〈0.01);分别占甲乙类报告总例数的39.72%和33.01%。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7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年均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占报告总例数的47.79%,高发职业主要是散居儿童,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1.64%。发病顺位居前三位的病种连续6年均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和痢疾。法定报告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率为16.67%,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肠道传染病是目前北京市较为严重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散居儿童的传染病预防控制,进一步提高实验摩诊断率以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 高建华黄若刚
- 关键词:法定报告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