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舒
-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反复黏液血便伴弥漫性大肠病变的儿童肠结核1例被引量:2
- 2015年
- 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主要发生于回盲部,其典型表现者常合并不明发热、慢性消耗等非特异性结核感染全身症状,均比较容易诊断。不典型及年幼患者的ITB却表现各异,直接病原学依据难以获得,容易误诊、误治,其中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ITB尤其少见[2-3]。现报告1例仅以"反复黏液血便"为突出表现的幼儿ITB。
- 胡华建李中跃詹学王玉婷陈静龚舒
- 关键词:黏液血便肉芽肿肠结核儿童
- 线上线下融合BOPPPS模式在小儿传染病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4
- 2023年
- 小儿传染病学是儿科系本科核心课程之一,在“互联网+教育”的助推下,为解决目前教学大纲不合理、教学课程内容散,学生的参与度低、课堂沉睡,思政元素缺乏或生搬硬套及成绩评定方式单一等痛点问题,研究通过重构教学大纲,将BOPPPS有效教学设计应用于课堂,并结合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以团队为导向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等教学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唤醒课堂;结合专业特色及学情分析,进行润物无声的有效思政;打造多维度、多元化成绩评定体系,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获得感的同时,对学生平时的努力给予肯定,并反应在最终成绩中。这些务实的创新改革措施,最终赢得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模式的认可,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培养与优质成长。
- 龙晓茹刘聪龚舒张祯祯郑改焕许红梅赵瑞秋
- 关键词:课程创新本科教育混合式教学参与式教学
- 婴幼儿结肠镜检查223例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结肠镜检查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提高对相关疾病及其内镜下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接受结肠镜检查且年龄≤3岁的223例患儿的临床及内镜资料。其中男148例,女75例;年龄26 d~3岁,〈6个月41例,6~12个月68例,1~3岁114例。结果223例患儿在静脉复合麻醉下采用单人或双人操作手法,共完成235例次结肠镜检查,其中221例次顺利到达回盲部(回肠末端29例次,回盲部192例次),完成率94.0%。主要临床表现为血便(124例,55.6%)、迁延性/慢性腹泻(55例,24.7%)、慢性腹泻合并血便(22例,9.5%),其他原因(22例,9.5%)。最终阳性诊断率96.4%(215/223例)。前5位病因依次为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78/223例,35.0%),肠息肉(50/223例,22.4%),大肠炎(29/223例,13.0%),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9/223例,8.5%),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0/223例,4.5%)。结论结肠镜检查对婴幼儿便血、慢性腹泻的相关病因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肠息肉为引起婴幼儿便血、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与抗生素相关的腹泻及便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结肠镜联合病理组织活检在肠结核、肠淋巴管扩张症、贝赫切特综合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少见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 龚舒李中跃詹学胡华建王玉婷陈静
- 关键词:婴幼儿结肠镜检查便血慢性腹泻
- 婴幼儿结肠镜检查196例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 <正>目的通过分析结肠镜检查婴幼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相关疾病以及其肠镜下表现的认识。镜检查在此类婴幼儿消化道疾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院196名接受肠镜检查的婴幼儿的临床及内...
- 龚舒李中跃胡华建
- 文献传递
- 1例TBX19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病例报告合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分析一例因TBX19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Congenital isolated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deficiency, CIAD)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以及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于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例CIAD患儿的临床特征,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对患儿家系进行检测。并搜索国内外数据库,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进行总结。结果 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携带剪切位点c.468+1-468+20del纯合突变,其父母均为携带者,该突变位点目前尚未报道。检索文献截止2022年3月,共报道TBX19基因34种致病性变异,均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临床表型具有较高一致性,主要表现为新生儿期发病的低血糖、惊厥、胆汁淤积性黄疸。结论 先天性IAD发病早,病情危重,是引起新生儿低血糖、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罕见原因,若诊断不及时,有20%死亡率,该病早期激素替代治疗,预后较好。
- 龚舒詹学李俊李蜀媛王玉婷
- 关键词:低血糖胆汁淤积性黄疸
- 特异性免疫治疗新进展被引量:8
- 2011年
-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作为目前唯一可能根治变应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减轻过敏症状,减少用药,还可阻止自然病程的进展,预防新变应原的产生。近年来舌下SIT因其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易操作性已在欧洲各国广泛开展。标准化的变应原制剂在国内外逐步应用,已取代非标准化制剂。然而无论是皮下注射还是舌下含服方法,其具体有效剂量、治疗方案、治疗疗程尚待规范统一。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以重组变应原为主的新制剂的研发,SIT的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更好地用于变应性疾病的治疗。
- 龚舒代继宏符州
-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
- 典型病例库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20年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涉及病种多、复杂,学习好相关知识存在一定困难,且目前存在教学任务加重、患者隐私保护意识加强、临床示教病例难寻等诸多问题。为此,医院建立了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病例库,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亲临其境的感觉和氛围,不仅提高了带教效率、丰富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还弥补了儿科疾病季节性发病及教学资源不足的缺点,使学生在短期内对疾病的特征有感性的、立体的理解,从而能更充分地掌握小儿常见疾病的辨病辩证思路,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对临床教学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 龚舒詹学詹学
- 关键词:临床教学病例讨论
-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患儿肠道菌群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消化科门诊或住院部确诊的Hp相关胃炎患儿118例,以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方法分析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情况。结果 治疗Hp时,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10~14d,其中36例采用序贯疗法,82例患儿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前,73例(61.9%)菌群正常,45例(38.1%)菌群失调,均无腹泻症状。治疗结束时,118例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菌群失调,其中18例(15.3%)患儿出现不同程度腹泻症状。治疗结束时肠道菌群正常患儿比率、严重菌群失调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肠道菌群正常患儿比率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严重菌群失调发生率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三联疗法和序贯疗法在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p相关胃炎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会导致患儿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引发相关症状。因此,临床上需关注抗菌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可进行肠道菌群监测。
- 龚舒李俊李蜀媛詹学李中跃王玉婷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炎抗菌药物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