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辉 作品数:14 被引量:46 H指数:4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直肠巨大侧向发育腺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一例 杨帆 李晓芳 丁辉慢病毒载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7年 肿瘤基因治疗依赖于高效、安全、稳定的基因转导方法,慢病毒以其转染率高、靶向性强、表达稳定等优点脱颖而出,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近年来,慢病毒载体逐渐成熟的设计、逐步完善的生产工艺、不断提高的安全性使其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慢病毒在肿瘤疫苗制备、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介导自杀基因、RNA干扰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不仅促进了肿瘤基因治疗的发展,更助力于肿瘤治疗进入精准医学新时代。 孙上钧 丁辉 韩双印关键词:慢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肿瘤 超声内镜辅助下皮圈套扎术对胃间质瘤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套扎术对胃间质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胃固有肌层源性间质瘤患者120例(间质瘤大小5~12 mm),行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治疗。治愈标准为病变完全脱落,如未脱落或仅有部分脱落则认为无效,给予重复治疗。术前、术中和术后行常规内镜及超声内镜(EUS)检查、随访。结果一次套扎成功116例(96.7%),2例二次套扎成功,2例放弃内镜治疗。7例患者术后3 d 内出现一过性少量黑便,未经特殊处理症状消失,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20例患者全部进行3~49个月的随访,2例患者术后2年局部息肉样增生,再次内镜下切除;118例患者完全治愈,未见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套扎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大小5~12 mm)安全有效,临床可行性好。 邝胜利 杨玉秀 丁辉 李修岭 张慧丽 白冰关键词:超声内镜 结扎术 胃肠道间质肿瘤 无痛胃镜对食管微小病变检出率影响的前期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无痛胃镜对胃食管黏膜异位和反流性食管炎(A 级)等微小病变的检出率是否优于普通胃镜。方法前瞻性观察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2014年6至9月行胃镜检查的2009例患者,其中行无痛胃镜检查1639例,普通胃镜370例,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黏膜异位和反流性食管炎(A 级)的检出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无痛胃镜组食管胃黏膜异位检出率(143/1439)为8.7%,普通胃镜组检出率(17/370)为4.6%(χ2=7.025,P <0.05);无痛胃镜组反流性食管炎(A 级)检出率为2.3%,普通胃镜组检出率为3.5%(χ2=1.742,P >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对食管胃黏膜异位的检出率高于普通胃镜,提示无痛胃镜可能提高食管上段微小病变的检出率。 赵浩杰 李鹏飞 杨玉秀 李修岭 周炳喜 李晓芳 丁辉 韩双印关键词:胃镜检查 食管 微小病变 检出率 直肠巨大侧向发育腺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一例 2014年 患者男,69岁,因便血1年,在当地医院按结肠炎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014年8月11日在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示直肠多发息肉,病理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于2014年8月12日收入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进一步治疗。 杨帆 李晓芳 丁辉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直肠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腺瘤 发育 肠镜检查 胶囊内镜误入气管一例 被引量:2 2015年 胶囊镜检查时,胶囊误吸入气道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并发症.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在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时,出现1例患者将无线胶囊内镜误吸入支气管,经胶囊实时监控确诊,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成功取出,现报道如下. 崔艳霞 侯铁柱 马芸 丁辉 梁宝松关键词:胶囊内镜检查 误入气管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实时监控 消化科 空腹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空腹血清胃蛋白酶原(FsPG)和胃泌素-17(FsG-17)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河南省人民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经内镜或病理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窦炎和慢性萎缩性胃体炎各26例和16例设为观察组,将与两组样本量相同,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相似的经内镜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对四组患者行FsPG和FsG-17检测,计算PGI/PGII值(PGR),比较两组间FsPGI、FsPGII和FsG-17水平以及FsPGR值。根据结果选择有意义的指标做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及其所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胃窦萎缩组FsG-1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7(0.68,3.93)pmol/L vs 7.69(5.45,-16.82)pmol/L,P<0.01];两组间FsPGI[(126.70±64.70)μg/L vs(178.82±116.43)μg/L,P=0.55]、FsPGII[(9.21±4.97)μg/L vs(16.26±13.05)μg/L,P=0.15]和FsPGR[12.62(10.19,18.69)vs 11.16(8.05,16.90),P=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体萎缩组其FsPGI[(116.28±80.43)μg/L vs(140.33±100.33)μg/L,P=0.46]、FsPGII[(12.13±12.17)μg/L vs(17.64±15.57)μg/L,P=0.27]、FsPGR[(11.98±7.36)μg/L vs(8.95±4.05)μg/L,P=0.16]和FsG-17[6.45(2.81,12.16)vs 5.35(1.77,9.48),P=0.42]与其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胃窦萎缩组与其对照组FsG-17水平绘制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0.057,在其取最佳临界值4.60 pmol/L时,所对应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84.6%。结论 FsG-17可用来检测胃窦萎缩,目前数据尚不能证明FsPG和FsG-17对胃体萎缩有诊断价值。 蒋振华 丁辉 崔艳霞 黄宇博 杨帆 李修岭 晁帅恒 李毅关键词:萎缩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碳酸饮料溶石联合内镜碎石术治疗植物性胃石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口服碳酸饮料溶石联合内镜碎石术治疗植物性胃石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自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5例胃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 115例胃石症患者中,1例患者入院时即有肠梗阻直接转至外科手术、26例(22.61%)仅经口服碳酸饮料后成功溶石、88例(76.52%)患者应用口服碳酸饮料溶石联合内镜碎石术治疗,其中82例(93.18%)患者成功治疗,6例(6.82%)患者治疗后导致肠梗阻而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对于植物性胃石而言,联合应用口服碳酸饮料溶石及内镜碎石技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崔艳霞 丁辉 杨玉秀关键词:植物性胃石 碳酸饮料 溶石 结肠癌p73基因D1S468位点遗传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1号染色体D1S468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IS),探讨p73基因遗传不稳定性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76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取自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苯酚-氯仿抽提法抽提DNA,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扩增D1S468位点,放射自显影判断LOH和MIS。结果D1S468位点结肠癌组织的LOH、MIS检出率分别为45.3%、17.0%,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LOH在结肠癌中的检出率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有关;MIS的检出率与肿瘤部位、组织分型、淋巴转移有关。结论LOH和MIS通过不同的途径调控原发性结肠癌的发生与发展。MIS多发生于结肠癌早期,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而LOH可能促进了结肠癌淋巴的转移,参与了结肠癌的发展及恶化。 丁辉 翟慧莉 陆小丹 曹名波 李修岭 韩双印关键词:结肠癌 杂合性缺失 微卫星不稳定 P73基因 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3种姑息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对3种姑息性减黄治疗对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的95例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胆肠吻合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组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支架置入组,对3种姑息性治疗措施的治疗效果、术后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ERCP胆管支架置入组较胆肠吻合组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TCD组较胆肠吻合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近期并发症明显减少;ERCP组较PTCD组术后并发症减少。3组之间术后黄疸消退、肝功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胆管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性姑息性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效果好和适应证广等优点,对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等症状的改善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确切疗效,应优先选用。 程黎娜 丁辉 杨惠 王修齐关键词: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肠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