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宝永

作品数:23 被引量:29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人工林
  • 7篇群落
  • 5篇水曲柳
  • 5篇曲柳
  • 5篇次生
  • 4篇樟子松
  • 4篇生物量
  • 4篇群落结构
  • 4篇物量
  • 4篇落叶松
  • 3篇营养元素
  • 3篇生物生产力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养分
  • 2篇养分循环
  • 2篇樟子松人工林
  • 2篇三江平原
  • 2篇生产力
  • 2篇生态系统

机构

  • 23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黑龙江省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佳木斯市林业...

作者

  • 23篇丁宝永
  • 7篇石福臣
  • 6篇沈海龙
  • 6篇陈祥伟
  • 5篇王录
  • 5篇刘强
  • 3篇罗传文
  • 3篇孙继华
  • 2篇刘世荣
  • 2篇王克
  • 2篇蔡体久
  • 1篇于凤林
  • 1篇徐立英
  • 1篇董世林
  • 1篇郭江
  • 1篇关继义
  • 1篇姚国权
  • 1篇张世英
  • 1篇宫伟光
  • 1篇于丹

传媒

  • 14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与...
  • 1篇植物研究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4
  • 1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2
  • 5篇1991
  • 10篇1990
  • 4篇198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及养分循环研究被引量:19
1989年
本文研究了帽儿山地区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特征及养分循环的过程。首先从产量生态学的基本问题入手,对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生长量、凋落量、分解量的规律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对红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密度进行了测定。采用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积累过程、分配过程、转化过程、分解归还过程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和评价。同时,通过对植物、土壤、降水的静态取样和动态取样,分析和讨论了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成、各成份的养分(N、P、K、Ca、Mg、Cu、Fe、Zn、Mn)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并进一步讨论了生态系统内的养分积累、养分分配以及养分转移。对养分循环过程应用了系统分析技术,通过简化连续时变系统为连续定常系统,建立了养分循环系统动态养分模型,对了解和掌握养分循环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于指导红松速生丰产林建设,红松适生丰产林的营造、经营和管理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红松林的科学研究,做了一次重要补充和发展。
丁宝永孙继华
关键词: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
生物制剂对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及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英文)被引量:6
2004年
采用Pt菌剂、ABT生根粉、HRC吸水剂、丰产素等生物制剂处理2年生樟子松苗木,在内蒙古加格达齐进行了田间造林试验。并对樟子松造林成活及地下根系生长效应进行了研究,观测苗木成活率、根系生长等因子。结果表明:Pt菌剂3号ABT生根粉制剂显著地提高了樟子松成活率,它分别比对照高29.3%和23.6%,也促进了根系的生长,特别是细根的增加。回归分析表明苗木细根长度与苗木成活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生物制剂提高成活率是通过增加细根量来实现的。表3参10。
唐凤德梁永君韩士杰宫伟光丁宝永
关键词:生物制剂樟子松沙地根系造林
落叶松人工林群落能量积累、分配、固定和转化的研究被引量:27
1990年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测定是生产力研究中一项重要因素,这需要测定组成群落主要种类的热值或者是构成群落各成分的热值。
刘世荣蔡体久柴一新丁宝永
关键词:落叶松人工林
三大硬阔树种资源恢复的研究
1991年
应用生态位理论和边缘效应理论,通过建立效应带、效应岛,促进人工——天然混合三大硬阔的群落的形成,以缩短演替周期,加速三大硬阔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培育。结果表明:(1)已形成了良好的演替层和更新层。(2)保留带上的演替层为效应带上的更新层创造了良好的庇荫条件,促进小苗木的生长,拓宽了三大硬阔种群的生态位。(3)为促进良好干形的形成,提出对黄菠罗、胡桃楸增加单位面积株数,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措施。
陈祥伟丁宝永于凤林
关键词:树种阔叶乔木
灯光诱虫在森林-鱼塘复合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被引量:1
1990年
昆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森林中枯枝落叶较多,生境复杂,为昆虫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和栖息场所;因而在森林中昆虫的种类多,数量大。
于丹董世林丁宝永王玉玺赵克尊李俊涛钱锋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灯光诱虫养鱼
水曲柳天然林生物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9
1989年
通过对样地水曲柳天然林的各器官生物量的测定和化学元素分析,研究了生物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龄为43a的水曲柳天然林乔木层地上部生物量为135.749 t/ha,其中干材为79.891 t/ha,干皮为13.191 t/ha,大枝(未着生叶)为23.961t/ha,小枝(着生叶)为12.830t/ha,叶为5.877 t/ha;乔木层地上部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4.539 t/ha·a,其中叶为1.519t/ha·a,仅次于干材;近期(5a)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8.390 t/ha·a,其中叶为4.012 t/ha·a,是器官之中最高者;地上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因器官、元素而异,但尤以叶的含量最高。根据分析结果,从植物营养学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发展针叶树为主的“栽阔养针”的观点,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丁宝永孙继华
关键词:水曲柳天然林生物量生产力
人工针叶群落中水曲柳种群发生发展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1
1991年
通过对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在红松(Pinus korai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下的天然更新状况的调查分析,对其种群在人工针叶群落下发生发展特点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1)在土壤水分条件比较适中的人工针叶群落中,只要在70m范围内有水曲柳种源存在,就能发生水曲柳天然更新种群。(2)现实人工针叶群落中天然发生的水曲柳种群年龄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分层和水平分布)及高生长状况都比较合理,能正常生长发育,进入主林层,与上层林木共同构成人工天然针阔混交林。此外,还对人工针叶群落中水曲柳天然更新种群生态位做了分析和讨论。
沈海龙丁宝永夏辛畅王录刘强罗传文李殷英
关键词:水曲柳种群生态位
全文增补中
天然水曲柳林生长发育规律及抚育间伐的研究被引量:12
1991年
通过定期定株观测和样地调查,对天然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直径、树高、侧枝和叶的生长季节周期性及生长周期进行了系统研究,找出了生长发育规律,同时对天然水曲柳林进行了定株定向间伐抚育试验,收到良好效果,可在实践中推广。
丁宝永沈海龙刘强王录
关键词:水曲柳抚育间伐
全文增补中
开拓效应带促进水曲柳天然更新效果的研究被引量:5
1991年
在落叶松人工林中开拓效应带,对水曲柳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效应带上水曲柳天然更新幼苗幼树数量、生长状况、分布状况以及种子雨密度都显著好于保留带上。为在人工针叶纯林中采用“伐针引阔”的经营途径,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稳定性和生物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强王录沈海龙丁宝永罗传文
关键词:水曲柳落叶松人工林
全文增补中
森林边缘效应理论及其效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1990年
本文通过对森林边缘效应类型的划分及单层次和多层凌空辐射模型的建立,从理论上对森林边缘效应(Forest edge affect)做了初步研究,并从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增加单位面积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把边缘效应理论与林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为摆脱林业“两危”的困境提出了两种切实可行的模式。 (1)利用边缘效应理论,开展群落优化结构,定向培育速生丰产林。 (2)根据效应带(Effect belt)配置理论,模拟自然,人工开拓效应带,对生产力低下的天然次生林进行合理改造,建立人工天然混交群落结构模式。
丁宝永陈祥伟陈大我石福臣王录
全文增补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