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丘嫦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乳腺
  • 10篇乳腺癌
  • 10篇腺癌
  • 5篇化疗
  • 5篇扶正
  • 3篇代谢
  • 3篇疗效
  • 3篇参芪扶正
  • 3篇参芪扶正液
  • 2篇代谢通路
  • 2篇药理
  • 2篇益气
  • 2篇益气法
  • 2篇乳腺癌前哨淋...
  • 2篇乳腺癌前哨淋...
  • 2篇乳腺炎
  • 2篇肾方
  • 2篇通路
  • 2篇前哨
  • 2篇前哨淋巴结

机构

  • 13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丘嫦
  • 11篇戴燕
  • 11篇宋雪
  • 8篇许锐
  • 8篇陈前军
  • 8篇郭倩倩
  • 6篇关若丹
  • 5篇林晓洁
  • 4篇司徒红林
  • 2篇黎玉婵
  • 2篇林毅
  • 1篇吴加花
  • 1篇梁倩蓉
  • 1篇徐飚
  • 1篇王婷
  • 1篇孙杨

传媒

  • 5篇新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9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益气法对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益气法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益气法通过改善肿瘤生存的内环境而对化疗起“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符合纳入...
丘嫦
关键词:乳腺癌益气法辅助化疗TH2细胞参芪扶正液
文献传递
转移性乳腺癌的全身治疗:一般原则
引言虽然转移性乳腺不可治愈,但新的全身系统治疗方法的运用对改善生存率有意义。改善中位生存期接近2年,它的范围从几个月至几年。治疗策略的选择依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因素,目的就是使策略具有个性化。虽然一部分肿瘤转移患者从...
丘嫦Daniel F HayesJulie R GralowRachel Lerner
关键词:激素受体生物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内分泌治疗全身治疗
文献传递
参芪扶正液使化疗增效的代谢通路初探——维生素K_2代谢
2016年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接受参芪扶正液治疗前后的血浆代谢产物的对比分析,寻找参芪扶正液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增效的重要代谢通路,并以此建立其与扶正法抗瘤的联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参芪扶正液治疗组患者17例、对照组患者18例,收取每例患者化疗前后血标本,共70份标本。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获得代谢轮廓图谱,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共识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式识别技术,对得到的谱图积分进行分析,根据质谱同位素(质荷比)匹配HMDB数据库,对化疗前后血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的血浆代谢状态与化疗前比较完全发生了分离;化疗后,对照组中维生素K2、伞形花内酯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液能维持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体内维生素K_2和伞形花内酯的代谢平衡,这可能是其达到化疗增效作用的重要环节。
林晓洁关若丹司徒红林戴燕许锐宋雪丘嫦郭倩倩林毅陈前军
关键词:参芪扶正液代谢组学维生素K2
林毅中医外治法治疗可手术乳腺癌经验介绍被引量:5
2017年
林毅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国家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林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将可手术乳腺癌分为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及巩固期等4期进行辨证治疗,同时主张在乳腺癌的整个分期辨证治疗过程中外治法应该贯穿全程。现将林教授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可手术乳腺癌经验介绍如下。
戴燕郭倩倩宋雪丘嫦许锐林晓洁
关键词:乳腺癌中医外治法
健脾补肾方对服用依西美坦的去卵巢大鼠模型骨丢失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对服用依西美坦的去卵巢大鼠模型骨丢失的作用. 方法:采用卵巢去势法建立大鼠绝经后动物模型,给予依西美坦干预,观察不同剂量健脾补肾方对大鼠骨代谢指标(骨形成:PINP、BGP、ALP,骨吸收:...
陈青青陈前军关若丹戴燕许锐宋雪郭倩倩丘嫦
关键词:骨丢失健脾补肾方骨代谢指标骨密度
文献传递
扶正益气法对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扶正益气法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扶正益气法通过改善肿瘤生存的内环境而对化疗起"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行6周期TEC方案化疗(21天/周期),观察组加用参芪扶正液静脉滴注。观察比较2组第1周期化疗前、第6周期化疗后第7天血清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均较化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仍呈高表达强势,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均较化疗前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在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化疗后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变化不明显,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Th2细胞因子IL-6、IL-10变化不明显,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IL-4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化疗后观察组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降低较对照组明显,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疗可降低Th1细胞因子的水平,而Th2呈高表达强势,提示Th1向Th2漂移,表明辅助化疗可导致进一步的免疫抑制。参芪扶正液可改善辅助化疗患者的Th1细胞因子水平,抑制使其在化疗后进一步降低,提示扶正益气法可以抑制Th1向Th2漂移,有效改善机体免疫抑制和纠正免疫紊乱。
丘嫦陈前军戴燕关若丹徐飚宋雪王婷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TH1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疏肝降脂片治疗乳腺癌相关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疏肝降脂片治疗乳腺癌相关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疏肝降脂片所含药物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平台构建核心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在Metascape平台针对核心靶点蛋白开展基因本体(GO)功能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筛选药物有效活性成分104个及其潜在靶点288个,乳腺癌靶点6 302个,血脂异常靶点1 852个。药物活性成分主要有槲皮素、山柰酚、木樨草素、柚皮素、异鼠李素、黄柏酮,核心靶点主要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 (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V-JUN肉瘤病毒17癌基因同源物(JUN)、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肿瘤蛋白P53 (TP5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CA)、白细胞介素-6 (IL-6)。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细胞外刺激反应、细胞对脂质和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膜筏、囊腔、内质网腔等细胞组件,以及受体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转录因子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和胰岛素抵抗等。分子对接验证了靶点与活性成分的良好结合活性。结论:疏肝降脂片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木樨草素、柚皮素、异鼠李素与其关键靶点AKT1、TNF、JUN、STAT3的结合可能是发挥对乳腺癌相关血脂异常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
孙杨丘嫦谢宛君戴燕
关键词:乳腺癌血脂异常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中国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运用基本情况:一项基于103名临床医生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当前临床医生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运用的个人意愿与实践情况以及不同区域医院差别. 方法:将参与调查医生的特征以及前哨淋巴结活检常见的临床问题设计成9个问题,问卷设计成电子投票系统,分别于20...
戴燕许锐宋雪郭倩倩丘嫦关若丹林晓洁吴加花毛思颖梁倩蓉陈前军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学检查前哨淋巴结活检
文献传递
揉抓排乳合中药外敷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对比揉抓排乳法合中药外敷法与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首诊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治疗组采用揉抓排乳法合中药外敷;对照组在此外治法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汤剂,各治疗5 d,填写病例观察表,记录不良反应。建立数据库,将所收集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治疗第3天、第5天后两组方案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乳房疼痛、乳房红肿面积、乳汁分泌情况、乳房郁积肿块大小等主要观察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对照组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方面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平均疗程为(3.54±1.29)d,对照组为(3.25±1.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为92.9%和96.4%。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两组各2例患乳皮肤轻度过敏;对照组3例出现矢气多、大便偏烂等症状。结论:揉抓排乳法合中药外敷与中医内外合治法对于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的症状、体征、体温、血常规均有显著改善,两组疗效显著。对于急性乳腺炎初期,揉抓排乳法合中药外敷与中医内外合治法对主要观察指标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对伴有发热、血象升高的患者内外合治法疗效优于单纯外治法。外治法操作方便,无不良反应,医疗成本低,易被患者接受,临床发生不良反应相对少,是临床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更好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宋雪丘嫦司徒红林黎玉婵
关键词:中医外治疗效观察
揉抓排乳合中药外敷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比较揉抓排乳法合中药外敷(中医外治法)与内外合治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外治法的疗效是否等同于内外合治法,为优化外吹乳痈初期中医治疗方案奠定初步基础. 方法: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的临...
宋雪丘嫦司徒红林黎玉婵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中药外敷法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