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桂
- 作品数:26 被引量:31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川东地区的膝折构造
- <正>膝折(kink)构造是多层岩系在水平剪切与弯滑作用下十分常见的褶皱变形。通常表现为半波长为1-2cm小尺度的构造。西起华莹山东到齐岳山,整个川东“高陡背斜”褶皱带区域实际上就是区域性大尺度的“膝折构造”。它是“江南...
- 丁道桂翟常博吕俊祥
- 文献传递
- 帕米尔地区碰撞构造与塔里木盆地的改造被引量:15
- 2005年
- 帕米尔地区碰撞构造的岩石与同位素年龄记录了印度板块对亚洲板块的运动,经历了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113±1.5Ma~71.1±1.4Ma)、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发生碰撞(36.95±1.2Ma)、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后持续榨挤(6.69~6.80Ma)等3个阶段。处于帕米尔冲断带前缘的塔西南侏罗—白垩纪/老第三纪前陆盆地,经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作用改造后,仅留下麦盖提斜坡带和塔中-巴楚前缘隆起带两部分;中新世—第四纪前陆盆地的沉降中心向北迁移至叶城-喀什一线,快速的沉降作用堆积了5000~6000m的粗碎屑沉积物。天山造山带南侧的库车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结构上比较完整,改造程度小于塔西南,保留了依奇克里克-克拉苏侏罗—白垩纪/老第三纪前渊沉降带、秋立塔格-亚肯斜坡带和牙哈-塔北前缘隆起带;在中新世碰撞作用期间,大部分三叠-侏罗纪/早白垩世地层则形成了逆冲断层与断弯-断展褶皱带,秋立塔格-亚肯斜坡带的滑脱断层与滑脱褶皱的递进变形带;之后,又被向南迁移的拜城-阳霞上新世—第四纪凹陷所叠加、覆盖而保存,具备了形成大型天然气田的条件。中新世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后榨挤与平移挤出作用阶段,在喀什坳陷内形成英吉莎、明遥路等深层原地变形体背斜,西天山山前的阿图什背斜、克拉苏背斜、塔浪河、阿拉布拉克等深部?
- 丁道桂罗月明
- 关键词:同位素年龄塔里木盆地
- 江南—雪峰山前缘油气聚集及烃源对比——南方构造问题之三被引量:11
- 2007年
- 江南—雪峰隆起带是在中三叠世末印支运动形成的由SE向NW、由S向N基底拆离的推覆体,它使扬子海相中古生界盆地发生了由强及弱的递进(衰减)变形改造。在江南—雪峰推覆体前缘的冲断层—断弯褶皱带(B带),下古生界地层中形成如通山县半坑、凤凰县水打田、阿拉营、慈利县南山坪、麻江等一系列裂隙—背斜型(沥青)古油藏。在逆掩断层—断展褶皱带(C带),上古生界地层中形成赤壁市北门岔、慈利县苗市等断展背斜型油藏及油苗。通过油源对比分析,这些古油藏(沥青)的形成是在印支—早燕山期接受了中扬子早古生代克拉通周边坳陷的盆地中,斜坡相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及下二叠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向台地方向运移时,聚集在推覆体前缘的"X"形裂隙带及断展背斜中成藏。
- 丁道桂刘光祥陈玉华潘文蕾瞿常博饶丹
- 下扬子区伸展拆离构造
- 晚白垩世-古近纪,由于太平洋板块由南向北的俯冲消减、东亚大陆被牵引,在郯庐断裂带以东,包括苏北-南黄海在内的下扬子区,诱发了由南向北的大型左行平移走滑运动和岩石圈上地壳递进减薄的伸展拆离构造运动。形成了从苏皖南的南陵-广...
- 丁道桂罗开平刘光祥吕俊祥
- 关键词:下扬子区伸展拆离
- 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中的烃源条件分析--以江汉平原区为例被引量:4
- 2008年
-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地质条件和特点给烃源条件分析提出了新内容和新要求。对于晚期成藏来说,烃源岩的时效性比其原有品质条件更为重要,烃源条件分析和烃源岩评价应该打破"唯指标论"的习俗,立足于烃源岩演化史研究,突出"阶段性"和"时效性"分析,在确定有效烃源岩及其发育区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潜力分析并指导对勘探目标的选择。对于以晚燕山—早喜山期重建的封存体系为主要勘探对象的江汉平原区海相,断陷盆地的叠覆是促成二叠系烃源岩成熟和下古生界烃源岩二次(晚期)生烃的主要原因。初步研究表明,二叠系(碳酸盐岩)烃源岩为主要的有效烃源岩,其次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而主要的供烃区则是江陵凹陷、潜江凹陷等几个晚期断陷深凹的地区。
- 罗开平丁道桂吕剑虹刘光祥
- 关键词:有效烃源岩烃源条件南方海相
- 鄂西—渝东区膝折构造被引量:48
- 2005年
- 包括鄂西—渝东区在内的川东褶皱带的高陡背斜,实际上是多岩层层系在纵弯作用下形成的区域大尺度膝折构造。它是江南—雪峰基底拆离推覆体由SE向NW方向水平挤压作用下中上扬子古生界盆地沉积盖层产生递进(衰减)变形的结果。膝折构造是一种兼具剪切褶皱和弯滑褶皱2种作用特征的褶皱。它往往发生在岩性相对均一的一系列脆性和单层厚度较薄、多层粘性差较大的岩系中。根据褶皱变形强度和几何形态,将鄂西—渝东区的膝折构造进一步划分为挠曲背斜、膝折背斜、箱状背斜、尖棱背斜和寄生背斜5种构造样式。膝折构造控制了川东地区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 丁道桂郭彤楼翟常博吕俊祥
- 扬子板块海相中古生界盆地的递进变形改造被引量:48
- 2007年
- 印支—早燕山期由于古特提斯洋盆的关闭,扬子板块大陆边缘受到了挤压与碰撞作用,在板内形成了江南-雪峰基底拆离体(A带),从SE向NW方向的大规模水平推挤作用使扬子板内中古生界盆地发生了由强及弱的递进(衰减)变形改造。在其前缘形成了高角度冲断层-断弯褶皱带(B带)、逆掩断层-断展褶皱带(C带)、滑脱断层-滑脱褶皱带(D带)、共轭冲断层-膝折褶皱带(E带)和古隆起-单斜带(F带);在其后缘则形成了滑覆断层-滑脱褶皱带(G带)。不同的构造变形区带具有不同的水平位移量、压缩变形量,不同的逆冲断裂、褶皱的空间配置和不同的构造圈闭类型、保存条件,因而控制了不同类型的油气聚集与分布。
- 丁道桂刘光祥吕俊祥潘文蕾
- 大南盘江地区晚古生代拗拉槽盆地的改造变形被引量:5
- 2010年
- 主体在广西,包括滇、黔、粤部分地带的大南盘江———右江地区晚古生代拗拉槽(D—P1)和后期台向斜坳陷(P2—T2)盆地,在印支—早燕山运动期间受到哀牢山-红河古特提斯洋碰撞关闭的影响,而发生改造变形。在马关-河江、雪峰山、云开大山3个基底拆离体推覆作用下,以六盘水-紫云-都安走滑断裂带作为构造变形转换带,分别在不同区域形成了由强及弱的逆冲-褶皱递进(衰减)的构造变形域,控制了海相油气的形成、聚集与分布。
- 丁道桂邓模朱文利
- 扬子板内递进变形——南方构造问题之二
- 印支—早燕山期由于古特提斯洋盆地的关闭,扬子板块大陆边缘受到了挤压与碰撞作用,在板内形成了江南—雪峰基底拆离体(A带),由于从南东向北西方向(同时派生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方向)的大规模水平推挤作用,使扬子板内中古生界盆地...
- 丁道桂
- 关键词:逆冲断层
- 东帕米尔及邻区古生界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属性被引量:4
- 2003年
- 西昆仑山库地、乌依塔格地区的超铁镁质岩及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在震旦—早古生代时期塔里木板块南部的被动陆缘上存在一个扩张规模有限的边缘海洋盆;而在喀喇昆仑山南带的明铁盖地区下二叠统的深海相的硅质岩、纹泥岩、滑塌堆积物及基性火山岩岩石化学、微量、稀元素特征表明,是属于塔里木板块南部活动大陆边缘上的弧后盆地,陆壳的增生是以软碰撞的方式实现的.
- 丁道桂刘伟新王道轩孙世群
- 关键词:古生界地球化学蛇绿岩火山岩弧后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