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承友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蓖麻蛋白碘化油乳化前后急性毒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目的:探讨植物毒素碘化油乳化的缓释作用,以及乳化前后对机体的急性毒性差别。材料与方法:将蓖麻蛋白水剂和碘化油蓖麻蛋白乳剂分别用不同剂量注入小鼠腹腔,观察即刻反应和死亡高峰期、以及大体尸检情况。结果:蓖麻蛋白水剂的 LD_(50)为12.78μg/kg,碘化油蓖麻蛋白乳剂的 LD_(50)为23.79μg/kg,两者 P<0.05,有明显差异。死亡高峰期后者比前者推迟2~3天。结论:蓖麻蛋白碘化油乳化后可以达到缓释,在不增加副作用的情况下,碘油乳化后用量可增加。
- 龚承友初曙光蔡玉凤沈祖铭
- 关键词:蓖麻蛋白毒性碘油乳剂药理学
- 螺旋CT血管造影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8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有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CTA检查 ,其中 2 0例在CTA检查 1周内接受减数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 :(1)CTA对椎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与DSA呈高度相关 (r =0 .837P <0 .0 0 1) ,对发育不良、血管扭曲的判断与DSA完全一致 ,对椎动脉起始端钙化和开口位置的显示优于DSA。 (2 ) 80例 16 0条椎动脉中 ,正常 88条 (5 5 .0 % ) ,粥样硬化性狭窄 2 9条 (18.1% ) ,发育不良性狭窄 2 0条 (12 .5 % ) ,非自然扭曲 18条 (11.3% ) ,扭曲伴狭窄 5条 (3.1% )。另见起始端钙化 7条。结论 :CTA能清晰地显示全程椎基动脉系统 ,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诊断。
- 陶庆玲龚承友
- 关键词:椎基动脉供血不足CT血管造影
- CT检查对中晚期食管癌分期的意义被引量:24
- 2000年
- 目的 分析CT检查对中晚期食管癌分期的意义。材料与方法 搜集我院作CT扫描并经手术或放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 5 3例 ,研究其CT征象和手术病理所见 ,分析病变对邻近脏器侵犯的特征 ,以及转移淋巴结的显示情况。根据 1976年我国制定的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 ,结合CT和手术结果分期 ,5 3例中 ,Ⅱ期 13例 ,Ⅲ期 31例 ,Ⅳ期 9例。结果 CT能精确显示食管壁的增厚程度 ,对邻近脏器侵犯的估计与手术对照正确率达 85 %以上 ,对局部和远处淋巴结显示的敏感性低于 70 % ,对远处脏器的转移只要扫描范围充分 ,均能明确诊断。结论 术前CT检查对食管癌分期、手术可切除性、放疗的重点和范围 ,以及预后的估价有重要意义。
- 龚承友邵康为范晓彧
- 关键词:中晚期食管癌CT
- 蓖麻蛋白对裸鼠肝癌瘤体内注射的疗效及骨髓抑制的研究
- 1997年
- 目的:为了观察蓖麻蛋白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比较蓖麻蛋白与丝裂霉素对骨髓抑制的差别。材料与方法:用入肝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为组织来源,植入实验裸鼠肝内建立裸鼠肝癌模型,以瘤体内注入生理盐水作对照,比较蓖麻蛋白(4μg/kg)、碘油乳化蓖麻蛋白(8μg/kg)、丝裂霉素(500μg/kg)肝癌瘤体内注射后的疗效,观察肿瘤生长抑制率、甲胎蛋白、蛋白、血象及骨髓改变。结果:蓖麻蛋白、磺油乳化蓖麻蛋白、丝裂霉素组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肿瘤组织发生不同程度坏死,甲胎蛋白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但三种剂型间无显著性差别。周围血象及骨髓抑制丝裂霉素比蓖麻蛋白明显(P<0.01),结论:蓖麻蛋白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明显,其乳剂抗癌作用不变,为蓖麻蛋白瘤内注射及乳化后肝动脉导向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蓖麻蛋白骨髓抑制毒性明显低于丝裂霉素,为反复给药提供了条件。
- 龚承友初曙光陈陵际
- 关键词:动物实验蓖麻蛋白骨髓抑制
-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跟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8例30个跟骨骨折的轴位CT、MPR及表面重建(SSD)CT的表现,对骨折进行分型,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 30个跟骨骨折中,骨折涉及距下关节6个跟骨,涉及距下关节24个跟骨。22例骨折涉及距下关节者进行手术治疗,16例术中给予植骨,手术结果证实了MPR和SSD显示的骨折情况,并取得良好疗效。MPR能准确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严重性、移位的程度及相应的软组织损伤;SSD有助于骨折块的立体定位,术前正确评估骨关节损伤和塌陷的程度。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和MPR对术前骨折的分类、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 朱才松龚承友邵康为吉新华张亚东
- 关键词:跟骨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
- 胃血管球瘤一例被引量:2
- 2004年
- 朱才松徐明袁立新龚承友
- 关键词:血管球瘤黑便胃体止血治疗隐血
- 对比剂密度监控智能扫描技术在椎动脉及颈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优化椎、颈动脉螺旋 CT 血管成像(SCTA)增强时相,研究增强扫描最佳触发时间和扫描方法,提高椎、颈动脉的三维显示率。方法在对比剂密度监控智能扫描(smartPrep)组133例椎、颈动脉(87例椎动脉、46例颈动脉)SCTA检查中,于足背静脉团注350 mg I/ml 的碘海醇后,应用 SmartPrep 技术优化扫描时相、触发扫描序列完成数据采集,对照组113例同样采用足背静脉团注对比剂,以经验估计延迟18~22 s 后触发扫描,经图像重建和三维重组显示靶血管。结果所有 SmartPrep 组 SCTA (133例,100%)均获成功,其增强时相处于最佳(130例)和较佳(3例)的扫描时期内,靶血管密度阈值在整个扫描周期[(18±4)s]内持续在100 HU 以上,而实际增强扫描的启动时间个体差异明显(15~43 s),误差达28 s。靶血管平均密度[(161.4±2.0)HU]明显高于对照组[(133.3±2.2)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6,P<0.01)。SmartPrep 组显示满意率为97.74%(130/133),不满意率为2.26%(3/133),失败率为0。对照组显示满意率为76.11%(86/113),不满意率为22.12%(25/113)和失败率为1.77%(2/113)。结论智能扫描技术应用于对比剂密度的实时监控并及时触发增强扫描,能获得满意的增强时相。
- 邵康为龚承友刘伟袁立新
- 关键词:椎动脉颈动脉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 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 1996年
- CT尽管对早期胃癌诊断意义不大,但对进展期胃癌,因其既能显示肿瘤腔内及壁内生长情况,又能显示肿瘤腔外生长和远处转移故具有临床价值。本文分析1992年12月至1994年11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1例胃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
- 初曙光龚承友
- 关键词:胃肿瘤CT
- 螺旋CT对钝性肾挫伤的诊断和术前评估
- 计算断层摄影术(CT)在腹部钝性外伤尤其是肾挫伤的诊断作用十分重要,在肾钝性挫伤的诊断中SCT不但能提供重要的解剖和生理信息,通过三维重建图像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和程度,有助于评估肾实质损伤严重性、肾周血肿的范围和肾实质血供...
- 邵康为龚承友袁立新
- 关键词:螺旋CT影像学诊断
- 文献传递
- 裸小鼠原位接种肝癌经瘤体内蓖麻蛋白注射后疗效及其骨髓抑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为了观察蓖麻蛋白在介入治疗肝癌中的疗效 ,比较蓖麻蛋白与丝裂霉素对骨髓抑制的差别。方法 用LC 412移植瘤瘤块 ,植入实验裸鼠肝内建立裸鼠原位肝癌模型 ,以瘤体内注入生理盐水和碘油水乳剂作对照 ,比较蓖麻蛋白、碘油乳化蓖麻蛋白、丝裂霉素、在肝癌瘤体内注射后的疗效 ,观察肿瘤生长抑制率、甲胎、血像及骨髓抑制。结果 蓖麻蛋白、碘油乳化蓖麻蛋白、丝裂霉素组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P <0 0 5 ) ,肿瘤组织发生不同程度坏死 ,甲胎蛋白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但 3种剂型间无显著性差别。周围血像及骨髓抑制丝裂霉素比蓖麻蛋白明显 (P <0 0 1)。结论 蓖麻蛋白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明显 ,其乳剂抗癌作用不变 ,为蓖麻蛋白瘤内注射及乳化后肝动脉导向治疗肝癌提供了实验依据。蓖麻蛋白骨髓抑制毒性明显低于丝裂霉素 。
- 龚承友初曙光陈陵际
- 关键词:蓖麻蛋白肿瘤移植裸小鼠骨髓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