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英
- 作品数:46 被引量:35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低温下人工合成包裹体中流体的相平衡研究
- 通过观察流体包裹体冷冻-熔化过程中出现的相变化,能有效的确定流体包裹体具体成分(Roedder,1963),因此对于人工合成包裹体中流体的低温相平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一般采用显微测温技术实现,但是对于低温下复杂氯化物盐水...
- 倪培丁俊英
- 文献传递
-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被引量:56
- 2014年
- 本世纪前十年(2001年-2010年),国内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包裹体流体体系PVTX性质的模拟、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和成矿机制研究以及油气包裹体和成藏过程研究等——进行了总结。国内包裹体流体体系PVTX性质的模拟研究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各种天然流体体系的状态方程被应用于包裹体研究中。结合国际上流行的流体包裹体合成技术,国内学者利用人工流体包裹体,已经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形成机理、包裹体中流体体系相平衡和流体包裹体分析设备标定的研究工作。成矿流体和成矿机制研究仍然是流体包裹体的主要应用领域,一些国际前沿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金属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红外显微测温技术,单个流体包裹体成矿元素的LA-ICP-MS测定方法,以及流体包裹体组合(FIA)研究方法等,被国内学者在研究中采用。油气包裹体研究越来越受到石油地质学家的重视,其在油气成藏机理尤其是油气充注以及成分演化史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除了上述主要研究领域,利用熔体包裹体研究地幔流体,通过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变质流体,应用表生环境下蒸发岩(石盐)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古气候,这些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本世纪的前十年,国内流体包裹体研究与国际研究紧密结合,中国学者创立的ACROFI系列会议目前也已经成为国际流体包裹体界的重要系列会议之一。
- 倪培范宏瑞丁俊英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
- 人工合成H_(2)O及NaCl-H_(2)O体系流体包裹体低温原位拉曼光谱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盐水化合物低温时具有特征的拉曼光谱,已有实验证明这种拉曼光谱适合于判定标准溶液的溶质性质.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作为天然包裹体的参照物,可以被用来验证许多涉及流体包裹体的假设的有效性,也是检验激光拉曼法测定单个流体包裹体溶质性质可行性的关键.本文采用Sterner和Bodnar提出的方法,在50/100MPa,500~600℃范围内合成了纯H_2O体系和NaCl含量为5.12,9.06,16.6,25wt%的NaCl-H_2O体系的流体包裹体.联合使用冷热台和激光拉曼探针,在低温(-180℃)时原位测定采集了冰及水石盐(NaCl·2H_2O)的拉曼光谱.研究表明合成包裹体的盐水化合物(NaCl·2H_2O)具有特定的拉曼光谱,可以做为鉴定自然界水-盐体系包裹体中NaCl存在的标准.包裹体中的水在冷冻后以结晶冰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非晶质的固体(水玻璃)形式出现.初次冷冻后采集的原位拉曼谱显示了明显的冰峰(3098cm^(-1)),但没有典型的水石盐拉曼谱峰出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在-40~-22℃温度区间观察到明显的相变,其代表了水石盐的结晶事件而不是熔化事件,对低于NaCl-H_2O体系低共熔点(-20.8℃)的相转变温度的解释应该慎重.盐水化合物的拉曼谱与冰的拉曼谱的相对强度及截面之比,指示出流体包裹体盐度的相对大小.水石盐的3423cm^(-1)峰与冰峰(3098cm^(-1))的峰高、峰的截面积之比是获得NaCl-H_2O体系盐度信息的比较理想的参数.
- 倪培丁俊英饶冰
- 采用石英毛细管的方法研究高温水热流体中铅锌元素的存在形式
- 潘君屹丁俊英倪培陈晋阳
- 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 <正>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模拟地壳温压条件下地质作用的实验技术。它可对-19~1200℃,0~10 GPa的热液体系进行实验,可在实验的温压条件下,用各种先进的光学方法分析样品,并具直观和...
- 管申进倪培丁俊英赵超
- 文献传递
- 油气包裹体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念、分类、形成机制及研究意义被引量:59
- 2006年
- 油气包裹体已成为油气成藏研究的有力工具,在划分油气运移充注期次、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间、反映油气的成熟度及来源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利用油气包裹体及其共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估算油气藏形成时的pVT条件是油气包裹体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它为更准确地计算油气藏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提供了一种独立的、更准确的技术手段。研究表明,包裹体岩相学和流体体系的热力学研究仍将是今后的发展重点。油气包裹体的pVT模拟技术尚处于初始阶段,两种软件(VTFlinc和FIT)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虽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经成为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 潘立银倪培欧光习丁俊英
- 关键词:油气包裹体油气地质
- 大别山花岗岩流体包裹体面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地质流体是在应力作用下迁移演化的,把它们割裂开来研究是不可取的。流体包裹体面就是把地质流体与应力联系起来的好途径。通过对花岗岩流体包裹体面的研究,可以揭示花岗岩在侵位冷却过程中经受的区域应力场变化及受应力控制的流体运移和演化特征。统计了位于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中的主薄原、天柱山和司空山三个花岗岩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产状,并对其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数据显示,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特征相似,有NE和NWW两个优势方向,其中NWW向早于NE向,从NWW向到NE向均一温度、盐度降低,CO_2含量下降;司空山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与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的明显不同,有SN和EW两个优势方向,EW向早于SN向。从早到晚流体的演化趋势为高温、高盐度、含CO_2和CH_4的流体演化为较低温度、低盐度、基本不含挥发组分的流体。司空山岩体与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侵位于不同的区域应力场下,流体的组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流体总的演化趋势一致:从高温、高盐度、富挥发分的流体向低温、低盐度、贫挥发分的方向演化。
- 倪培范建国周进丁俊英马东升华仁民凌洪飞蒋少涌
- 关键词:花岗岩
- 利用流体包裹体中CO2/HCO3-估算古流体pH
- 丁俊英Jean Dubessy倪培
- 第三纪极热事件时期的古温度: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 第三纪的古新世——始新世的极热事件,被认为是最类似于现今的温室效应。从赤道到热带的温度记录表明,全球温度在不到1万年内上升了至少5度(Zachos et al.,2003),这个温度的迅速升高被认为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迅速...
- 孟凡巍倪培丁俊英王天刚
- 文献传递
- 拉曼光谱研究天然FeS_2晶须结构及其相变规律被引量:13
- 2009年
- 利用显微激光拉曼技术研究了山西耿庄天然纳-微米FeS2晶须的结构。发现FeS2晶须中有白铁矿和黄铁矿两种结构类型。较粗的藕节状、粗柱状、串珠状等不规则形貌为白铁矿相,直线状、平直、表面光滑的晶须为黄铁矿相。耿庄FeS2晶须结晶生长早期以白铁矿相为主,中期是白铁矿和黄铁矿型结构共存,晚期以黄铁矿相为主。晶须生长过程有早期白铁矿结晶向晚期黄铁矿结晶转变的趋势。而且有黄铁矿包覆白铁矿的生长现象。FeS2晶须结构相变规律与形貌、形成时间和成分特点具有关联性。
- 黄菲寇大明姚玉增倪培丁俊英
- 关键词:拉曼光谱相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